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教育活动教案

2025/10/08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教育活动教案(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活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3)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不法侵害和意外险情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

用智慧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

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导课

二、新授同学们,下面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小丽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阿林,并且很快地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阿林约小丽去公园玩,小丽应邀了。

师:根据你们的猜测和想象,你说他俩会怎样?

(一)提高警惕过渡:刚才大家对小丽的遭遇作了很多猜测,那么究竟小丽的遭遇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事情的进展。

1.播放影片

2.师:小丽这么轻易落入魔掌的原因是什么呢?

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形成共识:小丽落入魔掌的原因在于思想上没有高度的警惕,轻信网友。(板书:警惕)

3.师:我们在网上交友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

a.活动:小组讨论

b.指名汇报教师归纳:总的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青少年要提高警惕性;同样,社会犹如网络世界,即绚丽多彩,又存在着一些丑陋肮脏的东西,我们同样要提高警惕,正如谚语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二)用智慧保护自己过渡:由于小丽在思想上没有提高警惕,落入了魔掌,现在她非常后悔,向我们发出了求助。同学们,请你帮小丽想想办法:

1.小组活动

2.指名汇报

3.(播放影片)我们来看小丽是怎样逃脱的。(板书:智慧)

4.师: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根据环境和情况不同,办法也不同。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断录像。(出示录像)

5.师:老师这里有一份材料,你们觉得他做法可取吗?(出示:一个生命随风而去)

师:遭遇不法分子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同其博斗,力量悬殊大的,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及脱身。两害相权取其轻,保住最大利益。

师:我们是否就这样宽恕、姑息他们?那该怎么办?(板书:法律)

6.介绍《未 成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三、拓展

1、你有遭遇过不法侵害的经历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该怎么做?(出示课件)

2、师总结:(出示课件)通过今天的学习,使大家懂得,在不法侵害发生前,我们要提高警惕,在不法侵害发生时,要用智慧保护自己,在不法侵害发生后,要用法律保护自己。只有我们多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本领,积极地去保卫自己的平安,大家才能平安地学习,平安地生活,平安地成长!

3、播放音乐,齐读儿诗

教育活动教案 篇2

目标:

1、认识各种取暖用具和用途,知道它们能给人们带来温暖。

2、关心周围的科技产品并知道使用它们的安全方法。

准备:

1、幼儿从家里带一些小型取暖用具到幼儿园。

2.教师另准备一些取暖用具图片,如古老的炭盆、暖手炉、热水袋、火炉,现代的油汀、空调、电热毯等。

3.幼儿操作材料画面“各种取暖用具”

过程:

1、让幼儿介绍自己带的取暖用具,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冬天冷吗?怎样做才会感到暖和呢?”(锻炼、穿厚衣服、取暖等)

(2)“今天就请你们把自己带来的取暖用具介绍给大家,说说它叫什么,怎么用,再请你用给大家看看。”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取暖用具是用不同的方法发热的,有不同的用法。

(1)“你们带来的取暖用具是怎样发热的?请小朋友们为大家介绍。

(2)出示幼儿没有说到的取暖用具,”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取暖用具,你们认识它们吗?”

(3)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取暖用具如何发热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取暖用具是如何发热取暖的:炭盆用木炭取暖;火炉、火炕用煤取暖;油汀、空调、电暖气、电暖风、暖手炉、电热毯是用电取暖;热水袋用热水取暖。

(4)请幼儿按照取暖用具的发热方法进行功能分类。

好,刚刚我们小朋友知道了取暖用具发热的方法,现在我们给取暖用具的发热方法分个类,看看哪些取暖用具是用电发热的,哪些是不用电的。把用电的这一类称为电器类。不用电的这一类称为非电器类。我们一起来给这些取暖用具找找家吧!

(5)讨论取暖用具的优缺点。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取暖用具,你觉得哪个取暖用具好,为什么?

油汀、空调可以给很多人用,但比较浪费电,热水袋携带方便,可以灵活使用,但只能一个人用。炉子、火炕的缺点是不卫生,但经济实用等。3、知道取暖用具的正确用法,注意使用时的安全。讨论:使用这些取暖用具需要注意什么?空调,电暖气要注意别触电。火炉和水暖气要注意防火等。引导幼儿多锻炼、多运动,才是最安全取暖方法。4、古代人和外国人的取暖方式刚刚我们小朋友知道我们现代人的取暖工具,那你们知道我们古代人是如何取暖的吗?那你们知道外国人是如何取暖的吗?延伸活动:冬天里,各种动物的取暖方法。

目标

1、认识各种取暖用具和用途,知道它们能给人们带来温暖。

2、关心周围的科技产品,并知道使用它们的安全方法。

准备:

1、在教室里打开空调。

2、图片、电暖气、暖手宝、电热毯、热水袋、暖贴等。

活动过程:

