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2025/09/24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我的阿勒泰》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篇1

李娟的文字真的很棒,朴实无华,没有生僻字,寥寥几笔就把她在城里和乡下的两种生活描写得妙趣横生。那些生活的艰辛和温暖,不着痕迹地跃然纸上。

虽然福建那些繁茂的丘陵和阿勒泰的茫茫草原(也有原始森林)大相径庭,但我的很多童年经历和李娟极为相似,所以短短数篇已经唤起了我的许多回忆,一幕幕像电影一样在脑海中逐一浮现,这实在是非常有趣的阅读体验。

譬如开篇《我所能带给你的事物》提到从乌鲁木齐带了两只兔子回家,卖家说这两只兔子是袖珍兔,吃得少,也永远长不大,没想到回家喂了不到两个月,兔子就蹭蹭地长到了好几公斤。想到这有趣的画面,在咖啡馆差点就笑出声来了,同时也想到童年的一件趣事。

我家一直养鸡养鸭,鸡还好,满山跑,左边抓抓,右边刨刨,能吃到不少虫子,补充了蛋白质。当然也吃野草,荤素搭配身体好,鸡蛋产量还挺高。天一黑它们还会自己跑到鸡圈睡觉,就差给自己关门了。我们除了要防着天空偶尔盘旋的老鹰,还有间或出没的老鼠狼和狐狸以外,基本就不用怎么操心。

鸭子就不一样了,每天一打开鸭圈,就会兴奋地扑打着翅膀奔跑到水缸下方的小水洼里洗漱,接着就浩浩荡荡地往我家(我家在半山腰,山脚就是绵延的稻田)下方的水稻田奔去,天黑也乐不思蜀,唤是唤不回来的。那时最怕的就是母亲让我去赶鸭子回家。那么一整片绵延的稻田,要定位它们真不是易事,特别是当水稻繁茂的时候,鸭子已隐没得毫无踪影了。只能一路呼喊,边仔细看水稻的晃动,边结合它们欢快的嘎嘎声来定位,然后用长长的竹杆扫动水稻的末梢,把它们赶到田埂上,一只连着一只摇摇摆摆排着队回家。万一领头的鸭子忽然受了惊吓,扑通地滑落到稻田里,整个鸭子军团就会尽数跟着落水,瞬间消失在稻田中。这时唯一的办法就是重新耐着性子把它们引回田埂。常常天还亮着出门,等把它们带回家已经是一片漆黑了。

等到水稻开始抽穗,麻烦事就来了,鸭子最爱啄食这时候的稻穗。父亲需要在稻田边缘用竹子扎实地围上篱笆,否则鸭子会把稻穗蹂躏地体无完肤,自然影响收成。只有等稻子收割完以后,才能让鸭子重新下水。失去了稻田的鸭子是忧郁的,每天只能在小水洼里扑腾。不能下水田的这段时间它们变得很烦躁,有时居然能神不知鬼不觉地破坏某些位置的竹篱笆冲入稻田,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就会造成一些破坏。虽然稻田的主人就是本村乡亲,还是很不好意思的。

某天来了一个挑着一担鸭子的人,说这些鸭子是新品种,虽然是鸭子,却长着鸡脚,叫做“鸡脚鸭”,不需要下水,长得很快。按照现在的说法,这可是解决用户痛点的新产品,父母很开心,买了一批,价格比一般的鸭子高不少。养着养着,呃,这些鸭子和平常的鸭子并没有区别,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这些鸭子在小的时候被剪去了蹼…

有农村生活经验的读者,想必会被这本书唤起许多回忆;城里长大的读者,或许也能体会到不一样的乐趣吧。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篇2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一本名叫《我的阿勒泰》的书,它带给了我一个新的、我从未接触过的世界。

《我的阿勒泰》中的文字朴实而不失幽默,有时看着看着就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眼前能浮现出生动的画面,从而捧腹大笑。就像《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中:“人家也是出远门,要是也出了点事油不够了怎么办?最后,为了表示感谢,我想给他点钱,于是……他们两个站在风中,看着我追着那张纸币越跑越远。像是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在一系列枯燥的名书阅读中,这本书的文字亮眼清新,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当然,仅仅是文字的功底还不足以使我如此喜爱。

