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往事依依》优秀教案

2025/11/08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往事依依》优秀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往事依依》优秀教案 篇1

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写了小学时墙上山水画对我的影响,后又讲到学生时代读书的乐趣,最后讲往事对自己的影响,并抒发感悟。

教学目标

1、明确文章回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2、理解文章叙事线索,条理清晰。

3、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自觉主动的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况。

教学时数:

2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少年时代,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同学们的童年有哪些乐趣,能与我们分享吗?

今天我们要跟随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回忆她童年的“依依往事”,去一同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二、作者简介

于漪,江苏镇江人,1929年生,现年75岁。1951年毕业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全国中语会阅读研究中心理事长。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教学谈艺录》。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简要概括出著者回忆的几件依依往事,并根据课文归纳出带给作者的感受。

回忆一:小时侯看画和《水浒传》,犹如身临其境。

回忆二: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

回忆三:两位国文老师颂读诗歌的情况,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度。

回忆四: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记在心,一生受用。

2、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什么有关?

与读书(画)有关。

3、“往事依依”应该有许多件,为什么作者的往事都是与“读书(画)有关”?

参考:因为作者回忆的是学生时代的生活,学生时代是都市学习的时代,回忆起来,当然离不开读书。

再说,读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开启了“我”的心智,给“我”以美丽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4、作者回忆这些往事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启迪?

明确:从作者的依依往事探寻她成长的源头,少年时代多读优秀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三、品味欣赏

于漪的这篇散文,用一个字来评价就是:美。

美在哪里:形美、神美。

形美—语言风格、词语优美;

神美—思想内涵有深度和广度。

1、文中有哪些词语、句段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

例如:

a、第二段写看画入了神几个词语用得准确贴切“凝视”“进入画中”“徜徉”。寥寥数语把一个痴迷于想象的小学生形象勾勒出来。

b、文中描写两位国文老师朗读诗歌的情况,一个突出描写“左右摇晃的身子”,一个突出描写“注满情思的眼睛”。写“我”听课的感受也很精彩。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在对下列往事的描写中,分别侧重于哪个字,请填出:

回忆一:以趣动人

回忆二:以美动人

回忆三:以情动人

回忆四:以理动人

四、小结本课

五、布置作业

1、借助资料,深入理解课文。

2、《补充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检查作业,继续分析品味。

二、品味欣赏

3、逐一感受四则回忆

①以趣动人

作者能这样做,她用了什么方法,你会吗?

明确:凭借想象和联想

艺术欣赏的最高境界,就是与艺术品产生共鸣。方法是:一、培养兴趣;二、融自己于其中去联想和想象。

欣赏宋代《清明上河图》,说说你在画中看到、听到、闻到、感受到……

今后在阅读、写作、鉴赏艺术作品中,要运用这种方法去训练自己,相信每次同学们都能够在艺术的天堂中得到陶冶,逐渐脱离低级趣味,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②以美动人

全班齐读第四段,作者列举的诗句分别是春夏秋冬,分别用括号括出来。

“春草嫩绿夏草青,秋草枯黄冬草尽;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除课本上的诗句外,你还能说出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吗?

春天: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谣看近却无。

夏天: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往事依依》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文学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2、朗读感受本文的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蕴含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导入课文

1、介绍作者:指名学生朗读作者资料,教师投影作者的照片。

2、检查字词:根据《附录》的字词,完成练习出示答案互批。

3、学生讨论:阅读《往事依依》课文的和体会感受。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三、分组讨论理清内容

文中回忆了哪几件往事?

第1段,开头简述对往事的两种不同的感受,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

第2段,回忆小时候观察图画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的'动人情景。

第3、4两段回忆学生时代读书尤其是读《千家诗》沉醉意境、美不胜收的情景。(第3段概述读书给学生时代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乐趣,引出对读《千家诗》的美好回忆。第4段详细描绘读《千家诗》益智怡情,给“我”的生活带来浓郁情趣。)

第5段听国文老师讲课而怡情明理、激起课外阅读兴趣的情景。

第6段,回忆老师谆谆教导使“我”受益终身。篇末点题,再次强调回忆美好的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

四、理清脉络联想拓展

少年时代看图画、读诗歌、听讲课、聆教诲,文学如此多奇妙的感受,“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仍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往事依依》主体是回忆往事,描写了哪几个片段场面?这些往事,又给于漪带来了什么影响?

1、看图画:家里的山水画和《评注图象水浒传》。

感受:身临其境,津津有味。百看不厌,“徜徉于山水之间”。

2、读诗歌:四季景色“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童”“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

感受:眼花缭乱心旷神怡,五彩纷呈情趣浓郁

3、听讲课:

①国文教师:朗读《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慷慨悲歌。

感受:爱国情怀油然而生,登上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回顾千古兴亡事感慨万端。

②代课老师:教田汉《南归》诗的时候,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感受: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4、聆教诲:

恩师教导:“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感受:一生受用不尽。

5、总结归纳:

看——山水画《评注图像水浒传》品——《千家诗》

听——两位国文老师精彩讲课 听——老师读书教导

6、课堂小结:采用对比引出回忆—回忆往事—收束全文的结构形式;将文诗句补充完整,整理到读书笔记上。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讨论理解情感。

1、自由朗读,画出表现作者读书产生的感受的句子。

2、谈谈自己的理解。

3、把难以理解的句子总结出来,以供集体讨论。

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作者这些事的叙述中,你最喜欢哪一段的叙述?为什么?(重点)

提示学生从多角度如精美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大量引用诗句增强形象性等去思考讨论)。交流中穿插有感情的朗读。

三、独立思考自由讨论

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读书(画)有关,你从中获得哪些启发?你能从她的依依往事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吗?

