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的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
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是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1、难忘的童年生活中,你有哪些童年的乐趣?
2、让学生畅所欲言。
3、我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出示课题)
4、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5、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自学。
2、自学反馈,全班互动。
(1)出示生字新词,认读
(2)理解“随心所欲、绞尽脑汁”等词语。
(3)汇报3: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4)汇报4: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三、再读课文、释疑解难
(一)根据要求进行小组学习
(二)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汇报交流情况。
1、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2、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说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五)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六)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四、总结交流。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2.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记录作业。
1.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2.收集同学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起因: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经过:胎儿再现了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结果:面临受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启示:善于观察,大胆发现
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
师:“老师是第一次来岸堤中心校,当时我们找不到学校门口在哪里,谁来猜猜最后我们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吗?”
生猜测
师:“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呀,跟在你们后面就找到这里来啦。你们就好像是一只只小蜜蜂,把我们给引来了。你看处处留心皆学问。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一篇有关发现的文章——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童年的发现》一文。
二、检查旧知,导入新课
——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时就有一个重大发现,通过预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他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读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出作者告诉我们这个发现时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吗?
——从那里体会出来的?你能从词语里体会出作者的感情,很好,学习语文就应该有这样的敏感。来,让我们自豪的告诉大家你的发现。(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品读体验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3段,看看我是怎样发现的?
可以用自己的话把它概括一下。也可以找原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汇报,交流。
(1)梦中飞行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梦中飞行是一副怎样的情景?谁能找出相关的语段读读?
指名读:(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文中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梦中飞行的特点?
——理解“随心所欲”,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就是“随心所欲”?梦中飞行可以(),可以()可以(),想象下:还可以()?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感觉?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段话。自由读,指名读
——从这奇妙的梦里,我们感受到了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富于幻想)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这时的我对“飞行”,产生了好奇心,急于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接下去我们是怎么做的?谁来说?
(2)请教老师
——我们一起找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时,我一连串提了几个问题?我们一般写作文,写人物对话时,特别喜欢加上提示语,例如:我问:“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这是提示语在前,还有哪几种类型?(提示语在后的,提示语在中间)(出示小黑板)
(1)、我( )问:“我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
(2)“为什么只有在晚上睡觉时才长?”我( )的问。
(3)“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我( )问,“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能结合文意给加个修饰词吗?
——本文中在能分清说话人身份情况下,作者舍弃了这些提示语,我们除了体会出他们的好奇外,还体会出他们怎样的的心情?(迫切,着急)
好,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读。评价
——通过这连珠炮般的追问,我不禁想到一个歇后语:打破砂锅问到底,读到这儿我们对费奥多罗夫又有了怎样的了解?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勤于思考、求知若渴、刨根问底)
小结:发现的过程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更少不了勤于思考、求知若渴、刨根问底的精神。老师的解答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又是怎样做的?
(3、)痴迷研究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研究一条鱼的情形是怎样的?(朗读这句话)
你研究鱼时“翻来覆去”的会看些什么?你翻来覆去的看鱼时会想些什么?
听到费奥多罗夫这么说,这么想,看到他这么痴迷的研究,我们再次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勤于思考求知若渴、执着探索)
小结:发现离不开执着的探索。
(4)、发现规律
那么我想出名堂来了吗?找出本段具体描述我的发现的句子。(齐读)读到费奥多罗夫的这个发现,我们不禁感叹:________________!为了这个发现我思考的情形是什么样的?认真、痴迷等,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表达这个意思——绞尽脑汁。什么意思?你能用换词法来解释下吗:搜肠刮肚、冥思苦想、费尽心思等。从哪里体会出作者绞尽脑汁?梅花香至苦寒来,所以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高兴,自豪)谁来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
小结:结合板书,你看:作者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请教老师——痴迷研究——发现规律,通过学习作者发现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发现也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那是要有善于幻想,有追根究底及求知若渴的精神。
因为童年的费奥多罗夫具有这些品质,所以他才有这非凡的发现。
四、拓展延伸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比如: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小结: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成熟的苹果一个个的从树上落下来,人们司空见惯,但只有落在牛顿面前的苹果,令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壶盖被热气顶的“突突”跳,瓦特看到后发明了蒸汽机。你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处处留心皆学问,说不定同学们的这些发现日后还能成为一项重大发明!不过,这还需要努力,学习”。有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更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执着探索的精神
附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富于幻想
怎样发现?请教老师、勤学好问
痴迷研究、执着探索
发现规律、大胆想像
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篇3
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的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善于观察大胆发现的品质。
2、理解最后一句话,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习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重难点】
1、培养善于观察大胆发现的品质。
2、理解最后一句话,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揭题
1、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2、初读课文完成内容:
⑴自学生字词。
⑵完成“阅读提示”的问题一。
3、检查自学:
⑴字词。⑵课文介绍了我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
二、再读,理清条理
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第一段,总的概述作者9岁时的发现,及这次发现带来的惩罚。
第二段,具体叙述我的发现原因,发现经过。
第三段,照应开头,讲我听老师所讲内容与我的发现相同时禁不住笑出声来,结果受到惩罚。
三、读课文,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涵义,谈理解
1、出示原句,读原句。
2、抓重点词理解。
3、体会“驱逐”“迫害”透露出的品质。
4、体会“──”的用法。
5、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大胆发现的品质。用“激发、渴望、都会、终于……”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科学的热爱。
6、用“很不得、绞尽脑汁”造句。
四、总结,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事物,大胆发现他们的规律
五、作业。
1、抄写语。
2、正确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起因: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经过:胎儿再现了简单生命进化的过程。
结果:面临受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启示:善于观察大胆发现。
【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童年的发现。在设计教案时,我为了突出重点,从“发现”入手,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把握“发现”是什么,进而围绕“发现”精读课文。在设计环节时,总体思路为总—分—总式,即先引导学生在读文时整体把握“发现”的过程,在学生交流表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发现过程分为三步:即梦中飞行、寻求解答、大胆猜测。在此基础上再分别从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重点通过感情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把握作者的发现过程,并适时渗透作者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的特点,最后再反过头来回顾整个发现过程,感受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