1、谈话,了解空调。

师:早上我们晨间活动的时候,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总是把手放在口袋里,不想拿出来,还有的小朋友的小脸都被冻得通红。外面冷吗?(冷)那教室里呢?(不冷,很暖和。)为什么教室里怎么暖和?(开空调了。)空调可真厉害,夏天可以吹出凉凉的风,冬天能吹出什么样的风?(暖暖的风)。有了空调,再冷的天都不怕了。谁来感受一下空调吹出的暖风呢?(幼儿自愿到空调口处感受暖风。)我们班的空调个头可真大啊,比老师还要高呢!你家有空调吗?(有)你家的空调和教室里的空调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家里的空调小,挂在墙上)教师小结:个头大,站在地上的空调叫立式空调,是放在特别大的房间里,比如教室、会议室、家里的客厅等。个头小一些,挂在墙上的叫挂式空调,一般放在小房间里,像卧室、书房。

2、认识用电取暖的用具。

师:空调要插什么才能吹出暖风供我们取暖呢?(电)老师还带来一些用电取暖的用具,看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

出示电暖器、暖手宝、电热毯。让幼儿说一说他们的用法,教师进行补充。现场试验,供幼儿亲身感受。

电暖器:里面有2根管子,也有的大一些电暖器里有三根、四根管子。插上电,管子就会变红,可以发热。近距离取暖。适合写字、织毛衣、绣十字绣等做一些安静的事情时使用。但是电暖器不能长时间的使用,离开要及时关掉电源,而且不能有杂物覆盖在上面,否则温度升高了非常的容易失火。造型很多,有长方形的`也有圆形的。有大有小。

电暖宝:里面装有电-热能转换促进剂,加上清水。插上电充一会里面的水就可以变热,能维持2个小时的时间。体积小,容易携带,外出的时候可以装在口袋里或是拿在手里。还可以装在漂亮的袋子里,既美观又实用。小面积取暖。

电热毯:冬天的时候,晚上拉开被子,被子里总是凉凉的,都伸不开腿。有了电热毯,床上就能变暖和啦!把电热毯铺在床上,上面盖上床单,不能直接睡。因为电热毯里面夹了一些发热条,如果直接睡在电热毯上,睡觉的时候不老实乱动,把电热毯里面的发热条蜷坏了。插上电源,调节好温度,一会儿电热毯就热起来了,被窝里面暖暖的,再也不用凉被窝了。非常合适爷爷奶奶使用。老师现在每天也睡在电热毯上,可暖和啦!

出示图片:浴霸、油汀,让幼儿认识。

3、不用电的取暖用具。

师:刚才老师为小朋友展示的都是一些需要用电才能发热,供我们取暖的用具。那如果不用电,我们可用用什么来取暖呢?(壁炉:用木炭取暖。炉子:用煤炭取暖。热水袋:用热水取暖。暖贴:用)

4、古代的取暖用具。

师:在古代,人们一般都是直接用火来取暖。出示图片:炭盆。介绍用炭盆取暖的方法。

5、活动结束:

讨论:如果什么都没有,那怎么取暖呢?最最简单的取暖方法就是运动。带幼儿到户外运动。

教育活动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重点与难点)

大米又称“稻米”,是中国人民的主要食物之一,营养十分丰富,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秋天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大米成熟,正值丰收,结合教学主题开展爱惜粮食的活动,非常适宜。从生活实际出发,以“种稻米”这个视角引起幼儿兴趣,了解农民种粮的辛苦,萌发对农民的感激之情,从而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本课重点是让幼儿懂得“粮食来之不易,人人都要爱惜”的道理。难点是开阔幼儿的眼界,在帮助幼儿了解水稻生长史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幼儿基础分析

(能力、经验基础)

幼儿的有:大米作为生活中的主要食物是幼儿能经常接触到的,幼儿知道大米外形特征,如:白色、粒状;关于珍惜粮食,孩子也熟知《悯农》这一首古诗,知道大米是农民伯伯种的,付出了许多汗水。

幼儿的缺: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加之受社会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坏风气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计了“爱惜粮食”这一主题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体验成人劳动的艰辛,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良好习惯。

幼儿提升点: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知道米饭是怎么得来的,萌发对农民的感激之情。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知道米饭是怎么得来的。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粮食,萌发对农民的感激之情。

一、谈话导入,观看PPT

导语:今天我带来了很多好吃的食物,请大家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PPT:大米制成品)

小结:这些好吃的食物,都是由同一种原料做成的,那就是大米。

过渡语:那大米又是怎样得来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个视频,了解一下。

二、 播放视频,了解大米是怎么来的

1.先完整地播放视频

提问:小朋友,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大米成熟之后能制作出许多美味佳肴,但是这个过程并不容易,需要花费很多心血。

2.介绍“水稻生长史”让幼儿初步了解农民伯伯的辛苦。

提问:

① 刚开始的时候需要做什么工作?

