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 、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0个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
四、教学难点:
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五、教法 学法
1.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十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课前交流一下:
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做一个游戏,好吗?待会儿屏幕上会出现三组词语,老师只让大家齐读一遍,看看只读一遍,聪明的你能一下子记住几个词语?(屏幕出示)同学们表现真棒,相信这节课同学们有更精彩的表现!
一、复习引入课题
1、开学初,我们就学习了一首词,还记得吗?请大家一起背一遍。
2、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张志和写的词——《渔歌子》。(板书课题)“渔歌子”是词牌名,你还知道有哪些词牌名吗?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10页。
出示学路指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提示:
仔仔细细读上四遍,前两遍要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词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要注意把词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2、出示词语认读。强调多音字“塞sài”,看插图理解“箬笠、蓑衣”。
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读的时候很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4、教给大家一个声音清亮的方法:坐正,挺胸,抬头看前面??再念一遍。
三、理解句意,感受如画的江南美景
1、张志和不仅是著名的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说他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2、数数,有多少景物?整首词27个字就描写了9种景物,诗词就是这么简洁。正是应为简洁,这些景物的颜色呀、姿态呀都没有写进去,那请同学们展开想像,说说这些景物是怎样的?
师先说:怎样的西塞山?
生:翠绿的西塞山
生:危峰兀立的西塞山
生:陡峭的西塞山
生:山清水秀的西塞山
师:怎样的.桃花?
生:粉红的桃花
生:多姿多彩的桃花
生:姹紫嫣红的桃花
师:怎样的斜风?
生:微微的斜风
师:细雨?
生:蒙蒙的,凉凉的
师:流水、白露、鲑鱼?选一个说说?
生:鲜美的鲑鱼时快时慢的流水
3、这些景物加了颜色、姿态,生动多了。那能不能把这些颜色、姿态送到这首词中,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首词所描写的景色?
4、在他们两个的描述中,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美丽如画)(板书)
5、张志和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写江南,还有许多写江南的诗词。 (课件出示:白居易《忆江南》、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四、入境如情,体悟心情
1、这首词中,不仅有这些景物,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人,这个人是怎样的穿着?怎样的姿态?
生:悠然自得的渔夫
生:渔夫在斜风细雨中迟迟不想回家,好像沉浸在这美丽的意境中
板书:悠然自得 人
2、此时的渔夫心情如何?
生:高兴,有鳜鱼钓
生:舒畅
生:兴奋,他想,今天的晚餐有着落的
生:平和,笑眯眯的。
师是啊,表情都看到了。
完善板书:
美丽如画 景
悠然自得 人
兴奋舒畅 情
3、词中没有一个字写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句子所描写的景物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
补充另一首词《天净沙 秋思》你再看看,这个人的心情如何?是兴奋舒畅的吗? (悲哀、忧愁)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虽然没有学过这首词,但是聪明的孩子,你们能从作者笔下的景物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情
你看,张志和笔下的白鹭、桃花、鳜鱼、斜风细雨??你们就是从这些景物中窥伺到作者的心情。这首词,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幅江南春时的美丽景色,还通过景物感受到诗人悠闲自得、兴奋舒畅的心情。
再读读这首词,请问,这里的“归”指的是回到哪里?(回到自己的家)
五 深探“不须归”
1 同学们,让我们联系时代背景去感悟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怀。
词人张志和年少得志,曾经是朝廷命官,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官,他干脆辞官不做,隐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赏为乐,以钓鱼为趣,自称"烟波钓徒",过起了天大地大四处是我家的游历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
所以这里的不须归是指回哪里?后来朝廷派人找张志和回去做官,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里的归又是指回哪里?
他的大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写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劝弟弟回家。(课件出示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下面,我来当哥哥,你们当张志和,我们一起来对读两首词。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齐读)不须归。
师:(指生)志和啊,你为何不归?
生1:西塞山的风景太美了,我完全沉浸在风景里,不想回家。
生2:我爱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的家。
生3:春光这么好,我想多玩会儿。
2 是啊,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每次垂钓,
他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能钓到鱼吗?师:是啊,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3 让我们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扑鼻而来,一起
读——[音乐响起]
4 这首《渔歌子》流传至今,已上千年。来,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
让它在我们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吧!
6、后来大家都非常喜欢这首词,里面有一个句子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在大家写文章的时候常常被用到。你觉得是指哪一句?为什么?
:西塞山??因为景色美丽,一看到美丽的景色,就想起这句诗。
:青箬笠??
7、如果朋友看见我在雨中散步,问我,咦,你怎么不回家呢?我可以用一句诗回答他——斜风细雨不需归
如果有一个人遇到了困难,经历了艰难,他也可以用一句诗安慰自己——斜风细雨不需归
看来斜凤细雨不仅指自然界的斜凤细雨,还可以指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教师小结:现在,到底词会流传哪一句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首诗还会千古流传,一定还会流传下去,从同学们中间流传下去。最后我们在这首音乐中结束这堂课。
板书:
美丽如画 景
悠然自得 人
兴奋舒畅 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第一课时
(一)导言引入,读题识字
.导言: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狮子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被人们称作兽中之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有两只小狮子,他们小时候的表现可不一样呢!那么他们是不是都能够成为勇猛的动物,成为兽中之王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很有意思的课文。(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注意读准“狮”。提示:“shī”是整体认读音节,读翘舌音。怎样记住这个字?(反犬旁加上“老师”的“师”字)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看拼音读准字音,找出要求会认的生字作上记号,看拼音多读几遍。
.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全文。
.学生试着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知内容,认识生字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认识其中的生字。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根据需要提醒学生注意:“整”是翘舌音、后鼻韵母;“懒、练”的声母是边音“l”;“洋”是后鼻音。
(2)学生各自用不同的方法识记这些字的读音和字形。如,“整”的下面是“正”,把“正”换成第三声就是“整”的读音;“滚”,水烧开了就是滚烫的,所以是三点水旁。
(3)练习用这些生字组词。
(4)再朗读这个自然段,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5)指导学生写本自然段中的五个字。①教师边示范边提醒学生注意:“练”的右边不是“东”;“习”的笔画虽少,但不容易写好,要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②学生在书上描红、临写。
(6)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相机设问导思:从哪里可以看出第一只小狮子练本领非常刻苦?(整天,滚、扑、撕、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二)看图朗读
.投影显示两幅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讲的内容。
.指名读第三至七自然段,想一想:懒狮子真的很懒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小组讨论、探究。(整天晒太阳;不学本领;不愿吃苦头)应该怎样读小树和懒狮子的对话?
.你觉得懒狮子这样做有道理吗?结合懒狮子的话说一说。
.朗读第六、七自然段,说说你从懒狮子和**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分角色朗读第三至七自然段,读出角色的语气,体会其中的道理。
.读读说说。①学生看课件(或投影、或课后题),读“懒洋洋地晒太阳”“慢吞吞地说”“兴冲冲地走进来”。②填词补句:懒洋洋地。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多说一些短语,可提示学生要填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指导认“将、*、应”等三个生字。
(三)举行朗读比赛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每个小组在人人朗读的基础上,选出一个代表,大家协助他准备,然后到全班朗读,评一评谁读得最好。教师根据读的情况进行朗读指导。
(四)扩展训练
.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中狮子**的话。想一想:懒狮子听了狮子**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小组讨论发言,然后全班集中讨论交流。
.根据讨论的意见,一人扮懒狮子,一人扮妈妈,表演懒狮子和**的对话。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