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家人说课稿

2025/08/21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家人说课稿(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人说课稿 篇1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目标分为以下两个:

1、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

2、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一年级的学生还不能体会到父母及家人的爱更不知道怎样去回报,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在体会到父母的爱的基础上,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并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难点是: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

四、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孩子们将准备杯子等表演用品。我将准备调查表、向日葵评比表、以及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以新朋友“开心果”导入,引起兴趣。

(二)学生与家长互动,让学生更了解家长

(三)家人因我而欢乐

(四) 我为家人添欢乐

(五) 美丽的向日葵

下面我依次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五个环节具体设计及理念。

(一)以新朋友“开心果”导入,引起兴趣。我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开心果”,由于孩子们都喜欢朋友,这样的导入充分调动了一年级学生的积极性。我紧接着又出示: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开心果’,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叫‘开心果’吗?因为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特别疼我爱我,我非常开心,整天乐哈哈的,我觉得快乐真好。所以,我也总是让我的家人、朋友都快乐,把欢乐也带给他们,小朋友们,你们的爸爸、妈妈爱你们吗?你们快乐吗?开心吗?这个让学生把“开心果”与家人联系起来,初步了解了“开心果”的含义。

(二)学生与家长互动,让学生更了解家长。这个环节我设计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回答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请说出孩子的生日

(2)请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

(3)请说出孩子最喜欢吃的水果

(4)请说出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水果

(5)请说出孩子最喜欢的玩具

(6)请说出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最快乐

这样拉近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加深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了解.紧接着第六个问题我会说:我们的爸爸妈妈,因为有了听话、可爱的你们才感到非常快乐、开心。这就是“家人因我而快乐”,引出下一环节。

(三)家人因我而欢乐。我设计了一个谈话,以三八妇女节为题,我会问: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我们一起为妈妈做了小礼物,你们送给妈妈了吗(学生会回答送了)我又问:你想知道***妈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吗?(请家长讲)之后我会顺势引出课题: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同学们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礼物虽然不贵重,但妈妈却十分高兴、激动。那我们在平时还能为家人做些什么事使他们开心,为家人添欢乐呢?这时板书:我为家人添欢乐

(四)我为家人添欢乐《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我在第四个环节中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小朋友在家的录像并让学生根据这个录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问题:(1)爷爷闷了(2)奶奶病了 (3)爸爸下班 (4)妈妈洗衣服对这四个题目讨论后学生可以选一组进行表演。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感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时,明白了自己可以带给家人快乐或烦恼,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我应用什么方式使我的家人快乐,报答家人对自己的爱呢?录像中琪琪小朋友的做法,给同学们树立了正面的榜样。学生]进一步懂得如何给家人带来欢乐,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五)美丽的向日葵 这一环节我设计让学生回忆为家人做的事完成美丽的向日葵.激发了学生主动为家人做事的情感。最后开心果小结:我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也是能给家人带来欢乐的‘开心果’,我愿意和你们交朋友。我送给你们一颗爱心,希望你们能把爱心送给你周围的每一个人,让我们一起生活在快乐中。

六、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图文并茂的板书。它暗示着愿爱家、爱人之花开在每个学生心中。

七、教学理念

最后说一下我的设计理念。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家人的爱,懂得去回报家人,使学生初步树立了家庭责任感。

家人说课稿 篇2

家人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人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家人说课稿 篇3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感受张家界迷人的自然风光,增强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3.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张家界迷人的自然风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到过哪些地方去旅游呢?那你听说过张家界,知道它在哪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迷人的张家界》这篇课文,跟随着作者一起来领略这迷人的自然风光。

板书:

迷人的张家界

提问:从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

2.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

①检查生字词的'预习

读生字组词:絮、劈、纤、杉、皆、锦、怡。

学生互相提示易错的地方

絮:注意读音

区分"锦、棉、绵"

提出不懂的词语,互相讲解。

②快速阅读全文,找出文中与课题相照应的句子。

(这次来张家界,我才真正领略了这仙境般迷人的景色,迷人的张家界,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

板书:

仙境般迷人人间仙境

这种写法称作什么?(首尾呼应)

③文章是什么结构?(总分总)怎样分述?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张家界的迷人景色。

板书:

山奇、水秀、物丰

3.引导学生理解首句的作用

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出课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山峰?说说你快的方法。

小结:中心句的作用:提示全段的主要内容,承上启下,提示了张家界的奇山秀水和其间生存的珍贵动植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4.品读交流,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①品读"奇山部分"自由读2-4自然段,把你喜欢的部分找出来,与同学交流

