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温度》经典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历史的温度》经典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的温度》经典读后感 篇1
期货大厦图书馆举办了一次形式新颖的阅读马拉松活动,多人共读《历史的温度2》,每天坚持打卡,力争5天内读完。在拿到这本接近500页的大部头之后,心中不免疑虑:按照自己的阅读速度,能否在第5天顺利完成挑战?不过,当开启了历史温度的探索之后,我发现这本厚厚的书很好读。作者把公众号上发表的历史故事按照人物、逸闻、信念和五环分为四部分,集结成书。这些故事讲述的都是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历史上的真实事件、真实人物,用易懂、简明、幽默的话术向读者娓娓道来,每篇文章后面都附上了作者的观点和公众号上读者的精彩评论,以此发人深省。
如果把历史课本、历史纪录片所讲述的历史视为名厨烹饪的大餐,那么《历史的温度2》所记录的内容则是家常美味小炒;前者是高雅的歌剧,后者则是接地气的相声小品。贴近普通人情感的故事,才更容易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
读了这本书,我们才知道历史上张勋复辟、敦刻尔克大逃亡、古巴导弹危机、《最后一课》这些被世人熟知故事背后的细节,也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历史的反向视角。张勋复辟帝制是像课本所描述的那样,逆历史大潮而动,还是仅仅处于对清王朝的愚忠?敦刻尔克大逃亡,是战略性撤退,还是缴械放弃?古巴导弹危机过程中,竟发生了这么多扣人心弦的插曲。众多的历史事件,如果参与者在当时做了另外一种决定,那么整个历史事件甚至全人类的历史是不是要改写?一个个细思极恐的细节,一段段回味无穷的历史。
鲁迅、拳王阿里、容国团、肖国栋的故事,也彻底换下了套在他们身上多年的平整西装和洁白衬衫,这些伟大人物不再表情严肃不食人间烟火,作者把穿着T恤和人字拖的他们展现给后人,反而让这些伟人变得更加真实、变得有血有肉。他们在擅长的领域一骑绝尘,却也摆脱不掉被旧道德绑架、面临种族歧视、误入歧途走弯路、遭受打击而成为历史悲剧的牺牲品的厄运。尽管他们不再以完美的形象示人,但鲜活生动,跃然纸上的素颜出镜,才是最真实的历史。
无论人类历史多么浩瀚,它的发展过程始终离不开人为因素的推动,毕竟,人类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性的光芒或者晦暗,赋予一段段历史该有的温度,或美好人性所展现的热烈奔放、或残酷战争所带来的冰冷无情。
《历史的温度2》不仅为我们还原了众多历史人物或事件所不为人知的一面,也通过一系列平实的讲述向我们传递一份正向的、积极的历史观。揭下厚重面具的那一刻,我们看到的是漫长历史所应有的真实:满目疮痍、百感交集。其中一脉脉真实历史该有的温度,也需要在读完全书以后慢慢感受,警示我们的言行,避免各种历史悲剧在我们个人、我们国家重演。文|王江
《历史的温度》经典读后感 篇2
一口气读完了5本《历史的温度》,书中集结了上百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两面性存在,而非单纯的从表面习得。每个故事后面都会有作者的评语,有时有共鸣,有时有感慨!而“温度”这一词在本系列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更是让我体验了他们的部分人生,身临其境,感慨万千!
虽然我很健忘,读完一本书忘的也差不多了,但是在这过程中,能体会到各个人物的不同面,会让我的情绪有起伏,这就是阅读的意义所在。
我一直认为,我们需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历史上所存有的温度,恰好可以给我们再次学习的机会,以此来端正自己的所思所想。
一段段历史,一个个故事。有泪目,有感慨,有愤怒,这就是此书的温度所在!
浩瀚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总有那么些人选择错误方向或是出卖自己良心,后人不光要读懂他们的错误,也要读懂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史为鉴,让我们在前行的过程中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优良的品德,爱国的情怀,投身世界和平的决心,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坚持!
是非对错,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早已人尽皆知,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历史的温度》经典读后感 篇3
历史,是客观世界运动和发展的过程。从未来的角度来看,历史是过去的人所创造的故事,也因此,历史离我们很遥远,我们只把他们当做一个故事来看待与借鉴。所以历史人物只能停滞在图片与文字里,渗透着冰冷的味道。但如果从历史人物的角度来看待他们,历史,是过去的人正在经历的每一瞬间,是他们短暂的一生的所有片段与见证。此刻,历史人物就如黑白照片变成彩色照片般瞬间充满了温度。而张玮想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历史人物与故事的温度。
《历史的温度》分为三大章——人物篇、逸闻篇、战争篇,张玮从三个角度来述说历史长河中的精彩瞬间。也许是因为张玮曾经是体育记者以及解放日报的中心主任的原因,在他的笔下我们能看到许多历史书上被略过的故事与逸闻,也因为他的笔墨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了故事般的历史,让人津津有味。
也许你以为这是带有点味道的正经历史,所以不感兴趣。但是张玮却能满足不同人对于历史的需求。
或许你只是想看野史?那么开篇能够满足你——居里夫人只是和丈夫发现了镭元素吗?那你知道她其实叫玛丽,因为认识了巴黎理化学校实验室主任皮埃尔,和他结婚后才叫居里的吗?你知道39岁后丈夫离世是谁陪伴在她身边?而后来居里夫人是因为想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做贡献而发明了X射线车吗?又或者你想看爱因斯坦的私生活?
也许你不屑于看这些故事,想看历史上含冤的故事?那你还是可以找到想看的。张玮以站在历史的角度,还原历史真相,为历史人物正名。爱迪生真的是发明大王吗?电灯泡真的是他发明的吗?不,早在1854年,美国人亨利。戈培尔已经发明了灯泡,可以维持照明400小时,但是为什么历史上说,灯泡是爱迪生发明的?因为亨利没有申请设计专利。而爱迪生真的是“发明大王”吗?不,其实是他雇用了由机械师、工程师、物理学家等组成的团队,他只是负责记录。李鸿章真的是“卖国贼”吗?不,他只是奉慈禧太后的命令前去商讨签订合约,他在下榻处被日本人打中一枪,子弹永远留在了眼眶下,但他还执着于与日本人讨价还价,争取少赔些款,省了一亿元。看完这些故事的你,还相信那些所谓的历史吗?
在这本《历史的温度》里中,张玮不单讲史,还从人物与形式进行分析,公正地看待任何一个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不仅挖掘里面的趣味,还发现里面暗藏的真相,填补了历史书上所“略”的历史,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人物的真实性,使他们更加富有现实感。也让我们明白了,历史形势的不可逆转迫使这些人物承担起时代赋予他们的命运,也因此我们能感受到点点温度。这些人与事都如尘埃般的存在,但因为这本书被最大化地赋予了温度,从现在起,他们是不仅是尘埃,是有温度的尘埃。
《历史的温度》经典读后感 篇4
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我们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构成了我们的历史。而既然是人,就一定有人性,一定有故事,一定有温度。
摘录几段让人读来动容的文字:
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
“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父手谕”
抗战时期,一位中国士兵对一位记者表示:“中国肯定会获胜的,肯定会。”记者问:“那时候,你准备做什么?”士兵回答:“那时候,我肯定已经死了。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人大概都是要死的。”愿勿忘国耻。愿永世和平。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愿勿忘国耻。愿永世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