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鸬鹚》教学设计

2025/10/27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鸬鹚》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鸬鹚》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按照课文描绘的气氛,用正确的语气语调读出描写湖面平静、不平静的句子和鸬鹚列队、捉鱼、接食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节。

2、能划出描写鸬鹚动作、神态,渔人动作、神态,湖面情况的词句,理解、体会湖面情况与鸬鹚捕鱼的联系。

3、能读、写、默本课11个生字和课后练习中的13个词语。用“无数”、“恢复”造句。

4、了解鸬鹚的外形及生活习性。培养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优美的语言文字进行再造想象的能力。由此体会江南水乡人们无忧无虑、悠悠自得的美好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上海。

教学重点:

按课文描绘的气氛,用正确的语气语调读出描写湖面平静。不平静的句子和鸬鹚列队、捉鱼、接食的句子。

教学难点:

感受大自然的宁静、美好。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

2、师介绍鸬鹚,看插图。

鸬鹚是一种水鸟,羽毛灰黑色,有绿色光泽,嘴扁而长,上嘴的尖端有钩。能游泳,善于捕鱼,喉下的皮肤扩大成囊状,捕到的鱼就放在喉囊内。这种鸟也叫鱼鹰,我国南方地区饲养它来帮助捕鱼。

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出示——有感情地朗读

我们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合适的节奏等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二、学生分小组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课文,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课文主要写了鸬鹚什么?湖面的气氛有什么变化?按这个变化试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自学

1、指名分节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鸬鹚的什么?

板书:准备 捕鱼 结束

(2)湖面的气氛有什么变化。

板书:平静热闹平静

(3)按这个变化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l节);第二段(第2~4节);第三段(第5~7节)

2、读课文,用()找出描写湖面情况的句子。

出示小黑板:

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清亮亮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湖面上荡起一圈圈粼粼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天色渐渐暗下去,湖面上又恢复了平静。

指名分别朗读。

师:他们读得很好,读出了湖面从平静到不平静又恢复到平静的过程。那么湖面的变化和渔人指挥鸬鹚捕鱼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段。

四、学习第一段

(一)边看插图,边听同学朗读。

体会一下这时的湖面是怎样一种景象。

1、听了同学的朗读后,你们这时的湖面是怎样一种景象?

板书:夕阳图(平静)

2、课文第一段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夕阳西下、鸬鹚等候捕鱼的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并且通过一些词句把它表现出来了。下面我们通过反复朗读、自学,把表现美景的词句用小圈找出来,用直线划出描写鸬鹚动作神态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描写渔人动作神态的句子,然后集体来欣赏这些优美词语。

3、分小组学习。

(二)赏析词句

1、逐一出示词句进行赏析

①湖面:绿油油一面镜子

出示小黑板: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你为什么认为这句句子写出了画面的美丽?

(把平静的湖面比作一面镜子。因为没有风,湖面上没有一丝波纹,平静、清澈、透明。所以可以把它比作镜子。)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优美的句子朗读一遍。

②垂柳、稻田:一望无边

③小船:浮

(这个词用得好在哪里?)

因为小船没有划动,所以更显出湖面风平浪静,气氛寂静,齐读这句话。

④渔人:悠然

(先说说“悠然”是什么意思?再说理由)

悠然——悠闲的样子。

因为渔人在吸烟,没有划动渔船,所以湖面上很平静。渔人坐在船上安祥地、自在地抽着烟斗,望着那平静的湖面,他显然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陶醉。一切显得是那么安静啊。齐读这句话。

⑤鸬鹚:列队的士兵等待

出示小黑板: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列队的士兵——很威武,神气,整齐,训练有素

(“等待”与湖面的平静有什么关系?)

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并没有下水去捕鱼,所以湖面依然很平静。齐读这句话。

2、指导朗读第一段。

现在我们一起朗读这一段,要读出那种宁静,闲适的气氛,速度可以稍微慢些。先由老师引读,再齐读。

3、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一段。

4、小结。

这一段作者按照由远到近,由景到人的顺序描绘了夕阳、湖面、垂柳、稻田、小船、渔人在悠闲地吸烟,鸬鹚在等待命令这样一幅优美宁静的夕阳图。

四、布置作业

1、抄词;

2、熟读课文并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通过对有关词句的赏析,体会了夕阳图的美景,出示板书:夕阳图

这节课我们要来欣赏第二幅画面:出示:捕鱼图

二、学习第二段,赏析词句

随着渔人的竹篙在船舷上轻轻“一抹”,平静的湖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指名读第二段,请你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这时的湖面情况。

交流板书:热闹

作者又是通过哪些词句来表现湖面热闹的景象呢?

