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生物的多样性说课稿

2025/10/01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生物的多样性说课稿(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的多样性说课稿 篇1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描述生物多样性

认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内在联系

2、 能力目标:学会找资料、书写、口头表达

3、 情感目标:小组成员合作交流

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二、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描述生物多样性

难点:遗传多样性

关键:活动"学生上台口述生物及特征"

三、创新点

以学生上台口述生物及特征的活动为主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而感知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经过类比和比较学生口述的生物,而得出遗传多样性;再经分析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而得出生态系统多样性。

四、教学步骤

(一) 导入

上次课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查资料,列举一些生物的特征。下面就请同学们有次序的轮流上台给大家介绍你的辛勤搜索的结果吧。注意:要说清生物名称,特征和生活的环境。我第一个说:雪莲,下部叶绿色,上部页乳白色。膜质,生于3000米左右的高山。

好!下面轮到同学们表演,从第一组的同学开始

(二) 学生轮流上台讲解(教师在副板书上记下学生讲的生物名和生境)

小结学生活动: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看黑板上列出的这40多种生物一定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增长了不少知识,可想而知同学们课后是十分努力认真的。我们大家一起鼓掌表扬、鼓励一下。每个同学都收集了不少资料,记着整理好放入自己的资料袋。下面又给大家一个加分的机会了 。小组活动做好了可是有加分的,请同学们课后一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组内的资料整理,去除重复的,看看哪个小组搜集的多。然后制成小卡片,像书上12页下面的生命档案册一样的格式。看哪个小组的最多,最好!

(三)讲授新知(根据副板书上列举的生物名及生境讲述)

大家看雪莲生活在3000米的高山,鸟在天空飞翔,鱼在水里游,人生活在陆地上。是不是地球任何地方都有生命存在,有一个范围吗?

学生回答:略

在地球有生命生活的区域,围绕着地球是一个圆圈,我们把她叫做生物圈,他有一个范围限制--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为什么生物能在这里生活?

学生回答: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等条件

生物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生命世界,在生物圈中处处都有生命,森林、海洋里的生物多不可数,干旱的沙漠中也长有仙人掌骆驼刺等植物,而且比沙漠更严酷的海底火山口也是生机昂然,那里生活着深海蟹、管形虫和细菌……

生物在生物圈中无处不在,那么生物有多少呢?同学们每人收集了可能有几十种,小组综合后可能有几百种,全班讨论后可能有上千种,但那也不过像是大海里的一滴水。

在过去200多年中,生物学家发现、命名并记录了200多万种生物,70%是动物(大多是昆虫),约22%是植物和真菌,约5%是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衣藻、酵母菌等)还有许多生物等着我们去发现和认识。科学家估计,自生命诞生以来地球上生活过的生命可能有10亿种,包括已灭绝的恐龙和由于人类乱捕杀而在近代才灭绝的袋狼、吞吐鸟等。可见生物的物种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称为物种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中的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位于教材P7—14,主要从了解的角度认识生物学,本节内容可分为三个内容:第一,认识生物圈;第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第三,认识生物的特征。主要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走入充满魅力的生命世界,领略生命的连续性、多样性、同一性的魅力,区别“生机勃勃”的生命与“死气沉沉”的非生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并使之以积极的态度去感受生命世界的无穷魅力。

本节内容共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生物的多样性;第二课时:生物的特征。

教学分析:由于学校资源、学生素质的限制,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考虑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尽可能选择教材中出现的和学生生活相贴切的材料。对于多媒体的使用应结合实际,力争在教学中适当应用,而不是过多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认识生物圈的范围。

3、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4、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描述生物圈,掌握认识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2、描述生物多样性,掌握认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优良品质。

2、在学习生物多样性中认识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在生物圈中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从而树立对待其他生物的正确观念。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遗传多样性;

课时安排:1课时

生物的多样性说课稿 篇3

1.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这节课是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是全书的开端章节,从情感上意在引领学生走进能感知的五彩缤纷的生命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以积极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从知识的角度看,从一开始就突出了生态学观点、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也是贯穿全书的主线,通过学习,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2.教学重点:生物的多样性

3.教学难点:

①遗传多样性

②组织好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和展示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引领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积极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表现欲强,但信息来源和生活经历有限,为此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信息或获取信息的途径。

