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集市和超市》教学设计

2025/08/31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集市和超市》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集市和超市》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集市和超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集市和超市》教学设计。本单元为开放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经常发生在生活中的贸易行为;同时增长一些生活经验,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前几册学习时也接触过开放单元,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难度不是很大。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集市和超市的生活体验。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亲身观察、参观集市和超市,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培养学生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以及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

2、在单元学习时,理解并积累有关商业用语,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与活动,使学生懂得购物应该有计划,有方法;

4、阅读《第一次买东西》,联系自己第一次购物的经历,进行交流;

5、学会购买东西,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注意语言的训练及积累,从而调动起学生表达的积极性;

6、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使学生在学习和社会交往中养成合作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认识社会,了解经常发生在生活中的贸易行为;同时增长一些生活经验,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

1、教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集市和超市;

2、学生:课前利用休息时间,深入集市和超市进行观察,并做好有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六、教学过程:

(一)、揭示单元主题,引导质疑:

组织、引导学生亲身观察、参观集市和超市;

全班交流自己在集市和超市的所见所闻,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单元主题质疑,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归类练习,积累提高:

1、交流心得,练习对商品进行简单的归类:

(1)学生在亲身参观、感受集市和超市的景象后,在4人或6人小组里进行参观心得的交流;

(2)在认识集市和超市中的商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商品进行归类的练习,从而让学生更广泛地积累、了解与学生自己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一些日常商品,如“粮食类”、“副食类”、“文具类”等等;

2、开展“量词宝宝找妈妈”活动:

(1)学生在认识、介绍各种商品时,会接触大量的、与物品名称密不可分的量词。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地广泛地接触、积累量词;

(2)开展“量词宝宝找妈妈”活动。帮助学生在游戏中,积极主动地充满情趣的进行量词与相关词语的搭配练习;

3、了解商业专用语和符号,积累词语,拓展提高:

(1)引导学生查阅有关商业道德的故事,通过演一演、说一说、讲一讲等形式让学生明白其含义及道理;

(2)了解商业专用语和符号,积累相关的词语,如:“信用卡”是指银行发给储户的一种代替现款的消费凭证等。

【点评】这个环节,先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查找的有关内容,生生互动,相互帮助,合作学习。

(三)、制定购物计划,设计购物清单。

学生与自己的父母商量制定自己的一次购物计划。通过让学生参与此项开放式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知道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购物应该有计划,明白只有和家人商量购物才能使计划更经济实效;另一方面又可以加深学生与父母的交流,体现亲情与合作,可谓“一举两得”。

【点评】此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合作中,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相关内容。

(四)、妙笔生花,感悟升华:

在仔细阅读《第一次买东西》后,学生仿照作者写到的内容,把自己的购物经历试着记叙下来。

【点评】教师引领学生走入本单元后,放手把空间还给学生,学生尽情地发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提问、理解、表达。

(五)、亲身参与,拓展延伸:

介绍自己购买的一种商品,引导学生注意应按一定的顺序,如由上到下、从里到外等来介绍。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不断升华,层层提高,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开放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完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活动反思:

本单元作为一个开放单元,在学习时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开放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完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作为教师,我们应放下教师的架子,与学生们平等的一起探究、一起学习,这样就可以体验到全新的教师角色所给我们带来的欣喜——开放单元的学习并不仅仅是一个“教”字。在活动选择时,我们应该用自己比较丰富的经验,充当学生选题的协助者、引导者;在探究过程中,我们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研究者、发现者、创造者,更是为学生铺路搭桥的组织者;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与他们一起反思,是他们的支持者、激励者;当活动的研究成果诞生后,我们又是一个真诚的欣赏者,为学生创造展示机会、体验成功快乐的建造者!

《集市和超市》教学设计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让学生对集市和超市的特点有所了解,知道购买物品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学会独立购物。

2、在对集市和超市的调查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前期准备:

1、组成活动小组开展调查活动讨论分析调查记录,提出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2、进行一次购物实践。

活动过程:

活动一:我是购物小能手

1、谈话导入

2、学生交流各自的购物过程。

3、小结:通过刚才这几位同学的交流,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购物经历都不一样。比如说地点,有的同学在超市里面买的,有的在集市上买的。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都选择到超市去买东西,这是为什么呢?集市和超市又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班的同学都当了一回小侦探,参与调查了这两个地方,现在我们请一些同学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学生分别汇报超市和集市商品的种类、摆放、营业时间及他们细心观察后的发现。)

活动二:我们的调查

1、五个活动小组的同学汇报各自的调查结果。

2、第一活动小组和第二小组的同学都认真进行调查,他们的发现不太一样,但也有相同的地方,就是他们都发现这两个地方的商品是分类摆放的。知道这些商品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吗?

