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藏起来了》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谁藏起来了》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谁藏起来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观察、记忆动物的位置和神情,发现画面中的不同之处,并能清楚地表达。
2、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教学准备:
1、课件
2、两人一套动物操作图片、空房子底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播放课件,提问。
师:今天玩什么呢?和谁一起玩呢?谁来了?他们是谁?有几个小动物?(9个)
二、情景展现:
1、教师继续播放课件——房子。
师:这9个动物朋友是住在一幢房子里的。
2、教师根据课件画面内容提问。
师:这幢房子一共有几楼?最底下的是?(一楼)最高的是?(三楼)中间的呢?(二楼)每层楼有几个房间?(三个)
3、师:你认识几楼的第几个房间住着谁?
幼:二楼住着袋鼠。(袋鼠住在二楼的第几个房间)
师:二楼第一房间叫201。你还认识谁?
师:犀牛你也认识,你怎么知道它是犀牛。
师:你们真厉害,小动物们的房间你们都能找到。现在我来考考你们,102住着谁?303住着谁?狮子住在几零几?
三、动物玩捉迷藏:
1、教师引导幼儿谈话。
师:小动物们要和你们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捉迷藏怎么玩的?
教师小结:捉迷藏的游戏,要有人躲起来,有人找。
2、游戏:动物玩捉迷藏
师:小动物们都躲起来了,你们能找到他们吗?好,让我们蒙上眼睛,倒着数三下,会吗?
①动物躲起来(河马)
师:谁躲起来了?几零几的谁躲起来了?把话说完整。
师:你怎么知道那是河马?可以看见河马的什么?河马的嘴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再躲一个?蒙眼睛倒数。这次是几零几的谁躲起来了?
(201的袋鼠躲起来了,302的老虎躲起来了,103的小羊躲起来了)
②动物转身(小猪)
师:看看这里,会让我们找谁呢?(小猪)小猪住在哪个房间呢?我不记得了。
师:小猪不是在吗?为什么要找小猪呢?(转身了)
师:刚才,我们看的是小猪的脸。现在,我们看到是小猪的尾巴。
师:原来这次是让我们找转过身的小动物。
师:这次有几个动物转过身呢?(三个)哪三个?老虎几零几?(302)
幼:201的袋鼠躲起来了。袋鼠真调皮,刚刚藏起来,现在又躲起来了。
师:还有谁?(202的狮子)你怎么知道那是狮子?
师:狮子头上长着长长的什么?(鬃毛)猜猜看是狮子爸爸还是妈妈?
教师小结:头上长着长长鬃毛的是狮子爸爸。
③师:好像一个、三个都难不倒你们,你们都能找到。你觉得你最多能找到几个?
四、幼儿操作:动物找家。
1、动物躲起来。
师:那我们多给他们一些时间,让它们躲起来,好不好?看看,这次躲几个?倒数几下呢?闭上眼睛躲了啊,10、9、8……
师:躲了几个?(9个)你能找得到吗?你还记得谁住哪个房间吗?
幼:101的犀牛、303的河马……
2、教师出示三层楼的空房子。
师:桌上也有一幢房子,有一楼、二楼、三个,还有这9个动物朋友,等会请2个小朋友一起,拿一幢房子,把这些动物朋友按原来的`位置住回去,2个朋友一起哦,越快越好!
3、幼儿两两合作操作。
师:小朋友记住你的动物房子是第几幢的哦,先完成小朋友把房子贴上来。
4、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互相检验。
师:有哪幢里的动物住错地方了吗?它应该住在哪里?
师:我们中二班的小朋友可真聪明,记性又好,9个动物一个都落的住进了自己的家。
五、观察动物表情变化。
师:可是动物朋友们还没玩够,你们想再玩一玩吗?
师:这次会让我们找什么样的动物呢?