看图画——有身历其境之妙——热受自然

读诗歌——领略祖国风物之美——爱国、爱美、爱生活

听讲课——使我深受感动——爱课外阅读

聆教诲——使我铭刻在心——热爱文学

四、字词正音词语解释

徜徉(cháng)(yáng)浩淼(miǎo)雕镂(lòu)

镌(juān)谆谆(zhūn)雨晦(huì婵娟(chán)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雕镂:雕刻。走投无路:形容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考。 依稀:模糊。万端:极多而纷繁。

五、朗读欣赏归纳主题

“你是广袤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岭,是江海湖泊。你用彩色的文字,描绘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不管是壮阔雄奇的,还是精微细致的,不管是缤纷热烈的,还是深沉肃穆的,你都能有声有色地展现。你使多足不出户的人在油墨的清香中游历了五光十色的境界。

你告诉人们,人生的色彩是何等丰富,人生的旅途又是何等漫长曲折。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你可以呼唤出千百年前的古人,请他们深情地讲述历史,也可以请出你最熟悉的同代人,叙述人人都可能经历的日常生活。你吐露的喜怒哀乐,使人开怀大笑,也使人热泪沾襟……

课文通过“我”对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因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六、布置作业

组长主持“文学伴我成长”手抄报。

《往事依依》优秀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七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第36—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提高欣赏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提高审美情趣;积累语言材料;处理时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目标:

体会文章的情感,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1、教学重点:

⑴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⑵了解文章所引用的诗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

⑴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⑵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谈出自己的感受。

3、突破: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思路,朗读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于漪老师的有关资料。

2、学生收集文中出现的古诗文并了解大意。

教学步骤及过程: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圆圆的太阳爬上了山坡/当夏日的风缓缓吹来/当我们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发现我们已经长大了/那童年就显得越发地美丽”。请大家想一想:你的.童年有哪些难忘的或者对你影响较大的事情。

学生活动……

几位同学积极地回忆了儿时的事与我们分享。是呀,童年令人难忘,童年的事有可能还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于漪老师的依依往事。(板题:往事依依)

2、走进作者

生展示其收集的作者有关资料。

二、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一遍,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意思的词语把它标出来,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解决,注意学会使用工具书。

师生着重辨析“泊”:pō(解释为“湖”)bó(解释为“停泊”)

2、请同学读课文(一人一节),其他同学在听读的同时,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⑴学生读课文。(师正音、评价朗读)

⑵讨论课文内容……

明确:文章写了作者对小时候几件事情的回忆。

⑶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文章内容的段落。(第一节)

齐读第一节。

3、“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那么,作者写了哪几件事呢?

请大家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活动……

明确:

读《水浒传》

读《千家诗》

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听新派的老师讲田汉的新诗《南归》

三、赏析语言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用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思想感情。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感受一下哪个词用得好,哪个句子写得美。请用笔把它画下来,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往事依依》优秀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能积极主动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领略作者杰出的文采。

3、品味文章中精彩的语句并体会它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学习重点

1、了解作者通过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几件事而激起的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精彩的语句。

学习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历程都不一样,有一些事情我们早就淡忘了,但有一些事情却永远地刻在了脑子里,因为这些事情或者震憾过我们的心灵,或者给过我们深刻的启迪。我就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件事,记得那是我工作的第三年,有一天,我们语文组的>文组的老师到青少年宫听报告。

报告开始前,我们象往常一样在底下开着小会,不久,主持人宣布报告开始,坐在报告台前的是一位慈眉善目、举止端庄而又气质高雅的`长者,她一开口,全场一下静了下来,她的态度亲切、自然,声音柔和、略带磁性,语言清新、质朴而又文采飞扬,她向我们讲述她从教以来的经历、她的教育思想、她对教育的热爱,她的话使我震动,她的话又如醍湖灌顶,使我从此端正了自己的教学态度。这位可敬的长者就是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师于漪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她写的一篇叙事散文《往事依依》(板书)。

2、解题

哪位同学知道“依依”是什么意思?明确:形容留恋,不忍分离。题目中是“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意思。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下面我们就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来了解一下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于漪>于漪老师“萦绕胸怀,十分留恋”。

①师生共读课文,读完后教师板出学生读得不准的字词,一起正音释词。(或投影出示生字、生词,学生齐读)

②究竟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于漪>于漪老师“萦绕胸怀,十分留恋”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一、看图画时,犹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

二、读书犹其是读《千家诗》让我享受自然美。

三、老师讲课入情入理,激起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四、老师的教导让我受益终身。

③这几件事情都和什么有关呢?

读书。读书,编织了“我”童年生活美丽的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开启了“我”的心智,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正因为这样,“我”才对学生时代有关读书(画)这些往事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了依依之情。

④于漪>于漪老师从中得到什么启迪呢?

培养了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其实,无论是看画、读诗还是听课,都是在受着美的熏陶和体悟高尚的情感,这会使作者一生受用不尽。

4、品味语言内涵

读文章只粗略了解内容可不行,还得细细品味语言。一篇好文章往往要用一些精彩的语句表达思想感情,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把课文再默读一遍,然后以“我最喜欢的词句是……它让我仿佛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句式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在谈论的过程中我要积极地给予肯定和引导,尤其是学生谈到第六段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谈自己所喜欢的书籍类型,并说明这些书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5、小结延伸课外

这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少年时代从读好书中获益匪浅,也了解了别的同学读过哪些好书还计划读什么样的书,相信对我们每个人都有所启发。回去后请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读书计划,以便自己有更丰厚的收获,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

板书设计:

往事依依

于漪

看山水画热爱大自然

读《水浒传》

听国文课 读书热爱生活

登北固楼

读中外小说热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