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美术教案

2025/10/15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美术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自主题活动“房子大观园”开展以来,孩子们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非常感兴趣,尤其喜欢富有江南水乡韵味的民居。他们会说:“江南水乡真美呀! “我喜欢江南水乡的房子,他们真古老呀!”孩子们还常常用画笔描绘他看到的水乡民居。本次活动,旨在拓展孩子的已有经验,让孩子在多通道的`参与和实践操作中,进一步了解江南水乡的外形特征和装饰特色,充分体验江南水乡古朴自然、宁静悠远的意境。激发孩子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多通道感受江南水乡的美,进一步了解江南水乡民居的外形特征、装饰特点。

2、能用多种材料大胆想象,创造表现水乡民居的特征。

3、体验创作过程的愉悦。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姑苏行》

1、欣赏音乐,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好像看到了什么?来到了什么地方?

2、小结:这段音乐叫《姑苏行》,说的是人们游览江南水乡时看到的美丽的景色。

二、观看电视短片,欣赏江南美景

1、观看后提问:刚才你看到的江南水乡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讲述,教师略作小结。

三、听配乐朗诵,欣赏江南水乡图片。

1、听配乐朗诵(出示图片)

提问:江南水乡是怎样的?请你走近一点仔细的看一看,好吗?

2、请幼儿说一说。

四、幼儿操作(提供多种材料,幼儿通过剪、折、画、贴完成作品)

这么美的江南水乡,你么喜欢吗?把他请进我们班好吗?

五、与客人老师的互动

江南水乡真美呀!

去请一个客人老师和她一起拍照留影吧!

美术教案 篇2

主题活动

《手套金鱼》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为了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精细动作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与发展,让幼儿养成关爱小动物和废物利用的好习惯,所以我伸成了这次活动,本活动的题材来自幼儿的生活,手套、报纸、鱼儿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本次活动,我主要采用了“观察法、提问法、游戏法、演示法、操作法等”。把美工活动贯穿于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快乐、积极的氛围中探索、操作,让幼儿感受使用常见物品进行创作的乐趣,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撕、揉、塞、扭等的技法,用手套来制作金鱼。

2、让幼儿感受使用常见物品创作作品的乐趣,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3、让幼儿养成废物利用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能用废旧材料和常见用品创作作品。

活动难点:掌握“撕、塞、扭等的技法。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成品(手套金鱼)、手套、毛根、报纸、颜料、棉签、歌曲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今天的魔术师,猜猜看,我会变什么?(一条小鱼),它想和小朋友们做游戏,你们谁愿意和它做游戏呢?

2、请个别幼儿和小鱼做游戏(律动《小鱼儿游啊游》)。

二、集体讨论让手套变成漂亮小鱼的方法

1、播放幻灯片提问:小朋友们听,是谁在哭啊?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ppt(手套),让幼儿猜想手套哭的原因,(因为它也想变成漂亮的小鱼。)

3、教师:我们一起来想个办法,把手套变成漂亮的小鱼吧!

4、教师根据孩子们提的办法呈现所需材料并总结示范(教师示范做小鱼的全过程)

三、幼儿集体制作小鱼。

1、教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来当魔术师,把白白的手套都变成漂亮的小鱼吧。

2、交代操作步骤:先把报纸撕成小碎片,揉成团塞到手套里,用毛根将手套口扭上,然后用黑色给鱼儿画上眼睛,再用漂亮的颜色给鱼儿穿衣服(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小鱼创新多种花纹)

3、交代安全问题(用自己喜欢的颜料给作品涂色,注意不让颜料涂在桌、手和衣服上)

4、让幼儿到操作区自由操作,老师巡视并给以适当的指导。

5、作品欣赏并提醒幼儿要懂得废物利用。

四、使用制作的小鱼,进行游戏。

1、教师:宝贝们真是大魔术师啊,都把小鱼儿变得这么漂亮!我们给他们取个好听的名字吧?(五尾鱼)

2、教师:今天,五尾鱼们很高兴,它们要邀请你们一起做游戏。

3、播放音乐《小鱼儿游啊游》,集体游戏。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使用手套创作不同的作品。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我把美工活动贯穿于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快乐、积极的氛围中探索、操作,让幼儿感受使用常见物品进行创作的乐趣,并体验成功的喜悦。整个活动设计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幼儿对本活动的兴趣浓厚、积极性强,参与性高。活动中,幼儿掌握了操作技能并独立完成了创作,整个活动体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通过本活动受的启发:此类型的活动,孩子们很感兴趣,以后多给孩子们开展类似的活动,让他们主动地探索、创作,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撕、贴、剪、纸工的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可用绘画或手工的方法完成。

教学重点:

1、是否对课程内容发生兴趣,并激发出对想象创作的热情。

2、是否积极动脑,做出和别人不同的造型。

3、是否能将绘画和其他表现手法结合。

课前准备:

1、收集各种商品的宣传照片资料,以及绘画的制作工具。

2、学生准备铅笔、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教时数:

1教时

授课人: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冰激凌、甜筒、雪糕……没有哪个小朋友不喜欢吃,可是它特别怕化,这时候有个好朋友帮助了我们,可以让我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可口的冷饮。这个好朋友是谁呢?它的名字叫冰箱。

二、讲授新课

冰箱的作用可大了,可以为人们储存新鲜的`食品,按照不同物品的要求可以随意调节温度。早期的冰箱是德国的卡而。冯。林德在1879年制造出了第一台家用冰箱,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伟大的发明。见图1

我们再看看现在的冰箱又经过的哪些变革和创新。我们一起来看图2。冰箱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里面是怎样的构造?有几扇门?分几层?拉门上有哪些装置?可以用来放什么物品?

今天,我们就要来画一画冰箱,画一画冰箱里丰富的食物,比一比谁的冰箱里内容最多,最整齐。

三、布置作业

画一台打开的冰箱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

六、小结

教后随感:

美术教案 篇4

第1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

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教学手段:课件展示、讲授、练习、

教学过程

探究导入课题

教师活动:创设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设置情景:由苏轼的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这些事物传递的信息是代表春天的语言符号,同时伴随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的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然后,提出问题: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2)学生活动:A、感受名句及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

B、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

2、投放目标: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投放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了解学习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3、新知探究

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美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一同朗读

(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

教师活动:A、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

B、提出问题: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

学生活动:A、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B、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内容。

(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A、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对比分析三件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学生活动:A、欣赏作品,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踊跃回答问题,《捣练图》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真实具体,《泼墨仙人图》看上去似一个人,但又不是十分的具体准确,只是大笔概括。《1954》让人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现实形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目的在于真实的再现现实

教师活动:A、展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并以一幅工笔花卉为例演示其绘画技法。

B、提出问题:结合工笔画的绘画技法,总结《韩熙载夜宴图》图中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学生活动:A、结合图示分析工笔画的绘画技法。B、根据工笔画的技法,总结出《韩熙载夜宴图》运用了线条勾勒、随类赋彩的语言表现方式。

教师活动:A、展示达维特的《赫拉斯兄弟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