四、教法设计

教学方法:

角色游戏:引起学生兴趣,使他们尽快进入教师创设的情景中。

讨论交流和展示:突出重点,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愿望和能力。

谈话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尽量减少教师的“一言堂”。

教学手段:

多媒体的使用:节省时间、加大教学内容,加快教学节奏,体现教改的新理念。

五、学法指导

这节课主要围绕“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课前准备格外重要,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活动,并进行课前培训,教师提供信息和途径,从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收集整理信息、获得新知识的能力,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个向全班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六、教学程序

[创设情景(角色游戏)] → [讨论交流展示活动]→ [提出问题、举具体实例]→ [学生描述]→ [师生谈话(关于三种多样性相互关系)] → [教师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遗传多样性

问题一:为什么同一个物种会有不同的类型?

生态系统多样性

问题二:为什么同一生物环境中存在不同的生物?同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各种生物与它们生活的环境条件有什么样的关系?

题目:尝试收集我国濒危或灭绝的生物

资料,根据下列要求制作生命档

案册。

要求:

⑴本学期每组建生命档案5~10页;

⑵每页档案要求包含下表中项目;

⑶生命档案册要注意科学性和艺术性,做到图文并茂。

课后作业

生命档案册示例

物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存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濒危等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致危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种多样性—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的资料

生态系统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

七、板书设计

说课完毕,谢谢!

生物的多样性说课稿 篇4

一、教材

第九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包括二个内容,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对环境的保护。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是国际和国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所趋,这两个内容应该是相互相承的。而现实中人们对于前者的了解远没有后者那么广泛,故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介绍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环境的保护之间关系即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第八章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根据大纲和课程目标,本课内容要求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和面临形势。

2.情感态度目标:

①通过对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理解,掌握局部和整体的统一观念及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有更深刻的把握。

②通过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与形势的分析,增强爱国情感和建设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并且建立起完整而科学的环境保护意识。

3.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收集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环保宣传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

三、重点、难点

重点:

①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知识重点)。这个知识点是建立科学环保意识的理论基础,只有在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才具有科学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入行动,而保护措施就是我们能够起而行的具体体现。

②我国多样性的概况及形势(情感重点)。此是本文的情感重点,只有知道我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才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及能让我们对环保事业坚持下去的源动力。

难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这个知识点需要对第八章的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些已学知识相联系起来才能真正理解,而且无法用具体的感性材料可以帮助学生的理解,比较抽象,故将其列为难点。

四: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我采用的是讲述法,但不是传统的注入式,而是结合了直观教具(图片),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由此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要的是让学生充分体现其主体性。让学生读——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的能力,增强理解力。

让学生讲——讨论分析信息,让能表达出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想——在讨论、分析、综合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并得到其所需信息,培养归纳、比较、综合能力。

让学生做——学生在收集对生物多样性的宣传资料中得到实践,培养实际收集信息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以一句广告词来引入本文。画面是一双黑猩猩纯真无邪的眼睛,所提出的口号就是“我们不想孤独的生活在这个地球上”。

2.引出课题: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从三个层次上来理解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基因,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

3.进入教学过程:

(1)设计问题情境: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组织讨论,得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通过这种学生自学和讨论来体现本文的重点内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增强阅读能力,并可以提高分析、归纳其所得信息能力及交流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对本文的难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让学生来说明自己对其的理解,从而带动学生回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的理解,并请学生比较生物多样性的三种使用价值的侧重点。以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处理所面对的难题来解决本文的难题。

(2)展示资料,探讨问题:我国的生物资源和面临威胁。

用图片(有条件的可以用录象)来展示我国存在的各种美丽生物和濒临生物,了解大自然的美,并且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来感受到我国的生物资源之丰富。

让学生表达出自己收集起来的资料(包括图片、数据),由这些直观感性材料中须生可以强烈感觉到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迫切需要(比如:大批藏羚羊被剥光皮赤裸裸的弃于在山谷中,如此触目惊心!),就引出一个问题:如何保护这些美丽的生灵?

由此展开讨论,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①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什么威胁?②这些威胁来自于什么?③为消除这些威胁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让学生从生活中得到启示,并举出例子。(比如对于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可以举出几个例子来加深理解)

六:作业

最后留下思考题:我们在生活日常中可以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