(一)分小组自学第二段,用直线划出鸬鹚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渔人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用小圈找出有关词语。

(二)交流

1、交流句子

老师读描写湖面的`句子,男生读描写鸬鹚的句子,女生读描写渔人的句子。

2、交流词语

①第2节

学生各抒己见

(1)出示句子:

湖面上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指名读)“荡起”和“跳跃”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写出了波纹荡开的样子,也描写出了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一朵朵跳跃的样子。)齐读。

(2)湖面怎么会产生这种变化的?

因为渔人拿竹篙在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才产生了这样的变化。

请一个学生做做“一抹”这个动作。全班做。

师:“一抹”,就是竹篙在船舷上一擦而过。

指名读第二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有顺序地描写的。

引读:师:因为渔人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

生:所以湖面……

②第3节

过渡:随着鸬鹚在水中捕鱼,湖面上就更热闹了。现在我们来默读第5节,着看渔人是怎样指挥的鸬鹚捕鱼的?用了哪些词语。

(1)师:请大家把书合上,我们来做一个选词填空的练习。

出示小黑板:

伸出 打着 跳上 拍着 钻出 蹦上

扔 压 抓 甩 掐 挤

一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它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指名分别读两行词语并交流:

为什么先用“钻”,后用“跳”?

为什么用“抓”,不用“掐”?

为什么用“挤”,不用“压”?

为什么用“甩”,不用“扔”?

(2)齐读,边读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师: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写出了鸬鹚捕鱼的动态,欢快活泼;也写出了渔人从鸬鹚喉囊里取鱼时的利索劲儿。湖面上鸬鹚在跳跃,渔人在忙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快忙不过来了。

(3)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热闹的场面,要用跳跃、轻松、欢快的语调朗读,同时体会一下这些动词的准确性。

(4)齐读第二段,注意读出那种欢快热闹的气氛。

二、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此时你又感受到什么?

出示:归来图:(平静)

湖面上开始安静下来了,直至最后湖面上又恢复了先前的平静。

2、默读第三殷,你从哪些词句中知道湖面开始恢复平静了?

(1)“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

说明人们都烧晚饭了,时间已近傍晚,湖面又向平静过渡。

齐读。

(2)“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

这时再也听不到水鸟下水时发出的响声,湖面上不会有波纹,浪花也不再跳跃了。齐读。

(3)渔人一条条抛小鱼喂鸬鹚。

渔人喂鸬鹚时动作轻、慢。鸬鹚把大鱼留给人们,自己吃的都是小鱼,而且吃得美滋滋的,这使我们想起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齐读。

(4)“渔人荡起桨……”

湖面是平静的。齐读。

(5)“天色……恢复了平静”

“恢复”是什么意思,这里为什么要用“恢复”,它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

这一词用得很贴切,点明了湖面原先也是平静的,课文的结尾与开头前后呼应。

齐读。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声音稍轻些,速度稍慢些。

三、总结全文

1、本文通过描绘了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经过,向我们展示了“夕阳图”、“捕鱼图”,“归来图”三幅画面,表现了江南水乡人们无忧无虑、悠悠自得的美好生活情趣,从而使我们每个小朋友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上海。

2、我们通过本课的朗读训练,学会了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合适的节奏等由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四、完成习题

1、指导造句

出示:

恢复:

(1)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我恢复了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座古建筑恢复了原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恢复__________________。

无数:

先把“无数”扩成词组,如:无数彩灯,无数鲜花,无数星星,无数海鸟,无数革命者等,然后再把词组扩成句子。

2、完成填表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鸬鹚

准备 捕鱼 结束

平静 热闹 平静

夕阳图:(平静)

湖面: 绿油油 一面镜子

垂柳、稻田: 一望无际

小船: 浮

渔人: 悠然

鸬鹚: 列队的士兵 等待

捕鱼图:(热闹)

归来图:(平静)

《鸬鹚》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部分句子。

2、运用比较的方法,感悟课文的语言特点。

3、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夫捕鱼的乐趣。

二、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鸬鹚,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个小节写得最美?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读完之后,说说你的感受。

(2)再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湖面是平静的?再挑一句话读给大家听。

(3)结合词句交流、

随机出示相关的`句子:评议。

A、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①学生结合句子谈体会,再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出平静的感觉。

②同学们读好之后,要求他们把这些句子背下来。

B、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①体会内容,问:如果老师把后面句子去掉,你读读看通吗?课文为什么还要这么写呢?

