藏戏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藏戏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藏戏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读后交流:藏戏独特的地域特点体现在哪?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5.总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作业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藏戏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开创藏戏
藏戏教学设计 篇2
课文分析
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第二组文章都是介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我感觉学生在学这一单元文章内容时,应该非常感兴趣,结果也正如我所料。《藏戏》一文,感受颇深。现将自己对本节课的反思随手写下来,可能会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界同仁能够提出宝贵意见。
因为这篇文章极具民族特色,因此课的伊始,我采用了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深受感染,然后也都纷纷介绍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藏戏的材料。接下来学生便带着浓浓的兴趣走进了文本,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了相关词语。然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质疑,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比较难一点的问题,简单的问题随提随时解决掉,然后赏析文章,读一读,谈一谈感受,学生针对此环节谈得感受非常深刻,并对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收集的欲望。整个课堂被浓浓的藏戏包围。但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例如质疑的问题不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评价不够及时等,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完善。
藏戏教学设计 篇3
一、设计意图:
《藏戏》一文系人教课标版六(下)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作者按说明事物(藏戏)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文章语言丰富传神,行文脉络清晰,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颇具文学色彩。六年级学生虽在语言积累、阅读能力上已有一定水准,但对藏族文化风俗、地理人情了解不多,独立阅读、个性阅读尚不成熟,因此教学本文,须借助一些媒体资源,丰富学生对藏戏的文化内涵的感受和把握,以期达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作为略读课文,本文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适时引导。教学环节中以悬疑导入引发学生自读课文,在自读中理清文脉,整体把握后再突破“藏戏特色的感受”和“藏戏形成的了解”两大难点。
二、学习目标:
(一)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藏戏以及藏戏的形成过程。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三)借助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了解藏族文化,激发学生对藏戏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一)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
(二)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难点:
了解藏戏以及藏戏的形成过程,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藏戏的喜爱之情。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课前准备:
(一)学生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查阅有关藏戏的资料。
(二)教师准备藏戏面具图片、藏戏《诺桑王子》录像剪辑。
八、教学流程:
(一)播放录像片断,悬疑导入课文
1.播放《诺桑王子》片断
师:这是一种什么戏?
2.简介藏戏
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在祖国的百花艺苑中独具特色。藏戏艺术有600年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呢?又有着怎样的特色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我们一起来揭开藏戏的神秘面纱!
3.板书课题,读题,同时引导学生分清“藏”的两个读音:zàng cáng
(二)自由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快速阅读全文,边读边圈词标段,记感受(注重阅读习惯的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
2.交流初步阅读的收获。
师:藏戏都有哪些艺术特点呢?也就是不同于其他剧种的地方?
学生汇报,老师适当提炼总结然后请学生上讲台板书:戴面具、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师:除了藏戏的这些艺术特点外,你在读中还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简述藏戏形成过程。
(三)研读藏戏特色,感悟表达特点
1.出示研读主题
(1)( )的面具(2)( )的舞台(3)( )的演唱风格
要求: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某一特点用一句话或几个词概括出来。
2.阅读交流展示
面具:
(1)学生交流面具特点(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引导学生用朗读展示藏戏面具的特点。
(2)教师拓展其它剧种中面具或脸谱。
①展示藏戏面具图片。②出示京剧概念化脸谱。
舞台:
(1)指名读相关词句。
(2)交流特色(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演唱:
(1)学生交流演唱特色(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2)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
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3.对照开头,体会表达
(1)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特色。
(2)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3)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四)了解藏戏形成,积累魅力语言
1.小组讨论:唐东杰布开创藏戏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
○艺术的传奇:一位僧人→开山鼻祖
○艺术力量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
○勇敢的传奇:伟大的宏愿→凶险的自然
……
重点引导朗读、体会“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五)设疑总结课文,提升学生认识
1.师:时至今日,藏戏仍如雪原上一朵雪莲花盛开不衰、深深扎根在高原人民的心灵深处。她是怎样永葆艺术生命的呢?