①哭的动物(兔子)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下兔子哭了呢?(眼睛闭起来了,有眼泪)
②笑的动物(小羊)
师:那谁笑了呢?谁来学学小羊小的样子。小羊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睛闭着,做了一个鬼脸。
③袋鼠宝宝不见了
师:谁不见了?,让我们去找找袋鼠宝宝在哪里吧!
《谁藏起来了》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根据图片大胆猜测,并清楚地讲述恐龙妈妈藏蛋的几种办法。
2、能看图讲述故事,体验编构故事结尾的乐趣。
3、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布置场景(草丛树洞沙滩鹅卵石泥土)图片挂图恐龙蛋若干
活动过程:
1、以玩藏蛋的游戏。体验藏的方法,知道怎样藏不被人发现。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东西。你们看看是什么?”(鸡蛋)“我们一块来玩藏蛋的游戏“一些小朋友来找蛋。”“你们要看那些地方藏蛋,不容易被发现?”
师提问:“你把蛋藏哪了?你为什么要这样藏?”
2、教师出示图一图二。引导幼儿围绕恐龙妈妈怎样藏蛋进行看图讲述。并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恐龙妈妈藏蛋的办法。
(1)教师提问:恐龙妈妈要去找东西吃。可她又怕蛋打碎,你们猜猜恐龙妈妈会想什么办法?教师出示图一问图上画着谁?是什么地方?他在干什么?“请小朋友来帮助恐龙妈妈找一找图上哪些地方可以藏恐龙蛋?
(2)当幼儿说出藏的地点时。组织幼儿讨论这样藏蛋会安全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藏蛋会更好?学习词语“四处寻找”“又大又圆”并体验四处寻找心情和样子。
(3)师问“恐龙妈妈最后会把蛋藏在那?你觉得这个办法好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恐龙蛋又大又圆和鹅卵石的样子很像,恐龙妈妈认为不会被人发现。)
教师出示图二证明小朋友的猜测。并和幼儿一块把图一图二连起来讲述。
3.提出悬念“恐龙妈妈把蛋藏好后,就离开了。那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请小朋友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可让幼儿派代表回答)
4.教师出示图三图四图五问幼儿说“你们说得不错。那我们看看这几副图上发生了什么事?”
(1)幼儿边看图片教师边提问“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熊把恐龙蛋当作什么?学习词语“砌”。如句子:砌围墙是用石块砌.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谁藏起来了》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椭圆、折线、弧线、纺锤形的特征。
2、引导幼儿判断实物所包含的椭圆、折线、弧线、纺锤形。
活动准备:ppt、操作材料(简单图形和绿边大卡片)、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流程:
1、观察图片感知特征
2.寻找图形巩固特征
3.游戏活动应用提升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了解弧线、折线、椭圆形、纺锤形的特征
提问:(直线)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弧线)线宝宝线宝宝弯弯腰,变成一条什么线?
(折线)我折我折我折呀折,变成了什么线?
(椭圆形)线宝宝拉拉手变成一个什么形?还有什么东西是什么椭圆形?
(纺锤形)线宝宝握握手,变出一个什么形?和椭圆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线宝宝线宝宝弯弯腰,变出一根弧线来;线宝宝线宝宝折呀折,变出一根折线来;线宝宝线宝宝拉拉手,变出扁扁的'椭圆形;线宝宝线宝宝握握手,一头大来一头小,变成了一个纺锤形。
二、寻找弧线、折线、椭圆形、纺锤形——帮助幼儿加深巩固对线和图形的认识。
(一)集体寻找
1、观察图片
提问:弧线的高楼里都有谁?弧线藏在哪张卡片里?蘑菇的什么地方是弧线?
2、寻找。
提问:折线的高楼里,你选了谁?为什么选楼梯?
(二)个别寻找——初步应用
1、提出操作要求:我们来看看操作材料,请你拿出绿色卡片,先看看小卡片上是什么,再想想什么图形和线藏在里面了,最后把它摆到与弧线、折线、椭圆形、纺锤形相应的卡片下面。
2、幼儿操作
3、集体验证
提问:为什么把西瓜和七星瓢虫摆在椭圆的下面?