A."重重叠叠的山峰……一首优美的诗。写出山多、山高、山之千姿百态,美妙神奇。(总写)(反复读,读出赞叹的语气,相同句式的句子,要注意声调高低或语速成的快慢区别)

B."金鞭岩高出峰林之上……神鹰护金鞭。"(边读边想象)

C."我们来到……在等待着出征的号令。"既写出了山峰像将军一样威武,又给人一种动感。(个别读)要读出气势。

小结。

②品读"秀水"部分

"……清澈见底,纤尘不染的碧水中……安谧静美的享受。"

写出了金鞭溪的清澈、静美。(指导朗读)

③品读"物丰"部分

总结文章的表达方法:

A.总分总的结构

B.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5.情境再现

①播放介绍张家界的VCD,感受张家界的迷人。

②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

6.课外延伸作业:

(1)查阅有关张家界的资料

(2)学习本课的方法,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学校。

附:板书设计

家人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学生 《家人的爱》目的是让孩子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示 对他们的感激、尊重和关心。但是,调查表明,当前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 对父母养育儿女的艰难并不理解, 父母给予自己的生命和关爱被看作是平常和理 所当然的。

二、活动目标 情感熏陶:

1. 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爱,理解疼是爱,严也是爱。

2. 学习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能力培养:

3. 培养动口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活动重点: 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爱。

活动难点: 理解严也是爱。

三、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我将主要采用体验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从学生生活切入,设计多种 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交流与探究中感受、理解家人的爱,激发对家人的感 激之情。

四、教学手段 结合学生的需要,我将以课件演示为主要手段,运用影视录像、图片、配乐诗朗 诵等多媒体手段,不断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如临其境,自 然而然地得到爱的体验. 五、教学准备 课前,我布置学生准备一张与家人的合影,并提出问题:你觉得父母爱你吗?你 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

六、活动过程

活动一:激趣、感知爱

1. 一开始我就播放一段图片, 让学生欣赏动物世界中父母关爱儿女的几组镜头, 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让其谈感受,体会动物家庭中的爱,从而为感知自己 父母的爱作铺垫。

2. 紧接着,播放一段《幸福宝宝》的录像,轻柔的音乐,温馨、动人的画面,不 禁使孩子们如临其境。这时我会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们在看、想和 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对父母的爱有了初步的感知和体验。

活动二:体验、感悟爱 1. 首先,课件出示几幅画,这些生动的画面,就是生活情境的再现,符合儿童的 兴趣和需要,能让学生触景生情,回顾生活中曾经历过的一个个备受父母长辈疼 爱的场景。这时,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照片说说自己在家长呵护下健康成长的 故事,这样在看、听、说、演的体验过程中,学生逐步加深了对家人那平常、无 声的关爱的'感受。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等能力。

2. 当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满脑是家庭中那温馨的一幕幕时,我又利用件再现几个生活画面,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探究:严格要求是爱吗?当学 生们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联系实际得出结论:严也是一种爱时,便是感悟了爱 的真谛。此时若有同学谈到自己因误会了父母的爱,心情很后悔,我会立即用手 机让他与父母联系,当场向他们道歉,化解心中的疙瘩。这样,把现实和情境结 合起来,体现课程的开放性。

3. 课件演示小诗:同样的爱 在体验、领悟了家人不同方式的爱之后,我让学生续编或仿编、朗诵这首小诗, 学生的情感在自主的创造活动中再次深化。

家人说课稿 篇5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因而,在《我爱我的家人》一课中,我将以感受、体验、领悟、内化为主线,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学法教法、教学程序”这五个版块展开今天的说课。

第一版块:教材分析

教材位置:《我爱我的家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共3课,均以(家庭因我更美丽)为主题。《我爱我的家人》是这一系列活动中的第二部分,它前承《妈妈,您放心吧》,后续《我们共同面对》,可以说它是深化“共同营造温馨的家”这一主题的重要连接环节。

本主题是把爱具体化,用典型形象的事例引导学生如何面对家人付出的爱。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延伸到真实的生活中,富于情趣。本单元设计的主旨,就是引导学生在感受被爱的同时,学会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少给父母添麻烦;主动与父母长辈沟通,共同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第二版块: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校教育生活,对家庭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孩子们在家很受宠爱,却并不懂得如何关爱家人。已经知道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但是如何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还处于朦胧阶段。因为年龄偏低,所以要求父母甚多,却不知回报。要指导孩子们学着为父母、家人分忧,懂得回报家人的爱。

第三版块:活动目标

衡量此学情,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爱的不同表达方式,能采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2、对家人讲话有礼貌,注意家人的心情,学会关心,安慰家人。

