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燕子》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燕子》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x的脉络。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与春天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总是早早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讯息,知道它是谁吗?
对,它就是燕子。请同学们看图,(出示燕子投影片或图片)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角。(板书:1.燕子)
2.教师范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
读生字组词,注意读准字音。
三、初读课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都写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课文。
3.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想一想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它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燕子怎样的特点。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抄积累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引入新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2.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说说图上哪些景物突出春天的特色?3.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画哪些燕子?小燕子在图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再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鼓励学生把自己从图中感知到的内容和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景色联系起来描述,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春天美景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
在认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小声读书,促使学生初步解课文是以燕子为线索进行记叙的,具体是按照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特点和燕子停歇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燕子的。
二、学习第一段。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一段。
学生朗读的同时,其他同学思考:课文描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回答这个问题,也就弄清楚这一部分的叙述顺序。
(这一段抓住燕子的外形特点,先写燕子乌黑光亮的羽毛,又写燕子轻快的翅膀,最后写燕子剪刀似的尾巴。这几部分连到一起就凑成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些描写突出小燕子与众不同的形象。)
你认为这一段中哪些词用得好?
(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这些词用得好,因为它们写出燕子外形的美丽。)(板书: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这些词语的确很优美,朗读的时候语调要柔和一些,声音要轻一些。应该怎样读呢?请同学们自己体会,同时想一想这句话在全段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小燕子?
回答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这样思考: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也是美的,它们合起来就组成小燕子完整的美好形象。学生能够由此发散思维,得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一句话在这一段中起一个概括的作用。凑是几个方面合在一起的意思,用在这句话中非常形象生动。)(板书:凑成燕子)
三、学习第二段。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最能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把主要词语画下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板书:雨风柳草叶花)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体会春天的景色之美。
出示小黑板或在投影上打出这样一段话:才下过几阵雨。风吹拂着柳丝。草、叶、花聚拢来,形成春天。请同学们将课文上写的和小黑板上的内容相比较,讨论哪句话写得更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两句话对比着朗读,促使学生自己分辨。教师也可以通过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用教鞭指着小黑板上的雨、风、柳丝、草、叶、花等,提问什么样的雨、什么样的风、什么样的柔柳、什么样的花和草等。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课文写出这些景物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而小黑板上的内容就显得很干巴巴的。
雨前面加上细而且是蒙蒙细雨,这样就写出春雨的特点,比单纯的雨要好得多。其它的景物都可以通过增加附加成分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丽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课文中用一个什么比喻句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把它们比作像赶集一样聚拢来。这样写突出春天树木茂盛,花草芬芳,充满生机。)(板书:赶集)
在这百花争艳的季节里,小燕子也赶来,为什么说为春天增添生趣呢?
指导学生理解生趣一词,很有生气,很有情趣。因为春天本身已经很有生趣,很招人喜爱,现在小燕子又飞来,使得春天更有生趣,所以说是增添生趣。(板书:生趣)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学们可以把这段话分成四个层次来背诵:第一句写季节、细雨;第二句写微风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写草、叶、花;第四句写燕子。
教师小结第二段: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为春光增添许多生趣。小燕子为春天增添什么样的生趣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段。
四、学习第三段。
认真看书上是怎样写的,然后用最少的字概括燕子飞行的特点。
(快、美)
课文中哪些词写出燕子是怎样飞行的。
找同学回答,教师抓住重点词板书。(板书:掠、叫、飞、横掠、沾)
五、学习第四段。
上一段描写燕子飞行的美,实际上燕子停歇时同样很美。请同学们观察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个情景像什么?(出示相关图片)
提示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用书上的话来回答问题。(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为什么说几对燕子飞倦,落在电线上。这个落字用停来代替好不好?
