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麻雀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麻雀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
1、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学过许多名作家写的动物文章,请你谈谈对它们的印象。
2、今天,我们学习前苏联作家屠格涅夫写的文章《麻雀》,来感受这个平凡的小动物不平凡的形象。
二、整体感知:
打开课文。
1、默读课文,告诉大家:文中出现了几个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
(随机板书)
2、加小标题指读。(学生顺序板书)
(发现猎物,小麻雀落巢,老麻雀拯救,准备搏斗,猎狗后退,唤回猎狗)
3、这是一篇记叙文,作家把当时发生的真实的事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一步步地写下来,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的清清楚楚。同时,让读者心里有许多感动。
三、重点引读:
1、你认为文中最让你动情的、感动的的哪一幅画面,哪几句句子?与同桌交流一下,并练习用朗读表达你的感受。(逐一出示幻灯片2.3.4.5)
2、交流。(随机练习)(幻灯片6.7)
3、串读
正是这强大的力量,当……,老麻雀……
四、想象.写作:(幻灯片8)
1、故事的结局让善良的读者松了一口气,因为我唤回了我的`猎狗,麻雀脱险了。我当时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我在想些什么?
2、请你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再加上一段作者当时心理活动的描写。
3、出示原文。
五、情感升华:
1、世界上有一种感情,不箮是动物还是人类,都是共通的,那就是亲情,它包括父爱、母爱。老师这里收集了关于母爱的名言,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
2、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六、课外阅读:
介绍〈〈猎人日记〉〉
七、作业
1、收集名言。(交流)
2、去看看〈〈猎人日记〉〉。
麻雀教学设计 篇2
内容标准:
1. 归纳昆虫、鱼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 认识常见动物昆虫、鱼类。
3. 观察昆虫、鱼类实物或标本或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4. 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认识昆虫类和鸟类,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 观察昆虫类、鸟类的实物或标本或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能力培养
1. 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2. 学习比较的方法。
3. 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4. 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交流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乐于与人合作。
2. 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3. 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设计意图
“蜻蜓与麻雀”是“生物大家族”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课先从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入手,以 “空中飞”的运动方式,把昆虫(代表动物为“蜻蜓”)与鸟类(代表动物为“麻雀”)两大动物类群合为一课来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学习的方式,在观察比较各类动物身体结构的异同的基础上,归纳出各大类群动物的基本特征。
本课是认识鸟类和昆虫类动物。主要包括观察、比较麻雀和蜻蜓的运动器官和外形特征,归纳鸟类、昆虫类的一般特征,并依此对一些常见动物进行判断和分类。
教学流程
观察——提问——观察——实验记录——交流——运用。
重点难点
经历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等的研究,认识昆虫类和鸟类,从而归纳出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
蜻蜓与麻雀的标本、视频影片等,其他昆虫类、鸟类动物的标本、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出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大家知道哪些动物是在天上飞的呢?这些在天上飞的动物是同一类动物吗?
目的:创设活动情景,引出探究活动的问题。
二、活动一:观察和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
导入:蜻蜓和麻雀能在天空飞行,靠的是什么?(答:翅膀)
它们的翅膀一样吗?
讨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引导:我们要通过哪些途径才能知道它们的翅膀是否一样?(答:观察实物或标本)
观察:各小组领取蜻蜓和麻雀标本,观察并记录。
交流:各小组进行汇报与交流。
目的:通过对实物或标本观察,知道蜻蜓和麻雀的翅膀是不同的。如果翅膀是光滑,透明,有脉纹,较薄,无骨骼的,就是蜻蜓的,蜻蜓的翅膀应该有两对;如果翅膀是外披羽毛,较厚实,内有肌肉和骨骼的,就是麻雀的,麻雀只有一对翅膀。
三、活动二:观察和比较蜻蜓和麻雀的外形
导入:蜻蜓和麻雀外表上只是它们的翅膀不同吗?外形上还有其它不同吗?
出示蜻蜓和麻雀的图片。
讨论:蜻蜓和麻雀的外形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如何观察才能科学地了解蜻蜓和麻雀的外形?
