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五角星》

2025/10/01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五角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角星》 篇1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2、揭示课题,解题激趣。

①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苹果里的“五角星”》(板书课题)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导:突出苹果里有什么,怎么读?强调是哪里的“五角星”,怎么读?

你们看,同一个课题,大家理解不同,读法也就不一样,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板书:魅力)在写“魅”字的时候要注意结构,“厶”不能丢。

②课题中的五角星为什么要加引号?(这里的'“五角星”加了引号,表示一种特殊的意义,并不是真的五角星,而是像五角星的东西。)可是,咱们从国旗上看到过五角星,从军人的帽徽上看到过五角星,怎么苹果里会有五角星呢?读了这篇课文就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语句和课文。

2、检查自学。

⑴读准生字新词:

清晰 生疏 苹果核 循规蹈矩 感触

魅力 图案 创造力 鲜为人知

指导“鲜为人知”中的“鲜”的读音,猜猜“鲜为人知”是什么意思?

⑵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清晰:清楚明白。

循规蹈矩:遵守规矩,这里指按一般的做法办事。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创造力:创新能力。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如果不是小男孩将这个发现告诉我,文中的我,还有老师,还有你们也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这个图案真是“鲜为人知”。

⑶指名分节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读第一段,指导:“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小男孩说这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呢?(得意、急切)

3、质疑:

(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4、问题暂时留到下节课讨论。先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一次来我家玩时,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他的切法是拦腰切苹果。)

5、这件事为什么给我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初步说一说原因。

三、写字指导。

1、提示生字描红的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8个生字。

四、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思考提出的问题。回家操作: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2、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教学过程:

一、 动手操作,激趣揭题

1、你们在家切过苹果吗?通常在切苹果之前家人会叮嘱些什么?

师:这么多规矩呀,做父母的总是希望我们循规蹈矩。(板书:循规蹈矩)(指名读,齐读)每个小组桌上都有四只苹果,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切?然后小组人员一个一个地切。一切由你作主,想怎么切就怎么切。

2、交流,相机指导学生理解:“拦腰切” “横切面”“循规蹈矩”

3、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自由阅读课文,在不太懂的地方注上“?”,吸引你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交流。

(1)出示句子: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指名读,你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图案为什么鲜为人知?苹果里的五角星究竟有多大的魅力?

《五角星》 篇2

教学目和要求:

1、 理解课文

2、 通过关键词,理解创造力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

PPT

一、 读题,感受“魅力”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2、听说,有人已经回家迫不及待地切过了,为什么想切?(想看看那五角星)

3、这苹果梨的五角星吸引了你,或者说它具有很大的魅力。(板书:魅力)

4、找出文中含有“魅力”一词的句子,读一读。

5、出示:使我深有感触地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自己读,有什么疑问?

过渡: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位小男孩。

二、 学习第一部分

1、 出示: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或者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

(1) 一起读

(2) 从文中哪些词句的分析,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孩?

(3) 小结

过渡:今天,他又带来了什么新本领?(切苹果)

他今天来到我家,迫不及待地想告诉我他的新发现,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对话

2、 出示对话

(1) 自由读,想想人物的表情、心理,多读多感受

(2) 你觉得应该读出什么语气?相机出示:神秘、不以为然、不屑一顾、平静

(3) 作者为什么会淡淡地说:我知道里面有什么?心理会怎么想呢?

小结:不就是苹果核吗?还这么神秘?

(4) 可是小男孩并没有因为“我”的.平淡而阻止他显示本领,他却说……(引读)

(5) 此时他说话时心里是怎样的?(自信)

(6) 再读对话

过渡:读到这儿,这苹果究竟是怎么切的呢?到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

3、 学习切法

(1) 理解了吗? 会切吗?谁来给我们切一切?(学生切)

(2) 你有什么发现?理解拦腰切、横切面

(3) 你切到了五角星,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4) 小男孩跟你一样很自豪,带上你此时的心情读一读(出示: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

(5) 除了他的语言体现了他自豪的心理,再读读,还有什么能够体现他当时是自豪的、兴奋的、骄傲的心情?

(6) 最后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再读读他们的对话

4、 出示第四自然段

(1) 刚才不以为然的我,此时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小节,体会作者的心情,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在书上把它们圈画出来

(2) 交流(惊奇、感叹不已)

(3) 如果把这种心情读书来就更好了,指导朗读

(4) 他惊奇感叹的是什么?我们之前怎么没有想到呢?理解“循规蹈矩”、“生疏”?循规蹈矩的切法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都循规蹈矩地切呢?

学生猜测原因:习惯、平均、安全、好看……

(5) 小结

(6) 让我们再读: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这么大的魅力。

三、明理

1、这鲜为人知的图案仅仅吸引了小男孩吗?还吸引了谁?(理解还吸引了小作者写下了这片文章、还吸引了我们每一个读者……)

2、刚刚我们的谈话的内容,在文中也有体现,找出来读一读

3、你们回家后会怎么做?(

4、为什么这么有魅力呢?学生回答

5、 什么是创造力呢?

那么往大处说呢?(交流)小结:创造力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四、延伸

《五角星》 篇3

教学目标:

1、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启迪、教育学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一、 顾旧知

课文告诉我们什么?

二、 学课文

(一)、学习1-4自然段

1、作者是怎么知道苹果里有“五角星”的?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默读第一自然段,找有关描写小男孩的句子想想。

2、学生反馈。(抓住“差不多每天”“报告新闻”“显示显示”等词)

3、小男孩神秘兮兮的,可“我”态度怎样?为什么“我”不以为然?

4、当“我”开始知道苹果里有“秘密”后,心情如何?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品一品,说一说。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奇感。

6、为什么“我”先前没发现这个“秘密”?小男孩是怎么切苹果的?自由读第3自然段,然后说说。

7、小组里切苹果,不要一齐切,先切一个,观察后再切,再观察后接着切,然后汇报情况:怎样才能切出“五角星”?

8、讨论: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

9、指导感情朗读1-4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这件事,作者的'收获仅仅是知道了苹果里有“五角星”吗?自由读第5自然段。

2、学生反馈,重点理解:

(1)、为什么说这个图案有魅力?

(2)、什么是创造力?

1、联系历史故事或身边的事,说说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例子:

(1)、大禹治水。

(2)、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卖报,不是卖一份收一份的钱,而是给候车室的人每人塞一份,回头再收钱。

(3)、霍英东搞房地产,改变常规思维,先定房,收预金,再建房。

(4)、一场篮球赛,保加利亚对捷克斯洛伐克,球赛采用的是循环制,保加利亚至少需赢5分才不输球,可比赛仅剩8秒,保加利亚仅领先2分。这时,保加利亚队员没有攻对方篮下,而是直奔己方篮下,将球扣进,平局!从而赢得加时赛,最后赢得比赛。

三、 总结

四、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般人 小男孩

切苹果 顶部切到底部 横切 创造力

思维方式 循规蹈矩 打破常规

《五角星》 篇4

《五角星》 教学设计11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角星》 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