《我的阿勒泰》中的文字背后总仿佛蕴含着点什么,一些平常我们不甚注意,却在这里被提及的细节。如《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中:“兔子死了的时候,我妈对我说:‘以后再也别买这些东西了,你能回来,我们就很高兴了。’我外婆对我说:‘以后再也别买这些东西回来了,死了可怜得很……你回来了就好了,我很想你。’又记得在夏牧场上,下午的阳光浓稠沉重。两只没尾巴的小耗子在草丛里试探着拱一株草茎,世界那么大。外婆拄杖站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那暂时的欢乐,因为这‘暂时’而显得那样悲伤。”虽然只是对一些话语,一些场景的回忆,却透露出了家人对她的思念与深切的亲情,有时候回家看看家人要的不是你的礼物,而是你回来。

有时候,《我的阿勒泰》中还透露着些许悲伤。她会怀念她去世的外婆吐舌头的样子、会想起从未见过的老家、会为被新道路、新房屋替代的城市而感伤。而此时,我也会沉浸入作者的思绪中去,感受着那新鲜的、从未遇见过的生活。我仿佛看到了那春天的荒野、森林中的木耳、汉族和哈萨克族的孩子、乡村舞会和弹唱会;我仿佛听到了滴水泉的传奇故事、人们生活的嬉笑怒骂声、荒野上呼呼的风声;我仿佛闻到了泥土青草的芳香、森林中浓厚的生命气息……这是一片广袤辽阔的土地,日常的、当代的新疆正在我眼前发生。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篇3

我的阿勒泰,初见这个书名,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满满的神秘,陌生的地域,辽阔的天空,纯净的蓝天,淳朴的人民,想象中的纯美景象让我不由自主地拿起了这本书,它果然没有令我失望。

《我的阿勒泰》是一位罕见文学才女——李娟写的,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在新疆最北端的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一个以哈萨克为主要人口的小县城里度过的一大段童年。在作者的少女时期,她跟着家人辗转在阿尔泰的深山中,与游牧的哈萨克牧人为邻,生活那几年发生的点滴故事。清新、明快,质地纯粹的语言原生态地再现了疆北风物,给人一种异域风情。我的眼前也仿佛出现了一个满脸笑意的女孩站在那一望无际的荒漠中,望着远方,望着那远方的城市。可是她从来没想过离开,离开这热情的角落,离开那朝夕相处的哈萨克乡亲们。

书中外婆的那只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只猫是外婆在贫穷年岁里唯一的相伴,它伴随外婆走过了黯淡无光的岁月。然而嗜酒好赌的外公总是在家徒四壁的屋子里,挥舞着拳头从外婆那誓死保护的怀抱里抢过那只猫,然后毫不怜惜的塞进满是污秽的袋子里转卖他人。也许是通了人性,在被卖了两次之后,都凭着自己的记忆,在穿过五十多里的夏牧场后回到了外婆的怀抱中。最后一次,那只猫被外公卖掉了,只是这一次,它再也没回来了。外婆依然是天天把喂猫的石钵注满了清水,等它回家。只是,这一次,却再也没等到。这只猫让我感受到了无能为力的伤痛,有些你拼命想要挽留的东西却始终不能抓在自己手里,这是一种巨大的悲哀。

读李娟,常常想起台湾的三毛,她们都以流浪的姿态用女性的视角和情感书写自然和生存,柔情浪漫,细腻灵动,美丽忧伤。不同的是三毛作为一个旅行者,在亦聚亦离的颠簸中抒写更多的是他人的艰辛和蒙蔽,让人感觉更多的也是浪漫和深情,自由和唯美。而李娟作为一个为生计奔忙的小裁缝,记录的是她和家人实实在在的艰难生活,不仅有对大自然神奇浪漫的幻想、对动物们秩趣善良的爱怜、对人情亲情朴实顺遂的情感,还有毫无做作毫无矫情的文字背后充满的弥漫人身心的悲伤和感动。