小结:刚开始要撒种(播种)。

②小禾苗长在水田的苗床里,越长越大,越来越挤,这时候农民伯伯是怎么做的呢?

小结:种子发芽了,要定期管理,浇水、施肥、除虫、拔草等等。

③禾苗长大了,农民伯伯需要做什么?结出沉甸甸的稻穗,农民伯伯要做哪些工作?

小结:禾苗长大了,农民伯伯需要小心呵护,等稻子成熟了,农民伯伯要收割稻子,然后把稻子晒干,最后把晒干的.稻子加工成大米。

三、幼儿讨论怎样爱惜粮食

过渡:农民伯伯在小秧苗长成稻穗的过程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才会吃到香香的米饭。我们要从心中感谢农民伯伯。可是有些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观看浪费粮食的图片

提问:孩子们,你们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

小结:浪费粮食的行为很不应该,没有尊重农民伯伯的辛苦劳作。

2.讨论:那我们应该怎样珍惜粮食?

小结:我们小朋友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要记得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一粒米饭都不浪费,做个爱惜粮食的好孩子。孩子们,还记得古诗《悯农》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感受一下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

四、延伸活动

集体朗诵古诗《悯农》。

教育活动教案 篇4

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动目标:

1、明白吃饭前后不能做剧烈运动,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

2、经过谈话、讨论等方式,了解吃饭前后适宜的和不适宜的活动。

3、提高对人体的认识,懂得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小朋友运动----不想吃饭。小朋友吃饭----小朋友追逐跑----手捂着肚子。

2、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了解吃饭前后剧烈运动带来的危害。

1、教师:图上有谁?小朋友在干什么?为什么他们不想吃饭?

2、教师:图上的小朋友吃饭后,在场地上干什么?为什么他捂着肚子?

二、教师进行简单小结。

1、剧烈运动需要很多的体力,在吃饭前后进行剧烈运动,人会出很多的汗,容易使人疲劳,感觉不舒服,所以人就不想吃饭。

2、在吃饭后剧烈运动,容易使肠胃中的饭粒掉到阑尾中,出现肚子疼、阑尾炎等症状。

三、组织幼儿开展小组讨论,并用自我的方式记录讨论结果。

教师:1、饭前我们做哪些活动比较好呢?

2、饭后我们有能够做哪些事呢?启发幼儿想象从事各种较安静的活动。

四、记录幼儿的想法,师生分享新的经验。

1、饭前:听音乐、看书、听故事。(总结:安静的、运动量小的活动都能够在饭前开展。)

2、饭后:散步、和朋友说话、玩安静的小玩具等。

五、教师总结:适当地进行小运动量的活动,有利于消化。但不适宜看书等智力活动,因为血液要供应消化。

在记录讨论结果时,幼儿都能认真记录,并且幼儿记录了很多都是安静的活动,但饭前和饭后的活动幼儿有点分不清。

活动反思:

小朋友在幼儿园吃饭,是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但大都家长无论在家,还是在园,都只关心孩子的进食量,而忽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异常是饭前,所以我觉得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活动中幼儿都很认真,都能进取举手回答问题,正确率也比较高,这也许是我们平时比较重视餐前餐后活动,经常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所以幼儿在这一方面积累了一些知识,对这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回答问题的时候幼儿会有这种表现。并且今日又经过这次的学习,幼儿的印象又更深一次,相信幼儿在这方面会做的更好。最终我期望各位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能真正的用心来对待每一个幼儿,为他们健康的成长起来做一点微薄的事情。

教育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一)理解乐曲,感受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培养幼儿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二)利用CAI课件营造喜洋洋的气氛,帮助幼儿了解乐曲的ABA’结构形式。

(三)鼓励幼儿运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激发幼儿的表现欲。

活动准备:

(一)教师课前设计制作好CAI课件及准备好多媒体设备。

(二)通过教师和幼儿课前制作及家长提供等形式的一些道具如:(灯笼、扇子、彩带、打击乐器、龙灯等。)

(三)场景布置:营造一个有热闹喜庆气氛的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感受乐曲《喜洋洋》(即课件一)

导语:"小朋友,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两段影片,小朋友要仔细听,仔细看。想一想你喜欢那一段影片,为什么?

(播放:课件之 ‘影片对比’ 片段。节选于民间过年或喜庆丰收的欢庆影片,设计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幼儿感受乐曲富有的艺术感染力,该片段内设置按钮,分别控制播放无声影片和有声同影片)

提问:

①这两段影片,你喜欢那一段,为什么?

②这首好听的音乐叫做《喜洋洋》,你们想听吗?