师:同桌互读,读出这种静静的感觉。

师:老师跟你们一起背这句话好吗?教师引背。

C、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

这个句子或另外的句子淡化处理,不做细讲。

(4)将第一段内容整体朗读(配上优扬的音乐),读出湖面的平静的感觉来。

5)出示板书

湖面

渔人 静

鸬鹚

3、学习第二段

导入:湖面多么平静啊,你们看……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觉?

(1)学生边听课文录音,边看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的画面,谈谈感受。

(2)自由朗读课文,看看哪些句子写出湖面不平静的?

(3)逐句打出,然后请学生任选一句,读出动的感觉来,看谁读得好。

(4)学生交流、评议。

(5)比较一、二两段,感悟语言特点。

①师:同学读得真好,现在你们跟第一段比比看,你们会发现什么呢?

②分别朗读动与静的句子。

a.两人小组互读

b.指名读

c.男女生分别读

静 动

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

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

一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

(6)小结、出示板书

湖面

渔人 静→动 美

鸬鹚

师:是啊,都写了湖面、渔人和鸬鹚,所不同的是有静有动,这一动一静构成了多美的画卷啊!

(7)请把你喜欢的一个句子摘抄下来。

4、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不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且通过自学悟出课文的特点,还背出了好的句子,同学们可真能干。

《鸬鹚》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观察图画,领会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表达画面上的内容。

2、通过读课文、学课文,初步了解渔人是怎样利用鸬鹚来捕鱼的。

3、通过学生自主读书,注意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从中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4、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5、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理解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课文第二段是本文重点段,写渔人赶鸬鹚下水捕鱼,表现出小湖动态的美。因此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争取自己读懂这一段,体会小湖的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与鸬鹚捕鱼的关系。

2、读课文,体会第二段中所描写的小湖的优美意境。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从课外书中了解有关介绍鸬鹚的有关知识。

2、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鸬鹚。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鸬鹚,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2、齐读课题。

3、鸬鹚是一种什么动物?长什么样?有什么特殊本领?前几天陈老师布置大家去课外书中寻找介绍鸬鹚的有关内容,那么谁从课外书中了解到了鸬鹚的特点呢?

好!××× 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鸬鹚的特点。

二、指导自读。

1、那么渔人是怎么用鸬鹚捕鱼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

2、检查交流: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三、默读课文。

1、同学们读得真认真,才读了一遍课文就了解了这么多内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面读一面想,鸬鹚捕鱼和湖面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2、检查交流:现在你们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捕鱼前 湖面平静

捕鱼时 打破平静

捕鱼后 恢复平静

3、那么课文哪些部分写捕鱼前的情景?哪些部分写捕鱼时?哪些部分写捕鱼后?

四、再读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个部分,把这个部分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些。

2、现在请同学们来读读你所喜欢的课文段落。

(1)第一段。

①谁也喜欢这一自然段?

②好!你来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观察图画,我再请一个同学来根据课文内容带领同学们看图。

③还有谁也喜欢这一段?那我们这些喜欢的'同学一起来读。

④那同学们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⑤你们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悠然”是什么意思?

⑥夕阳斜照,水平如镜,多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来感受这分宁静、这分温馨。

(2)第二段。

①老师也很喜欢这部分内容,你们同意让老师来试着读读这段内容吗?我在读的时候,你们可以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②刚才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③书上是怎么写的?谁来读读。

“一抹”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一根教鞭,我们拿来当竹篙,把这讲台的一侧当作船舷。谁来学课文里渔人的样子,让鸬鹚下水。

渔人这个动作怎么样?(轻而快)

这轻快熟练的一弄,就叫——“一抹”。

④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板书:抓 甩挤)

⑤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就不停地——……所以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板书:忙不过来)

⑥齐读3—4自然段。

⑦总结:平静的湖面是美的,跳跃的湖面同样也很美,让我们一齐读一读2—5自然段,体会湖面的动态美。

(3)第三段。

①捕鱼前、捕鱼时的情景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捕鱼后湖面又是怎样的呢?谁来读读6—7自然段。

②我们一起来读。

③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④好!我们再一起来读。

五、总结。

1、我们把课文连起来再读一遍。

2、请同学们看着板书,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六、复习生字词语。

1、我们来复习一下今天学习的词语。齐读词语。

2、指导书写:囊

《鸬鹚》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第1自然段。

2 能说出课文第1自然段写了哪些事物,并说出描写这些事物的重点词句。

3.学会课文中的14个生字,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像……似的”、“恢复”各写一句话。