更让人怦然心动的是她与自然融合汇聚于生命而具有的天才般的心灵感觉。在《森林》一文中她写到:“这森林,用一个没有尽头的地方等候着我们。隔着千重枝叶,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迷路了??.森林开始用一分钟向我们展示一万年??巨大的孤独从我们脸膀无摸到心灵---我看着这森林,惧骇它的深处全是忧伤。我想到了故乡,又想起了其实我没有故乡??我们这是闯入了谁的命运?陷入了谁的痛苦???”这样迷幻和深邃的思维潜游于李娟的文字中,使我的阅读获得了一种迷恋的快 感,它像灯火一样会闪亮我不断沉落颓废的精神,使我在现实与虚妄中的挣扎拥有了一种精神的品质.

在《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中,她们的家搬到沙漠边缘的阿克哈拉,骑摩托车去县城比坐班车方便又省钱。但叔叔没有办执照不敢上公路,于是,他骑着摩托车载着李娟走在离县城200多公里的沙漠荒滩上,一路艰辛一路痛苦的遭罪经历在李娟的笔下生动而鲜活,仿佛这就是她本来的生活。正如同她所写的那样:“生命一直陷落在那些岁月里。将来,见到他以后,我要对他说:世上竟会有那么多的悲伤。不过没关系的。我最终还是成为了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

李娟用她那细腻的笔触将辽远的阿勒泰描绘的美不胜收,原来苍凉和辽阔同样让人惊讶于与沉迷。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篇4

《我的阿勒泰》是作者李娟十一年来散文创作的合集,真实记录了作者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滴,同时也包括人与事的真情回忆。在作者的笔下,我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真实的人物,感受到的是平凡普通的人们爱的炽热。

作者的母亲是一个十分富有创造力的女人,在《“小鸟”牌香烟》里,母亲创造出来的那些不规律的汉字劫被市民们用得不亦乐乎,既使是市民不能运用的一些词,也要让他们明白这些词的意义。作者母亲的创造力,来源于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对当地风土人情的领悟,还有对那些拙嘴笨舌的土著居民的爱,无论是对这片土地还是作者心中都留下了爱的温度。

第二个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的外婆。在《过年三记》的“烟花”这一节中,有关于外婆的描写“外婆走得太慢,等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挪出门,都已经结束了”同上一回一样,外婆好不容易走到大门外,又只看到了点尾巴,说明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外婆已经十分年迈了,腿脚行走极不方便了。而紧接着的一小段中,外婆显得尖酸刻薄,似乎变成一个没事找事的小人形象,与之共同表现出来的,是外婆的一种让人气不起来的可爱形象。即使是在这样的一位活泼开朗的外婆内心深处也还是有悲伤的,正因为如此,外婆对作者的那份爱的温度与重量,对作者来说如此独一无二。

不但是人物,在李娟的`笔下,平常普通的事也变得十分生动有趣,比如《蝗灾》一篇,蝗虫来临的时,黑压压的一片,作者由此想到了童年的美好童话,再例如《要是在喀吾图生病了的话》,医生们可怕的开药方式,和“胖医生”拿药时的滑稽模样,种种平常事,变得生动好玩起来。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前面叙述描写的内容十分朴实,讲诉了作者给家人带来的一些东西,但是这些东西看来也没给家里带来帮助,反而好像还给家人们多增加了一些负担,可是作者是愿意留在乌鲁木齐的,乌鲁木齐总有无数可能性出现,我是没能给家里人带来些什么,而就在一通电话中,我谈起晚上有点冷,母亲就立刻扛着一床厚到把人压到呼吸不畅的驼毛被子来了,这正是我所需要的啊!不知何时,又回想起了揣着“袖珍兔”笼子回家的情景,在如此漫长的归途中,不知身在何处,都已感受到了有家才有的温度,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只有这么多而已,而你们却总能在关键的时候给予我最需要的东西,有了你们,有才了家的温暖。

读完整本书,我心中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开阔和温暖。也许只有像李娟这样的不是作家的山野女孩,怀着对生命本能的感激与新奇,一个人面对整个山野草原,才能写出如些与众不同的鲜活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