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争吵》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争吵》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内容]
人教版大修订教材四年级第八册略读课文。
[设计理念]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能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判断出材料的重难点。依据这一要求,本设计紧扣“阅读提示”所提出的学习目标,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感知大意,突破重点,使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回忆自己和同学发生争吵的经历。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揭题解题,明确目标
1.揭示课题,学生读课题,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什么是“争吵”?
2.师谈话: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过争吵的经历,对争吵、和解也有一定的体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两个小伙伴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争吵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想一想“阅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要求。(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3.学生读“阅读提示”,说说“阅读提示”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提出了哪些要求。
4.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读读课文,想想课文里的两个朋友在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2)把父亲的话画下来,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说“争吵”中引入新课,一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题目,二是为了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把课文情境同化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阅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这是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提高略读实效的保证。
二、自主阅读,感知大意
1.师谈话:明白了学习要求,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要漏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我”和克莱谛为什么发生争吵?
4.说说“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重在“粗知课文大意”。依据这一要求该环节的教学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而后作简要检查。
三、细读理解,突破重点
1.找出父亲说的话。
(1)师谈话: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4自然段,把父亲说的话画下来,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想到父亲的话。
(2)学生默读课文。
(3)指名说说课文中几次出现父亲说的话?(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2.理解父亲说的“应该知错认错”。
(1)师谈话:小作者在做错事后,首先想到的是父亲说的“应该知错认错”。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我”做到知错认错了吗?
(2)学生读课文思考。
(3)指名说说“我”做到知错认错了吗?“我”知错,从哪里看出来,“我”知错但不好意思认错,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读第5自然段,说说“我”当时的内心是怎样的?
(5)指导学生读第5自然段,前半部分要读出“我”的不安、后悔,后半部分要读出“我”的矛盾心情。
3.理解父亲说的:“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1)师谈话:我后悔,因为我错了;我矛盾,因为我知错又不好意思向克莱谛认错。就在这时,克莱谛对我说:“我在外边等着你!”这时我又想起了父亲说的什么话?
(2)学生读句子。
(3)说说想到父亲的话后,“我”是怎样想?怎么做的?指导学生理解“防御”。
(4)克莱谛走近我,他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回读课文第四、第六自然段,想想课文为什么说克莱谛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理解克莱谛“愤怒——悲哀——懊悔”的内心变化。)
(5)说说“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的结果怎样?
(6)师小结:真是太好了!看,在“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我”知道自己错了,可又不好意思向克莱谛认错。最后克莱谛原谅了“我”,让我们俩重归于好。
4.理解父亲说的:“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
(1)师谈话:看到两个小伙伴又走到一起,老师相信大家也一定会为他们感到非常高兴。那么,对待这件事,父亲又有什么看法?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父亲说的第三句话。
(2)学生读句子,说说父亲为什么这样说?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要点:一可以把“既然”、“就”、“更”等词语读得重一些,语调可以层层推进,读出父亲在火头上的情感;二要注意放慢语速,就像说话一样,读出父亲的谆谆教导,读出父亲的语重心长,让孩子听得明白,从中受到教育。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5.回读,把三句话联系起来理解。
(1)师谈话:同学们读得真好,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位慈祥而又严格的父亲的高大形象。现在,请同学们把父亲说的三句话联系起来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说说自己的体会。
(3)师小结:父亲的话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知错,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认错,要主动向别人认错,请求对方的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不能还手,只能防御;别人没打你,你不应该防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扣“阅读提示”中提出的学习要求进行,这是学习本篇略读课文的重点,也是保底要求。
四、拓展延伸,文道结合
1.师谈话: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回过头来再读全文,说说你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也可以联系实际说说你跟别人争吵过吗?你是怎样做的?
2.指名说说自己的见解或交流自己的争吵经历。教学中,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是可以的;二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作为自己的理由支撑;三是在学生交流自己的争吵经历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
3.师总结谈话:这堂课,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小朋友,一个是懂得原谅别人,珍视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的孩子——克莱谛,一个是知错、是非清楚、诚实懂事的孩子——安利柯,我们还认识了一位善于教育孩子的好父亲。老师希望大家能从他们的身上学到更多的做人道理,珍视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做一个能够谅解、宽容别人的好孩子。
《争吵》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阅读《爱的教育》,了解亚米契斯。
二、导课
1、出示书《爱的教育》,交流对这本书和作者亚米契斯的了解。
2、出示课题《争吵》,正音:争翘舌后鼻音。
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争吵后各自有什么表现?结果怎样呢?这件事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圈划出生字新词。
2、重点字词,借助字典和上下文来理解。
3、带着问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四、汇报、交流。
1、出示生字词,重点指导:缩承缘愤毕戒既
正音:缩承愤既
字形:承缘毕既
比较:即和既/缘和绿/毕和必/即和既/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如:嫉妒的“嫉”读阳平,“胳膊肘”的“肘”读翘舌,“服侍”的“侍”,“挨到了放学”的“挨”读阳平
3、交流,课文大致讲了什么事情?围绕“争吵”写了哪些内容。
按“争吵前,争吵时,争吵后”来理清文章脉络。并学习作者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的。
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争吵的起因
1、自由读,想想“我”和克莱蒂为什么会发生争吵?从字里行间,你对“我”和克莱蒂有了哪些了解?