3、通过爱心举动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用举手之劳表达对家人的爱。

4、从爱小家升华到爱祖国这个大家庭。

本节课中怎样回报家人的爱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力图通过观看图片,倾听讲解,生活体验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爱家人的重要性及我们的爱对我们家庭生活的影响,从而在内心自发地生成用我们的行动去爱家人的愿望。

第四版块:说学法、教法

结合新课程标准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本课教学将以活动为中心,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主要采取课前搜集资料、创设情景、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讲故事等形式,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教法与学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同时,为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师做以下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自己家的全家福

第五版块:活动程序

新课标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欣赏歌曲,期待亲情;展示照片,探究亲情;学会关爱,增进亲情;填写“爱心卡”,升华亲情;课堂延伸。下面我依次为大家进行介绍。

第一环节:欣赏歌曲,期待亲情。

我根据学生喜爱音乐的特点,课堂一开始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学生跟着轻声哼唱。

设计思路: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温馨的情感氛围,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想到自己的爸爸妈妈,自己的家,为下一步学习内容产生期待。相应的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那你们爱自己的家人吗?以反问句引入课题:我爱我的家人。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第二环节:展示照片,探究亲情。

1,展示我的家人的照片。

这就是老师的.一家,我想来说说我的家庭,大家愿意听吗?随后介绍我的一家。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对后面的讲家庭故事的感情渲染做铺垫。

2,学生介绍他们的家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让其获得多元发展的机会。在我们的家里,都有幸福的全家福,孩子们拿出自己的全家福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家人。再找几个同学到讲台上来介绍。说:照片中都有谁?他们有什么兴趣爱好?他们平时都是怎样关心和帮助我的?激发学生回忆畅谈自己家人的爱。在三、五个学生的展示交流中,整个课堂营造出我说

我家,我爱我家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生动化,形象化。

(设计思路:通过照片,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唤醒学生“爱”的意识,体会亲情中“爱”的份量。)

第三环节:学会关爱,增进亲情。

本环节,我将通过学生的三项实践活动突破本课重难点。

我们都体会了家人对我们无私的爱,那我们有没有想过要如何回报家人的爱呢?我的爱是什么?

1 、“我的爱是一句贴心的话”

看一看。展示教科书上家庭生活的范例,请学生认真看一看,说说图中一家人在做什么?从中体会到怎样的亲情?

课件出示下列情境:

第一组:妈妈遇到了烦心事(告诉学生当家人遇到不顺心事的时候,我们要主动询问,关心家人。)

爸爸给孩子指出作业中的错误。(告诉孩子要真诚感谢指导自己学习的家人,他们为我们学习能有进步花了不少心思。)

奶奶又叮嘱我“路上要小心”。(图中孩子嫌人啰嗦,这是一种学生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要提示学生思考:奶奶为什么会唠叨?听到这样的话,奶奶又会怎么想?要学会从各个角度感受家人的爱。)2 、“我的爱是一个小小的举动”

第二组:陪爷爷散步、给奶奶夹菜、爸爸、妈妈下班时为他们接过提包,递过拖鞋等。(要孝敬长辈,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会让家人感到温暖,一个小小的举动能表达孩子的一片爱心。)

(设计思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回归生活是课程的基本

目标。我联系实际,深入学生的家庭生活。引导学生从细小的言行中爱自己的家人。)

3 、“我的爱是理解的微笑”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滔滔的事故》。

(1)、先讲述小滔滔昨天回家晚了被爸爸批评的故事——如果你是滔滔,你会怎么做?——学生讲述各种各样的方法。——拿出一张纸条,让学生朗读留言条的内容。想象爸看到纸条后的反应。

(2)、演一演。设计父子第二次对话,由学生分组表演。

(3)、说一说。除了写留言条,还有哪些好的沟通方式。比如写信、通过其他家人、通过老师做工作等。

(设计思路: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相互评价,让学生真正懂得:即使家庭生活中有些烦恼和困难,哪怕是误解和矛盾,但不管怎样,大家总要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惦记,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学会正确处理家庭矛盾,学会与家人沟通的方法。)

4、我的爱还是什么?

以爱的诗为引导,引导学生学会付出爱,因为爱就在我们的身边。第四环节、填写“爱心卡”,升华亲情。

这时学生爱家的感情已空前高涨,内心有许多话都想对爸爸妈妈说。我把课前准备好的爱心卡发给学生,让他们在爱心卡写上“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再请学生上讲台投影展示自己的爱心卡,读一读。再把爱心卡片粘在黑板上的大心上。并播放歌曲《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