3、学生讨论交流。

4、师小结。

是啊,这些售货员为了让大家能更快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把所卖的商品分类摆放。如果大家了解了商品的分类情况及摆放位置,就能给我们的`购物带来很大的帮助。

5、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对集市和超市的特点进行小结。(填写汇总表)

6、同学们都是热爱生活,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尤其是观察后还有自己的发现,真是好样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超市与集市对比,确实更为方便,购买时可以节省时间,卫生也比较好,难怪同学们都喜欢逛超市,但相对来说,价钱也会稍微高一些。因此,同学们在购买东西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地点。

活动三:购物知多少

购物时除了要选择恰当的地点外,还需注意些什么呢?

1、学生讨论购物时应该注意什么?

2、学生发言。

3、针对板书列表进行总结,全班齐读购物注意事项。

1)、要选择恰当的地点;

2)、注意索取发票及购物小票;

3)、购买食品时还应注意查看商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不要买三无产品,即无厂名、厂址、标识。

4)、在集市上买东西要到固定摊位买,一旦发生问题可以直接找到人。

5)、购买商品时,要看清商标上的价格,在商品实用、价格相仿的情况下,要挑选质量过关、造型美观的商品。

活动四:活动延伸

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了如何进行购物,相信同学们都学有所得。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再进行一次购物实践。

教后反思:

确定这个主题源自于三年级语文的开放单元《集市和超市》,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很感兴趣,而我校又靠近张林菜市场,在校门口有一个较大的集市以及一些小型的超市,这是个很有利的条件,所以我决定把集市和超市这个内容挖掘出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题材。在活动中我尽力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进行一次购物实践,同时以小小侦探家的身份分组对集市和超市进行调查,让学生通过调查对集市和超市的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交流购物时的一些注意事项,让学生在调查及购物活动中学会一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借以培养他们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感情。

在课堂上,学生都能畅所欲言,把他们在调查中的发现及购物时的一些切身体会与同学进行交流。但由于我对这堂课的目标定位不是很明确,导致不能很好地把握课堂的一些生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

《集市和超市》教学设计 篇3

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集市和超市的定义、特点以及运营模式;理解集市和超市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掌握基本的购物技巧和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明白不同的购物方式背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体会生活的便利性和科技的发展进步,树立节约资源、合理消费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购物场景引出集市和超市的概念,引发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二、新课讲授

集市介绍:

通过图片展示、案例分享等方式,讲解集市的历史沿革、经营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超市介绍:

同样采用直观生动的方式,介绍超市的.产生背景、运营模式、商品分类、服务设施等内容,对比其与集市的不同之处。

三、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购物活动,分别体验集市和超市的购物过程,引导学生从环境、商品、价格、服务等多方面进行比较,记录并总结各自的优缺点。

四、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围绕“集市与超市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如何在购物过程中做到理性消费、节约资源”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鼓励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

五、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集市和超市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购物场所,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同时倡导绿色健康、节约环保的消费理念。

六、课外拓展

布置家庭作业,如让学生调查家族成员更倾向于哪种购物方式,并尝试解释原因;或者设计一个理想中的集市或超市模型,提升学生实践创新思维。

《集市和超市》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集市和超市的概念、起源与发展,理解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通过对比集市和超市的运营模式、商品种类、交易方式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观看、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直观感知集市和超市的特点。

(2)组织角色扮演或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集市和超市的购物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经济消费观念,理解市场经济下不同业态的发展变化。

(2)通过对集市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理解现代超市对便利生活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1、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同学们平时在哪里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引入课题,然后简单介绍集市和超市的基本概念。

2、新课讲解

(1)集市篇:

借助图片、文字资料介绍集市的由来、特点(如开放式环境、货物多样、价格协商等),并讲述集市在我国传统生活中的地位和文化意义。

(2)超市篇:

播放超市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超市的布局、商品分类、自助结账等特点,讲解超市相对于集市的优势(如一站式购齐、明码标价、便捷服务等)。

3、对比探究

分组讨论:集市与超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各自存在的价值。要求各小组完成思维导图,并进行分享交流。

4、实践活动

组织模拟购物活动,一部分同学扮演集市摊主,一部分扮演超市员工,其余同学则作为消费者进行购物体验,以加深对两者运作模式的理解。

5、总结升华

引导学生全面认识集市与超市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树立尊重传统、拥抱现代的生活态度。

三、课后作业

让学生以日记形式记录并对比自己在集市和超市购物的体验,思考未来零售业态可能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