(不好。因为落字把燕子从高处到低处,伶俐轻巧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
(板书:落)
教师指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要把电线描写成几痕细线像五线谱,把小燕子比作音符?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画,然后让学生谈对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的理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蓝天作衬,电线作谱,小燕子是跳动的音符,从而感受自然之美,春天之美。
(板书:几痕五线谱音符赞歌)
齐读第四段,试着背诵。
六、总结全文,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从燕子飞行的美,动态美;写到燕子停歇的美,静态美。春天因为有燕子才更美丽,也更有生趣,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充满活力。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板书:动态美静态美)
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板书背诵课文。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内容生动形象,感情色彩浓厚。教学时要不断地指导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燕子》教学设计 篇2
设计理念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力求创设情景,贴近儿童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在诵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燕、躺、茄、挂、能、错、仔、细、皮、刺”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小燕子三次观察冬瓜和茄子所发现的不同之处及心理的变化。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卡、冬瓜和茄子实物。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出现两条谜语: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条谜语,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a、紫色树,开紫花,紫色果里有芝麻。(猜一蔬菜名)b、身穿绿衣裳,身胖地里躺,生的籽儿多,个个白脸膛。(猜一蔬菜名)
2.引出课题,板书后齐读课题。
二、认识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圈出生字宝宝与同桌同学互相认读。
3.出示生字宝宝卡片(带拼音),指名读、带读、齐读。
4.生字宝宝会认了吗?去掉拼音,个别读,开火车读。
5.这些生字宝宝真调皮,一眨眼它们又藏到课文里去了,你们还认识吗?
6.点读课文,要求读课文时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7.想想:小燕子到菜园里去了几次?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第一次小燕子发现了什么?自读课文找出小燕子和妈妈的对话,划上自己喜欢的记号,再和同桌同学分角色读一读。
2.谁来读?评,看谁读出小燕子和妈妈不同的'语气来。
3.冬瓜大,茄子小,大家用动作表演一下吧。
4.师生分角色读,边读边做动作。
5.师总结:小燕子真聪明,第一次就发现了冬瓜和茄子大小不一样。(板书: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燕子第二次又发现了什么?它和妈妈又说了些什么呢?
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
2.谁来读?把小燕子高兴的心情读出来点读、互评,男、女生分角色读。
3.师总结:第二次去小燕子又有新的收获,它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颜色不相同。(板书: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小燕子飞到菜园里认真观察的情景。)
师:这一次小燕子听了妈妈的话,它又飞到菜园里,睁大眼睛,仔细地看呀!认真地找呀!终于它又有了新的发现,它高兴地——叫了起来!
师:高兴地叫起来,谁来读一读小燕子的话?﹙点读、点评、再点读、点评,全班齐读这一自然段。﹚
2.师总结:呀!小燕子第三次来到菜园里,它又有新的发现。(板书:冬瓜皮上有细毛,茄子柄上有小刺)
3.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议一议,燕子妈妈为什么会满意地笑了?
4.全班交流讨论
四、分角色演一演
五、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燕子妈妈和菜园图片)
师:前几天燕子妈妈邀请我到它的菜园里去做客呢!看,我还拍了几张照片,临走时燕子妈妈还让我给小朋友们带回些礼物,大家看!(老师拿出冬瓜和茄子实物,分到各个小组。)
2.学生分组活动。通过看,动手摸,切开观察,说说发现冬瓜和茄子还有什么不同之处?
3、全班交流。根据下面句式,练习说话。我发现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
《燕子》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作者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有的正在湖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还有的停在远处电线上歇息,它们给早春的湖光山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顺序,可以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顺序来理解。通过阅读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动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体会燕子为春光增添的生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及抓住特点描写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段,感悟燕子的可爱、春景的美丽,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趣入题,整体感知
(一)出示课件,儿歌引趣。师述:歌曲中的'小燕子是可爱的,春天是美丽的。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燕子的,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共同来领略燕子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播放配乐课文朗诵,整体感知。师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燕子怎样的特点?(板书:外形飞行停歇)
二、精读课文,品析感悟
(一)图文对照,感受燕子的形象美。
师述: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感受燕子形态的
可爱、美丽。(板书:美)
1、出示课件(燕子图),指导观察。师问:我们可以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燕子?