折线下面摆了谁?为什么?
香蕉和月亮摆在弧线下面,对吗?为什么?
纺锤形下面应该摆谁?为什么?
三、游戏“找朋友”——应用、提升
1、(出示实物)问:鸡蛋里藏什么图形?
闪电身上藏了什么线?
彩虹身上又藏了谁?
胡萝卜是什么形状?
2、提出游戏要求:托盘下面藏了一张蓝色卡片,请把它拿在手里。看看你的卡片是什么?(提问幼儿,藏了什么线?和谁做好朋友?为什么?)
3、幼儿游戏。音乐“找朋友”游戏。问:你找到了谁做好朋友?为什么?
4、(出示公鸡)我还没找到朋友呢,我和谁做好朋友?为什么?
四、结束语
那我们去教室看看,还有哪些蓝色卡片可以和很多图形宝宝做朋友。
《谁藏起来了》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根据图片大胆猜测,并清楚地讲出恐龙妈妈藏蛋的几种办法
2.能大胆地讲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体验故事的幽默风趣。
重点:
根据图片大胆猜测,并清楚地讲出恐龙妈妈藏蛋的几种办法
难点:
能大胆地讲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活动准备:
背景图二幅、插入式图片(恐龙蛋、恐龙妈妈、小恐龙、小熊)
空白卡片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出示恐龙妈妈
1、师:这是谁呀?(引导幼儿讲出上恐龙妈妈)
2、师:原来恐龙妈妈生了一个恐龙蛋,她要去找东西吃。可她又怕把蛋打碎,你们猜猜恐龙妈妈会想什么好办法?(幼儿猜测——藏蛋)
(二)帮恐龙妈妈藏蛋
出示背景图
1、师:我们来看一看恐龙妈妈家附近有些什么东西?请你们来帮助恐龙妈妈找个安全的地方把蛋藏起来。
2、当幼儿说出藏的地点时。组织幼儿讨论这样藏蛋会安全吗?为什么?
3、师:那我们来看看恐龙妈妈她到底把蛋藏在什么地方了?(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做动作)
4、师:她把蛋藏在什么地方拉?为什么不藏在树洞里?为什么不藏在泥土里?又为什么不藏在草丛里呢?(幼儿讲述)
5、师:为什么恐龙妈妈要把蛋藏在鹅卵石堆里?(引导幼儿说出恐龙蛋又大又圆和鹅卵石的样子很像,恐龙妈妈认为不会被人发现。)
6、什么叫做又大又圆呀?(丰富词语并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
7、师:恐龙妈妈藏蛋真辛苦呀,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恐龙妈妈的`话好吗?(和幼儿一起讲述故事)
(三)傻小熊造房子,恐龙蛋不见拉
1、师:恐龙妈妈把蛋藏好后,就离开了。蛋就孤零零的躺在那儿了。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请幼儿猜测)
2、师:我们来看看发生什么事情了?
3、出示小熊,背景图二
4、教师讲述故事
5、师:小熊 床上的小恐龙是哪来的?
6、师:小熊把恐龙蛋当作什么?(石头)
7、师:石头为什么变成了小恐龙呢?(丰富生活经验:因为小恐龙在蛋里住不下了,所以把蛋壳撑破了。)
8、师:你觉得小熊脸上的表情应该怎么样?(引导幼儿学习词语“惊奇”并用肢体动作表现)
(四)完整地讲述故事
师:这个故事真有趣,你们看我把故事画成了一幅画,让我们看着图片把这有趣的故事讲一边好吗?(丰富看图片时要根据右下角的编码一张一张地看)
(五)延伸活动:编故事结尾
1、师:猜猜第二天小熊会和小恐龙去干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完整话)
2、师:小熊会和小恐龙真的会去什么地方呢?请你下次去玩区角时像老师一样把他画下来好吗?( 出示空白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