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8—19,练一练和练习五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
【教学准备】
1、圆柱和圆锥形的实物、模型(学生、老师)
2、一根绳子一个小球,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的小旗各一面。
【教学过程】
一、想象导入。
1、师:将一根绳子看作一条线段,一个小球看作一个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如果将一个长方形绕其中的一条边,形成了什么物体。
2、找一找屏幕上哪些是圆柱体。
3、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圆柱形的?
二、认识圆柱。
1、拿一个圆柱仔细观察,边观察边思考,然后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①圆柱一共有几个面?
②上、下两个面什么形状?大小相等吗?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
③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它叫什么面?这个面有什么特点?
④圆柱上下一样粗吗?
(1)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柱物体上互相指着说一说它的底面、侧面。
(2)小组合作,动手动脑:
①圆柱两底面的大小怎样?你有什么办法证明?
②用直尺量一量罐头盒的高,有多少种不同的量法?你发现什么?
学生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生1:量一量两个圆的直径,直径相同,说明圆的大小相等。
生2:用绳子量两个圆的周长,周长相等,说明大小相等。
生3:可以采用滚动的方法,证明周长相等。
生4:剪下两个面,直接比一比大小。
2、出示三个不同的高不一样的圆柱
思考:①你想说什么?(高不相同)
②什么是圆柱体的高?
③怎么测量圆柱体的高?
小结:圆柱体有无数条高,所有的高都相等。
引申:圆柱的高在生活总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如:硬币的厚,钢材的长度,井的深度。
三、认识圆锥。
1、一个长方形上面的一边缩短后,绕长旋转一周,形成了什么图形?如果继续缩短变成一个点,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沿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是什么图形?(圆锥)
2、找一找屏幕上哪些又是圆锥体。
3、学法提示。
(1)你想研究圆锥的什么?
(2)你想用什么方法研究?
(3)你发现了什么?
请同学利用学具试着研究圆锥的.特征。(也可以看书自学)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思考:怎样测量圆锥体的高?
让学生小组合作用教师提供的学具测量圆锥的高,介绍测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操作,再集体交流。
思考:为什么圆锥的高在里面,可以从外面测量?
4、对比小结: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圆柱体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巩固练习
1、教学练一练
观察练一练中的图,你能很快找出圆柱和圆锥吗?在圆柱旁边打上“√”,在圆锥旁边打上“δ”。
2、练习五第2题
有句古诗说:“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学们一定很熟悉吧?那么,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圆柱和圆锥,是否也会看到不同的图形呢?请分别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进行观察,再到书上练习五第2题去连一连。
3、拓展练习:
在学习有关图形的知识时,练就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想象的大脑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请看屏幕。
在下图中,以直线为轴旋转,可以得出圆柱体的是()。
五、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惑?接下来,我们还会研究圆柱圆锥的哪些知识?
但我们对圆柱和圆锥的研究还远远不够。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一个小制作,具体的要求看练习五的第4题。聪明的同学还可以猜一猜,下一节课我们将研究什么问题。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篇2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步掌握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圆锥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预习作业:
1、把课本34页第5——7题在作业本上写一下。
2、把课本35页第8、9题自己动手做一做。
教学过程:
—、预习效果检测
1、计算下面圆柱的表面积
底面半径6厘米,高8厘米
底面直径1米,高2米
底面周长6.28分米,高3分米
2、计算下面物体的体积
圆柱:底面直径5厘米,高7厘米
圆锥:底面半径3分米,高是底面半径的2倍
二、合作探究
1、复习公式。
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板书时出示相应图形)为什么正方体体积等于边长a的立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这个公式怎样得到的?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的?为什么要乘以1/3?
2、做复习第5----7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指名学生口答每题算式,老师板书出来。
提问:刚才一题是求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一共是多少,根据刚才一题的解答,你能找出数量关系解答这道题吗?(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
3、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做第8、9题,学生讨论。
三、当堂达标检测
完成补充习题的作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点。能判断一个物体或立体图形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容积)计算方法,并提高灵活应用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点。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容积)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完了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今天开始复习圆柱和圆锥。(板书课题)通过复习,一方面,要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熟悉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掌握圆柱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包括容积)的汁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特征
1.说出物体名称。
出示一些圆柱和圆锥的'物体和模型,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形体。
2.复习特征。
(1)同时出示圆柱和圆锥的图形。
指名学生说出各图的名称。(板书:圆柱、圆锥)
(2)提问:谁能拿出圆柱和圆锥,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在图中板书)圆锥的高怎样测量,试着量一量你手里圆锥的高。
(3)提问:哪位同学来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哪位同学来说说圆锥有什么特征?
三、复习计算
1.练习与应用第1题。
出示表格,说明要求,让学生计算,填在表格里。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填表。
提问: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的?(板书:圆柱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为什么用底面周长乘以高? 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强调把个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得出新的结论)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的?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又是怎样得到的?这两题计算过程完全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2.练习与应用第2题。
提问:压路机前轮是什么形状的?前轮滚动一周所形成的面的大小相当于前轮的哪一部分面积?接下来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与应用第3题。
引导思考:水桶底部的铁箍大约长15.7分米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求做这个水桶至少要用木板多少平方分米就是圆柱水桶的哪些面的面积之和。这个水桶能盛120升水吗?要拿什么和120升比较?学生自主完成。
4.练习与应用第4题。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要求得数保留整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5~6题。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