2、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燕子的外形的?这一自然段中,运用了哪些词语写出了燕子的外形美?用一个词来概括燕子外形的特点。(板书:活泼机灵)
3、指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
(1)读一读,比较一下,再说说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①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②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课文上写得好。抓住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写出了燕子的形象美。)
(2)想一想,体会“凑”字的妙用。
“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个分句在全句中起什么作用?如果不用“凑”字,能用哪些词?哪个好?
(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比较悟出:唯有“凑”概括了前三个分句,起总锁上文的作用。“凑”字用得准确、生动)。
4、指导感情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师述:作者笔下的燕子如此美丽动人,那他对燕子赋予了怎样的情感?(喜爱)请同学们带着喜爱的情感读背第一自然段。
(二)图文对照,感受燕子的飞行美。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按由近到远的顺序观察每只燕子后,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说图中燕子的活动情况。
2、(出示课件)填空后,回答问题: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在天空中(),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湖面,尾尖偶尔()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这段话抓住了燕子飞行的什么特点?请分析。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掠”“沾”等词的妙用。掠:轻轻擦或拂过,有一闪而过的意思;沾:轻微地在水面上蹭了一下,体现了燕子飞行轻快的特点。)
(板书:斜身掠过天空横掠过湖面)
3、同桌同学互相欣赏对方的朗读并背诵。
(三)图文对照,感受燕子停歇时的静态美。
1、听课文朗读。讨论:你觉得本段中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下面带点的字:
(1)几只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2)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3)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3、思考:“燕子停歇图”怎么会“像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课文以蓝天作衬、细线作谱、燕子作音符展现了一个自然天成的曲谱。作者由此联想到燕子停歇时是静止的音符,当它飞行时是发出美妙乐曲的音乐,所以说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板书:谱出赞歌)
4、师述:同学们停歇时的燕子美吗?(板书:美)那就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吧。
(四)图文对照,感受大自然的美。
1、出示课件(书上的彩图),指导学生观图、说图。想想你将按什么顺序观察这幅图?请同学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画面描述出来。
2、图文对照,自学第二自然段:
(1)画出最能突出春天美的特点的一个词。
(2)这一段写了哪些景物来突出这一特点?
(3)请把描写这些景物的词语画出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4)比较下列句子与书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哪句好,说出理由。
①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竞相开放了。 ②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5)思考:假如这一自然段中没有写燕子赶来,会有什么感觉?
(板书:赶来添美增添生机)
3、教师小结:多么美好的春天啊!万物复苏,万物生长,这时,小燕子又赶来了,加入这个“盛会”,使春天更加光彩夺目。燕子的到来,使这幅春景图更加美好。
4、带着对春天和小燕子的喜爱之情,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升华感情,总结全文
(一)作者借描绘燕子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板书:赞美燕子、春天热爱大自然)
(二)自由朗读课文。同学们最喜欢哪一段就读、背哪一段。
四、拓展训练,学以致用
(一)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抓住特点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
(二)“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想一想,然后写成一段短文。
《燕子》教学设计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俊俏、聚拢、增添、五线谱、音符”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在农村,在城市,在树林,随处可以看到一种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生机的小动物,你们知道是谁吗?(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几张燕子的图片。)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xx。
(板书课题:1燕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3、小组内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读生字组词,说说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重点注意“倦”、“添”两个字。通过组词,巩固生字的掌握。
俊()骏()俏()悄()拢()竣()峻()哨()梢()笼()添()沾()倦()谱()符()填()粘()圈()普()附()
(2)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交流不理解的语句,有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解决,组长归纳组内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4)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全班交流并质疑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1)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相应的段落。
2、交流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
(1)抓住“凑”字理解燕子外形上的特点。
(2)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
(3)指导感情朗读。
(4)背诵第1自然段。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2~4自然段,继续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分自然段指读全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背诵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3、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鲜花→增添生机4、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飞行),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着重理解“掠”、“沾”这两个动词。
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2)体会为什么说“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教师利用板画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因讲解难说清楚。)
(3)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爱护鸟──人类的朋友,保护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试着背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