4 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难点:说出课文第1自然段写了哪些事物,“悠悠、柔光、炊烟”等词语的理解。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初步理解含有生字的词语的意思。

2.能按提纲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揭题,看图认识鸬鹚。

鸬鹚是一种水鸟,善于捕鱼。它的喉下的皮肤能扩大成囊状,把捕得的鱼放在囊内。课文就是写鸬鹚捕鱼的经过。

2.听课文录音,听准生字的读音,划出新词。

3.学生自学生字,检查正音,正确书写。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垠,yín炊chuī,柔。rón

注童以下字的书写:

喉——右边不要多一竖。

囊——书写笔顺,共22面。

4,学习生字词。

夕阳:将要落山的太阳。

一望无垠:一跟望不到边。堰:边界;边际。

船舷:船两侧的边。

抹:轻轻地擦。

柔光:柔和的光线。课文指夕阳在湖面上的反光。“柔”的反义词是“刚”。

喉:咽喉,喉咙。

炊烟: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

袅袅地:动作直观。

拣:动作直观。

抛:动作直观。

痕:痕迹。波痕,指波浪的痕迹。

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

5 自由读课文,按提纲把课文分成3部分:(1)鸬鹚等待渔人捕鱼的命令;<2)渔人指挥鸬鹚捕鱼;(3)渔人给鸬鹚喂鱼后,划着小船回去了。指导学生用“//”在书上做记号。

6.齐读课文。

7.作业:(作业本)第1、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找出第1自然段的重点词句,能复述第1自然段。

2.感情朗读第l、2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词。

2.学习第1自然段。

(1)用“——”划出这一段写了哪些事物。

(2)用”——”划出描写这些事物的重点词句。

3.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并板书。

(1)着重解释几个比较难的生词。“一望无垠”形容一大片的稻田;“悠悠”写出了渔人悠闲舒适的神情。

(2)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填表。

事物描写事物的重点词句

夕阳湖面岸边稻田渔人鸬鹚照在小湖上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有垂柳一望无垠船尾悠然像士兵等待命令

4.学生再读课文,看板书和挂图试背课文第1自然段。

5.学习第2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后,教师作简略点拨。

(1)读准这一自然段中的几个动词。

(2)说一说“一抹”是什么意思?这里为什么要用一“抹”?

(“一抹”是说渔人拿竹篙向船舷上轻轻一擦。说明渔人的动作十分轻巧,而鸬鹚则训练有素,“一抹”便成了命令鸬鹊下水捕鱼的信号。)

{3)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事物?与第1自然段相比.都有什么变化?(先让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板书。)

事物第1自然段——静第2自然段——动

渔人坐在船尾吸着烟站起来一抹

鸬鹊站在船舷等待命令钻进水里

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荡起波纹

6.作业。

(1)朗读第1、2自然段,利用板书背诵第1自然段。

(2)完成(作业本)第4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背诵第1自然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渔民的乐趣。

(二)教学过程

1.读生字卡片,完成(作业本)第2题。

2.默读3、4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逐题讨论。

(1)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写鸬鹚和渔人怎样捕鱼。)

(2)从什么地方看出渔人捕鱼动作十分热练? (一把抓住,挤出,甩进。)

(3)从什么地方看出鸬鹚训练有素?(鸬鹚不断地跳上船。)

3 学习课文第5至?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第5自然段写渔人给鸬鹚喂食前,为什么要写“炊烟”?(说明时间已近傍晚,渔人该收工了。)

②“波痕”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要用“波痕”这个词语?(渔船渐渐地远去,在湖面上激起的波纹越来越小,只剩下一些隐隐约约的痕迹,所以用“波痕”。)

①找出全篇课文中四次写到期面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最后一句话要用“恢复”这个词语。

课文中的四句话是:

绿油油的湖面像一面镜子。

湖面上苗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

湖面上留下一条波痕。

湖面上又恢复了平静。

从中可以看出,湖面原来是平静的,后来由于鸬鹚捕鱼,使湖面不平静,捕鱼结束后,湖面又变得平静,所以用“恢复”一词。

4.把3至7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完成(作业本)第5题。

5.朗读全文,试背第1自然段。

6.指名背诵第1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读2至4自然段。

7.作业:完成(作业本)第4、6题。当堂反馈,纠正错误。选做第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