合影片欣赏乐曲《喜洋洋》

(播放:课件之 ‘乐曲视听’ 片段。在欣赏《喜洋洋》乐曲的同时,特别创设了许多情景,通过传统衣着的人们敲锣打鼓,划龙船、踩高跷等影片画面使幼儿感受到丰收后的喜洋洋;通过人们张灯结彩、燃放烟花爆竹,载歌载舞、舞龙舞狮等影片画面,使幼儿感受到了过年过节的喜洋洋,将画面与乐曲《喜洋洋》相配,使幼儿视听结合的感受到了喜洋洋)

提问:

①听了这首乐曲,小朋友有些什么样的感觉?

②影片中的叔叔阿姨都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是这么样的?

③你们听到了这首喜洋洋,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的展开想象,并进行自由、大胆的讨论。

(二)理解乐曲《喜洋洋》,了解作品内容及基本结构形式(即课件二)

1、两位老师通过动作节奏的快、慢变化,在乐曲中分别表现欢快与优美两个不同段式的音乐形象。

熊老师:“我听到这个音乐很想跳舞,刘老师你呢?

刘老师:“我也想跳舞了,小朋友你们也可以和我们一起动起来。”

(播放:课件‘乐曲欣赏’片段)

提问:“小朋友,熊老师和刘老师表现的喜洋洋有什么不同?”

2、分段欣赏乐曲,运用多媒体课件分解ABA’段式

①欣赏A段乐曲

(播放:课件‘分段欣赏’片段中的动画,让音乐以实物的形式表现《喜洋洋》,合着节拍,在五线谱上出现4朵红花,每朵花随着A段的A段乐句出现,以鲜艳跳动的红花表现乐曲的活泼和欢快的风格)

提问:

a、这是什么?有几条曲线?它就是能写出好听音乐的五线谱。

b、这段音乐是用欢快的形式来表现喜洋洋,还是用优美的形式表喜洋洋的?

c、听音乐的同时,你们看见五线谱上出现了什么?

d、花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一段共有几朵花?

我们为这一段取一个名字叫喜洋洋,A段共有几个乐句,重复欣赏一遍A段,同时,幼儿为A段击掌打节奏,感受A段的活泼和欢快。

②欣赏B段乐曲

(播放课件‘分段欣赏’片段中的‘B段’动画,以实物的形式表现乐曲《喜洋洋》。合着音乐的节拍,在五线谱上出现4片叶子,每片叶子随着B段乐句的出现,以优雅舒展的绿叶表现B段的`优美和舒缓。)

提问:

a、这段音乐是用优美的形式来表现喜洋洋,还是用欢快的形式来表现喜洋洋的?

b、五线谱上出现了什么?

c、叶子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五线谱上的?一共出现了几片叶子?

d、我们为这段取个名字叫B段,那你们看见五线谱出现了几片叶子,B段就有几个乐句。

再次欣赏B段,现时幼儿为音乐击掌为B段打节奏,感受B段的优美与舒缓。

3、欣赏A’段乐曲

(播放课件‘分段欣赏’ 片段中A段动画,同A段的实物形式是一样的,但喜洋洋音乐由于添加了锣鼓,在实物花上有稍许变化花的颜色成红色了,仍是4朵花随着A’音乐的乐句出现)

提问:

a、这段音乐与A段、B段哪一段比较相似

b、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c、五线谱上出现了什么?花朵代表什么?一共有几朵花?

我们为这一段也取个名字,因为它与A段相似,但是它加了锣鼓显得更欢快了,我们给A段的头上加了一撇,叫它A’。 A’共有几个乐句?重复再欣赏一遍乐曲,为A’打节奏,感受A’的欢快情绪。

3、完整欣赏一遍全曲,同时幼儿为乐曲《喜洋洋》击打节奏

(播放课件中的‘全曲欣赏’片段,三条五线谱组成了《喜洋洋》整个乐曲的结构,分别代表A、B、A’三个乐段。配合乐曲节拍,每条五线谱上逐一出现花、叶子组成的动态实物形象,让孩子完整的感受ABA’的段式结构。

(三)表现乐曲《喜洋洋》(即课件三)

1、导语:小朋友们听了这首《喜洋洋》,你们现在想干什么?

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开启音乐时空大门,到影片中去吧!你们先选择好自己喜欢的道具。

2、幼儿自由选择各种道具,在《喜洋洋》的音乐声中在热闹、喜庆的场景中,自由舞蹈。

(播放课件三、画面出现一扇时空大门,在教师用钥匙开门后,门后出现剪辑好的过年过节燃放焰花、爆竹、载歌载舞、敲锣打鼓扭秧歌的镜头,配上《喜洋洋》的音乐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神奇的欢乐、喜庆的现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