学生:师传身授,言传身教。
2.进一步引导,让学生明晰,艺术只有植根于人民,植根于生活,才会长盛不衰,才会永褒魅力。
(六)模仿开头写法,练笔迁移能力
课外去了解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剧种或民俗特色,学课文1-3段的方法写个开头。
板书设计:
为民造福
开创
开创藏戏
戴面具
藏戏特色没有舞台
三五天没结束
师传身教
传承
长盛不衰
藏戏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所介绍的剧种学生们比较陌生。文章开头用了三个排比句“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结束呢?”既道出了藏戏的特点,又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唐东杰布,明代著名的建筑师,藏戏的创始人,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课文以一个美丽的故事为引子,娓娓道来,为我们讲述着藏戏的由来,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怀着对藏族人民的无比热爱,“许下宏愿,发誓建桥”。和七位“能歌善舞”的姑娘组成了第一个藏戏班子,于是世界上从此有了这“简朴”的藏戏。
整篇文章以“简朴”为特征,为我们介绍了这承载着藏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总体上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近一倍的时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
【我的思考】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中介绍的剧种学生们虽陌生,但插图中那花花绿绿的服饰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小的吸引。本课除了一些人名,地名生僻词以外,文章通俗易懂,段落层次也比较清晰。所以我围绕课前阅读提示,确定了最基本的三点学习要求,并借助图片、资料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学习目标中的任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布施、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来、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戏曲种类吗?(生答后出示相关资料,请生欣赏我国的六大戏剧。)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不同戏曲种类的特点及它们的优美之处,使学生对这一话题产生兴趣,也为接下来的新课做个铺垫作用。
今天,我们认识一个新的戏曲种类——藏戏(师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不同戏曲种类的特点及它们的优美之处,使学生对这一话题产生兴趣,也为接下来的新课做个铺垫作用。
2、读课前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师板书目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师:这篇课文的生字词较多,在完成学习目标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下课文中的生字词。
1、听课文录音,标出自然段,把难读的字注上拼音。
2、出示练习,请生上台完成,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习题中,把文中难懂的词语列了出来,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起到直接作用。
3、出示文中四字词语,齐读。
【设计意图】直观、明了,对学生的形象记忆有很大帮助。
4、请生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完成学习目标。
1、藏戏是怎么形成的?
找找文中从哪到哪写的是藏戏的形成?(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
这个传奇故事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2、理解文前的三个反问句
(1)出示,请生读。
(2)把三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从这三个反问句中你能知道藏戏的哪些特点吗?
(4)说说连续用三个反问句的好处在哪?(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5)齐读三句话
【设计意图】三个反问句是全篇文章的开始,内含了藏戏的三大特点,对后文的学习至关重要,通过这三个问句也让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式——排比。
3、了解藏戏的特点
(1)藏戏的主要特征——面具的特点
第一个反问句中提到的面具,文中是怎么介绍的呢?(板书:面具)请同学找到相应的段落自由朗读,适当做批注,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
欣赏面具图片(请生适当结合文中语段介绍)
【设计意图】这一自然段详细介绍了藏戏的特点,图文结合的方式给了学生直观的印象,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藏戏中的面具(出示填空: 的面具)
【设计意图】通过刚才的欣赏,学生了解到藏戏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带面具,那形态各异的面具已经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此刻完成这样的一个填空,正好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同学们交流。
(2)藏戏的其它特点
除了带着面具,藏戏在表演过程中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大家默读17——20自然段,完成填空。(出示填空)
默读课文17——20自然段,完成填空。
藏戏的舞台( );
剧情靠( );
固定的程式是( );
唱腔、动作( );
演出时间( )。
(板书:舞台、剧情、程式、唱腔、动作、演出时间)
结合板书师小结(板书:主要特征,其他特点)
【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用表格的形式帮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完成下面的学习内容,省略了冗长的讲解。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四、回顾全文。
1、学习完了全文,让我们来整体回顾一下(出示填空)。
全文填空:文章先用三个反问句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 )、( )、( ),然后介绍藏戏鼻祖唐东杰布( )的传说故事,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 )的特点及作用,之后又简略说明( )。最后用一句话( )全文。
2、结合填空,给课文分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整篇课文的回顾,既让学生对全文进行了整合,又让学生在这种整合中给课文分了段,理清了文章的脉落层次。
五、作业:搜集我们的地方戏——黄梅戏的资料,试着出一份手抄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从文中学到的写作方式进行运用,对我们家乡的黄梅戏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藏戏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课题7 、藏戏主备教师审核人教学课时11
授课教师学习目标
1.会读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找出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3.说说表达上的特点。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经验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
2、教材分析:《藏戏》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3、学情分析:孩子们对戏剧缺乏兴趣,特别是对藏戏一无所知,所以老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藏戏的有关感性资料,让孩子先从感官上认识藏戏,然后产生了解藏戏的兴趣,从而体会藏戏这种传统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评价任务
1、通过课件出示检测纠正完成目标一。
2、通过课中教师提问、出示的练习、小组检查完成目标二。
3、通过课堂上教师提问,教师检查、小组检查完成目标三。
学习重点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找出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学习难点说说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查询藏戏的由来教学流程二次备课
一、谈语导入
1、师: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仅有丰富……
2、展示资料,了解藏戏
二、初读课文
1、读通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想一想藏戏是怎么形成的
3、和同学交流藏戏的艺术特色
4、指名交流藏戏艺术特色
三、深入探究
(一)检查读通情况,积累词语
1、词语卡片认读词语
2、指名分段读文,检查读通情况
3、说说藏戏的形成过程
4、再读藏戏形成过程的部分,想想自己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四、了解藏戏的艺术特色
1、默读课文,找出作者概藏戏艺术特色的语句
2、指名反馈,指导感情朗读
3、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的语句以导游的身份为大家介绍藏戏的哪一特色最感兴趣?
五、总结
师:藏戏历史悠久,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
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