2、共同品析
示例:
生:“我正抄着,坐在旁边的克莱蒂忽然碰了我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从“忽然”“碰”可以看出,是克莱蒂碰了我,导致我弄脏了本子,引发争吵。
生:克莱蒂是无意的,从“突然”和“碰了胳膊肘”可以看出,而“我”却“火了,骂了他”,“我”这样的态度,克莱蒂却“微笑”道歉了。别人无意碰了自己,而且是好朋友碰了,并且马上就态度很好地道歉了。
生:被克莱蒂弄脏的本子,是“我”给“小石匠”抄的每月故事,说明“我”很关心同学,从《爱的教育》前面的故事里,我知道“小石匠”也是安利柯的朋友。所以,安利柯才会这么生气,和克莱蒂发生争吵。
生:克莱蒂面对安利柯的责骂,“微笑”地解释“我不是故意的。”态度很好,而且“我不是故意的。”语气是平缓,并不是像我们平时那样“我不是故意的!”为自己开脱。我觉得克莱蒂是个很有礼貌,很善良的孩子。
生:所以,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克莱蒂得奖了,“我”有点嫉妒他。虽然“我”说“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
3、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谈话:你们平时和同学会为什么而争吵?
示例:
生:会因为别人踩了我一脚;因为男生欺负我们女生;自己心爱的钢笔被同学碰掉地上,摔坏了;别人故意把我推倒;别人弄坏了我心爱德的东西;别人不带我玩……
师:是呀,在生活中,争吵的原因可真多,争吵也很容易在同学之间发生,那我们改如何正确看待争吵,如何远离“争吵”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争吵》
回顾:安利柯和克莱蒂为什么而争吵呢?
二、学习“争吵”部分
1、自读课文“争吵”部分,圈划出争吵中两人的表现,体会他们的内心。
2、品读体会:
示例
安利柯:“很不舒服”“报复”“……也……也……”因为,心存嫉妒,所以,克莱蒂的无意之错和歉意反而激起他的报复心,故意把克莱蒂的本子也弄脏了。
克莱蒂:“气得脸都红了”“你这是故意的!”“举起手来”“急忙缩回”“我在外边等你!”克莱蒂为安利柯的故意报复很生气,因为他想不到自己的好朋友会作出这样的举动,但又很善良地在老师发现的瞬间把举起的手缩回。很大度,很宽容。
3、练习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特点。
三、研读“争吵”之后,理解父亲的话的含意
1、出示父亲的话,交流,自己从父亲的话里懂得了什么?
2对照克莱蒂和安利柯在争吵后的不同表现,体会“高尚”的真谛。
3、默读课文“争吵之后”,完成表格:
安利柯
克莱蒂
心情:
动作:
神态:
语言:
你的体会:
4、结合填写表格,品析课文,从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描写中,体会克莱蒂的宽容和善良,安利柯的明是非、及时反省。
5、分角色朗读课文,角色体验。
四、总结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爱的教育”?
2、结合生活经历,谈自己学习本课的收获和启发。
五、作业
1、和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
2、摘抄好词好句,写写自己的体会。
3、自己和同伴间发生过争吵吗?写一写自己难忘的争吵,写清楚争吵是如何化解的,自己的感受。
4、继续阅读《爱的教育》。
《争吵》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简)
一、谈话导入,交流入题。
1.谈话揭题: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与别人争吵过吗?
2.由争吵指向课文内容:文中的“我”和克莱谛为什么会发生争吵呢?
二、初读课文,交流感受。
1.问题引领:“我”和克莱谛为什么会发生争吵
2.学生读课文,进行初读检查后再次思考上面的问题。
三、想象情景,体会内心。
1.争吵时“我”和克莱谛有着怎样的表现呢?自读画出相关的词和句。
2.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体会克莱谛和“我”的心理活动,在此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
3.“我”为什么会觉得自己错了?从文中的词和句上体会“我”心里的变化;
4.父亲话的深刻含义;
四、总结全课。
1.补充“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教育学生要有大度的胸怀,要知道友谊的来之不易。
2.总结课文,结束全课。
《争吵》教学设计 篇4
《争吵》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争吵》教学设计(通用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