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地图》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地图》(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地图》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路径和目的地之间的关系,建立先后顺序的概念。
2、学习通过一次路径的改变或多次中转到达目的地。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流程: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大象伯伯过生日邀请小动物到他家做客。三只小动物(大象、松鼠、熊猫)家的路线形成三角形,提问:
教师:今天,森林里小松鼠收到了大象伯伯的'邀请函,大象伯伯邀请松鼠到他家里去做客,因为今天他生日。
——小松鼠可以怎样走?有几条路可以去大象伯伯家?引导幼儿认识起点和终点。
——那一条路线最近?那一条路线最远?
2、根据图示的多次中转到达指定的位置。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再来看一看,熊猫要到大象伯伯家做客可以怎样走呢?有几条路线?
3、联系幼儿园的环境,让幼儿说一说从本班课室到幼儿园操场有几条路线可以走。
①大六班-大七班-楼梯-大厅-操场;
②大六班-大七班-楼梯-小土坡-小石路-沙池-大型玩具-操场;
③大六班-中七班-楼梯-小八班-小六班-苹果班-攀爬架-大厅-操场;
④大六班-大七班-楼梯-弹跳床-动物之家-草地-操场;……
4、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从玩具店到面包店应该怎么走?从衣服店到花店呢?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并标出路线图。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说的话比较少,整个过程都是孩子在观察思考,然后用语言描述出路线,这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特别是在第三个环节让孩子说说从本班到操场的路线,孩子特别积极,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这个活动的课堂气氛为什么这么好?我总结了两个原因:一是教师说的话少,孩子思考的空间大,挑战性强比较合适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二是运用的场景是孩子熟悉的环境,而且让孩子寻找、发现路线就是走迷宫一样,孩子特别喜欢。但是这个活动也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老师没有准备幼儿园的图片,让孩子操作,摆一摆,画一画路线图,另外第三个环节可以与孩子一起实践走一走自己发现的从本班到操场的路线,但由于时间关系最后没有进行实践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地图》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能够在图上表示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绘制出校园示意图。
教学难点:
能准确运用词语,正确描述行走路线。
教具准备:
四张卡片(东、南、西、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回忆学习了哪些方向。
(2)连一连,找出相对的方向。
前 左 下 东 南
北 西 上 右 后
(3)提问:谁能说出我们校园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2、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指出北京市所处的位置,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校园示意图。
(1)描述地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把教室内的黑板看作地图,指出北在什么位置。
(3)提问:现在我们确定了方向北,你能不能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请同学到前面黑板上贴出相应的位置。
(4)用语言描述建筑物的'具体方位。
(5)提问:如果我们把上方规定为其他方向行不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们尝试着做一做,并说出其他三个方向。
(6)小组交流。
(7)集体反馈。比较各种方式,说一说,怎样画最清楚。
2、小结。
通常情况下,地图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绘制的,这样标准统一,简单清楚。当我们看一幅地图时,一定先看清所给方向,然后根据所给方向,辨认出其他方向。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尝试操作
(1) 绘制出自己房间的平面示意图。
(2) 确定图上的方向。
(3) 和同伴交流。
幼儿园大班教案《地图》 篇3
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2、了解图例和实物的关系;学习看地图的方法,培养读地图的能力。
3、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简单的图例、方向;初步养成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图例、比例尺、方向”是地图特有的语言,能借助它们读懂地图,找到家乡和老家。
2、培养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调查、获取资料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中国行政地图及所在地区省市行政地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地图,说家乡
1、导入: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呢?学生说说家乡的所在地。
2、师:知道了家乡的地址,能不能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学生在书中的地图上把家乡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说说它在祖国的哪个位置。
3、师出示中国行政地图,说说它像什么。复习地图上的东西南北和上下左右的关系,认认“雄鸡”的头、胸、背、尾、脚各是祖国的哪些省份。
学生说说涂色的图形像什么(认认自己所在省的图形特征)。
4、说说写写你家乡的地址。如我家所在地是浙江省,在宁波市的鄞州区,杭州是我们的省会。这里是鱼米之乡,盛产雪菜、年糕等。
二、“我找到家乡了”
1、出示家乡(省市)地图。
2、学习图例。
(1)讨论问题:地图上为什么要有图例?图例和实物有什么关系?我们看地图的'时候,这些图例可帮我们哪些忙?
(2)根据各自家乡的地图特征,添加个别图例,加深印象。
3、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图例,在地图上找找自己的家乡。
4、上台交流,说说我是怎样找到家乡的。
第二课时
一、“地图告诉我很多”汇报会。
1、汇报内容:选择地图、地图差异、看图收获、看图疑问等。
2、汇报程序: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推选一名同学上台向全班交流汇报。
二、介绍地图的比例尺。
地图是将地球表面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描绘在平面上的图形。因此,要想知道地图上某一段距离在实地上的长度,就必须知道实地在地图上缩小的倍数。
地图比例尺的定义:地图上某一段长度与实地相应长度之比。
幼儿园大班教案《地图》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中国地图和江西省地图,并能从中国地图上指认出江西省的位置。
2、知道江西4-5个主要的市区名称及位置。
3、感受中国地图和江西省及其各地市地图轮廓像什么,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和放大的江西省地图,幼儿用书,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进入课程主题。
1、我们这里大部分都是江西的小朋友,你知道自己是江西哪个地方的人吗?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经验进行回答。
二、认识江西省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1、出示中国地图:有谁知道这是什么?它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像什么?(不强调固定答案。)
2、有谁知道咱们江西省在什么地方?请上来指一指。请几位幼儿依次上来指认江西省所在的位置,最后老师用手指描画出江西省的轮廓。
3、江西的地图轮廓像什么呢?(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幼儿在说像什么的时候,还要请幼儿说清“从什么方位看,头在哪里,身体、尾巴等在哪里?”)
三、认识江西各地市的地图。
1、出示江西省放大的'地图:刚才我们知道了江西是中国的一个省份,是“鸡妈妈身体上的一个部分”,老师这里还有一张放大的江西省地图请你们看一看。
2、江西省其实还可以划分为许多市县,我们现在所在的城市叫什么?你能在地图上指出它在什么位置吗?
3、幼儿尝试在地图上找出自己所在地的位置,并集体验证。
4、引导幼儿知道江西省其他主要的城市:你们还知道江西有哪些城市?你去过那里吗?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的位置吗?
5、幼儿讲出自己知道的城市,并试着在地图上指一指。在幼儿指认后,老师告诉幼儿正确答案,带领幼儿念一念地名,如新余、景德镇、南昌、吉安、赣州等。
6、请你找一个你喜欢的地区,然后说说它的轮廓像什么?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回答。
7、小结:刚才小朋友把各个地区的轮廓想像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动物或植物,都很像,我相信,你们还会想象出更多的东西。
四、带领幼儿玩“快速找地名”的游戏。
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老师在大图上指出某一个地区,请幼儿在幼儿用书上找到相应的地点,并回答出它叫什么地名。
五、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知道了江西是中国的一个省份,知道了江西省有许多市县,如新余、景德镇、南昌、吉安、赣州等。那么你还能记住更多的市县和它们的位置吗?
活动反思: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中,语言环境的创设和同伴的引领非常重要,前者为孩子铺垫一个充分的表达空间,后者带领幼儿学习新的词汇和语句,对语言表达能力薄弱和胆小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