观察: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图片,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归纳:蜻蜓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下方有三对足,背部有两对翅膀,头部有两只复眼……麻雀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躯干上有羽毛,还有一对翅膀和一对足,头部有喙……
四、活动三: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
导入:出示鸽子和鹦鹉的标本(或图片)。也可以另找两种其他鸟类代替。
问题:你认识这两种动物吗?它是蜻蜓的伙伴,还是麻雀的伙伴,为什么?
活动:观察鸽子或鹦鹉标本,寻找它与麻雀的共同特征。
归纳:鸟类具有共同的特征。
活动:播放《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flash课件,在给蜻蜓和麻雀找朋友游戏中了解昆虫和鸟类的外形特点。
目的:结合分类情况讨论两类动物外形上的共性,认识鸟类和昆虫类。
五、课堂小结。
麻雀教学设计 篇3
麻雀教学设计(汇编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麻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麻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1、能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麻雀的爱子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老麻雀的爱子之情。
教学难点:
能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教法和学法:
引导学生进行边读边想边思,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互动。
教学准备:
贴画:猎狗、 老麻雀、小麻雀。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引言 : 同学们,常言说:一回生两回熟,三回见面是朋友。咱们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可我能不能把朋友二字提前呢?从同学们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对朋友的笑意。既然是朋友了,我就先给大家讲述一个故事。
2、配乐讲故事——《地震中的母子》
3、师:故事是感人的,听完故事,你想对这位母亲说些什么?
4、导入:人类的母爱是伟大的,让人感动的,那么在动物之间是否是也存在着这样强烈的母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麻雀》。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默读课文、思考:
1、故事发生在哪些动物之间?
2、这三种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根据课后62页第二题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三、讲解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
2、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画出来并读一读。(出示小麻雀图片)
这是一只十分可怜的小麻雀,我们要怎样读,才能表示小麻雀的孤单和无助。(指导多种形式读出可爱又可怜的感情,并配上小麻雀图片。)
3、齐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猎狗图片)看到这样一只可怜的'无助的小麻雀,猎狗是怎样做的?
2、猎狗想干什么?结果呢?(板书:吃)
3、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它的孩子(小麻雀)的,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4、5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老麻雀动作的语句。
(出示老麻雀图片)作者是怎样形容老麻雀的动作快的?从哪些字也可以看出老麻雀的速度之快?
这是一句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老麻雀飞下来时像石头落地,那说明老麻雀飞下来时份量重,(速度十分快,果断,毫不犹豫)这是一个怎样的动作,谁来演示一下。
(我们体会一下老麻雀此刻的心情(十分焦急)因此,读时应该稍快,语气加重。找一生读这句话,再全班齐读这句话,要求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
引导理解:“扎煞“是什么意思?
4、老麻雀落在了凶猛的猎狗面前,它害怕吗?
5、麻雀既然这么害怕,又是那么的弱小,可它还是飞了下来,为什么?(板书:救)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在文中找到相关句子读出来。
6、老麻雀紧张得发抖,它真的不害怕吗?此刻它在想些什么呢?
7、假如这场搏斗进行下去?结果怎样?老麻雀没想到吗?
8、是什么力量驱使它这样做的呢?
9、这种强大的力量是什么?
10、爱的力量是巨大的,结果怎么样呢?齐读第六自然段,思考:猎狗为什么愣住了,又慢慢地往后退?老麻雀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勇气?(母爱的力量)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我见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又是怎么做的?
四、小结:
是啊,正是由于这种强大的力量,吓走了猎狗;正是由于这种强大的力量,拯救了小麻雀;也正是由于这种强大的力量,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永恒的。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育满着爱,因为有爱,你我彼此相识,爱让我们的心彼此贴近,同时也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在我们身边,比如在教室里,在学校里,在家里,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你发现了吗?
五、拓展。
同学们,2008年的春节的冰灾,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了许许多多有爱的令人感动的事。我们都难以忘怀,人们都说“大雪无情,人有情”、“有了全国上下十几亿兄弟姐妹的齐心协力,没有我们闯不过去的沟坎儿,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困难。因为我们心中都有‘爱’。”
六、送你一句话:
1、母爱是无私的,母爱的力量是强大的,那么就让我们用无私的心去回报母爱,回报所有爱我们的人们吧!
2、跟着老师一起读。
3、学了课文,你感悟到了什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