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郊游》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郊游》(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郊游》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理解歌曲ABA结构,理解歌词内容,学会演唱歌曲。
2.能用“欢快跳跃”和“抒情连贯”两种歌唱方式来表现歌曲的不同内容。
3.愿意参与活动,感受郊游活动、同伴之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音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歌曲ABA结构,感知A段音乐的欢快和B段音乐的优美。
难点:学习用跳跃、连贯的歌声演唱歌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受音乐旋律。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天气怎么样?在这样的春天里,老师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郊游。”
“今天老师带来的歌曲,唱的就是郊游的事情,小朋友们来听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
二、理解歌曲内容,感知歌曲的结构和性质。
1.(播放歌曲),幼儿听音乐,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你们听到了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⒉小朋友们是怎么去郊游的'?你们去郊游看到了些什么呢?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你们知道什么叫锦绣?(锦绣的意思是很多漂亮的景色在一起)
3.出示节奏图谱,为第二段歌曲做铺垫。
4.教师示范歌曲,幼儿试唱。
“小朋友们,你喜欢歌曲里的哪一句?你能试着唱一唱吗?”
“小朋友们一起来唱一唱。”
5.“老师很喜欢这一句,我也想唱一唱,你们也来唱一唱!”
6.“你们有那一句没有听清楚?哪一句唱起来有困难?
三、大家一起去郊游
⒈教师带头以邀请游戏的形式,连续邀请幼儿手拉手地边唱边表演。
⒉在演唱歌曲前,先找到一个小朋友拉好手,然后一起唱“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唱完一遍后,赶紧再邀请一名幼儿,手拉手边唱边走。不断反复演唱这段歌词,知道所有幼儿均被邀请到。
四、活动延伸:
教师带幼儿边唱边出场,让幼儿在音乐区继续大胆创编动作。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郊游》 篇2
设计意图
歌曲《郊游》曲调流畅、轻快从容,来源于幼儿生活。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带幼儿进入郊游的情境中,再现了幼儿生活中外出游玩的生活经历。在活动中感受郊外美丽的景色帮助幼儿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活动目标
(一)理解歌曲ABA结构,感知A段音乐的欢快和B段音乐的优美。
(二)学习用跳跃、连贯的歌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图谱、音乐磁带。
经验准备:有过郊游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我和朋友去郊游,初步感受音乐旋律。
1.今天,幼儿园的小朋友要一起去郊游,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郊游吗?郊游就是出去旅游。那现在就请你邀请你的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去郊游吧。
2.(播放歌曲磁带),幼儿自由结伴,听音乐手拉手,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二)理解歌曲内容,感知歌曲的结构和性质。
1.有许多小朋友也手拉手去郊游,我们来听听,小朋友们去郊游看到了什么?(完整听歌曲一遍)
2.小朋友们是怎么去郊游的?他们去郊游看到了些什么呢?(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你们知道什么叫锦绣?(锦绣的意思是很多漂亮的景色在一起)
3.出示图谱,理解歌曲。
(1)我把这首歌曲画了下来,请你们看着图谱再来听我唱一遍歌曲吧。(范唱。)
(2)你们看懂了吗?小朋友是怎么去郊游的?(请幼儿说一说)
(3)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把小朋友们出去郊游的事一起来说一说。
4.刚才你有没有听出来这首歌曲有几段吗?(三段)哪两段是一样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那这首歌你觉得哪里是很快乐的,唱起来应该是跳跃、活泼的,哪里听起来是很优美的、温柔的,唱起来应该是轻柔的、缓慢的?
5.第一段和第三段讲了小朋友去干什么?(郊游)那去郊游的时候心里怎样?(高兴、开心等)那我们唱的时候该怎么唱?用很欢快跳跃的声音唱。
6.那中间第二段是在欣赏美丽的景色,欣赏景色的时候我们要慢慢地走,慢慢地看,那我们唱的时候也要慢慢地,用很优美的声音演唱。
7.带领幼儿一起轻松欢快地演唱,感受与朋友一起郊游的快乐情绪。
(三)大家一起去郊游
1.教师带头以邀请游戏的形式,连续邀请幼儿手拉手地边唱边表演。每增添一个幼儿,歌曲就重复唱一遍。
2.请四名幼儿带头。在演唱歌曲前,先找到一个小朋友拉好手,然后一起唱“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唱完一遍后,赶紧再邀请一名幼儿,手拉手边唱边走。不断反复演唱这段歌词,知道所有幼儿均被邀请到。
3.请幼儿两两结伴,共同演唱歌曲。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郊游》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按图谱有控制地演奏。
2、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
3、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乐曲图谱、铃鼓、双响筒、圆舞板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
1、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
师:“刚才这歌曲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结构的歌曲吗?什么是ABA?(前面和后面的乐曲是一样的结构)现在我们请个小朋友说说A段做了什么动作?怎么做的?
师哼唱,请一个幼儿示范。
二、引导幼儿看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1、观看A段图谱:我们先看A段,上面有什么?(脚印、手)表示什么?(可以踏脚和拍手)你怎么用这些动作表现节奏?(请一幼儿示范)全体幼儿学习A段的节奏型。
2、分析B段节奏型:这是什么符号?(出示波浪线)可以怎么表现?(摇或晃的动作)请一幼儿示范。
3、引导幼儿发现结束句不同的地方。
师:后面的A段和前面的A段是一样的,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请小朋友来示范一下可以怎么做?(全班幼儿练习一次)
4、视情况而定:哼唱,幼儿做动作一次或跟着音乐做动作一次。
三、启发幼儿探索乐曲的配器方案
1、启发幼儿说说乐器特点。
师:“瞧,我请来了三种乐器(出示铃鼓、双响筒、圆舞板),你们说说,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铃鼓:可以拍、摇、晃。比较抒情;双响筒:高低音,像脚步;圆舞板:声音短促)
2、为乐曲配器。
师:“你们觉得A段适合用什么乐器呢?A段适合用双响筒;(贴上双响筒的图标)B段的比较抒情,适合用什么乐器?(铃鼓)最后的部分我们要让歌曲更热闹些,可以怎么做?(用上全部的乐器)
四、幼儿尝试用乐器演奏
1、师哼唱,让幼儿学习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
师:“请小朋友轻轻地请出小乐器,我们试试用乐器演奏一遍吧。请认真看图谱,注意什么时候要轮到哪种乐器演奏。”
2、指出演奏的不足,连贯地演奏一遍。
3、跟着音乐,看图谱完整地演奏1—2遍。
师:“我觉得小朋友可以听音乐来演奏了,我们来试试吧。”
4、幼儿看指挥演奏1—2遍、
师:“小朋友真棒,现在我有个更难的,请小朋友不看图谱,眼睛看着老师的指挥,把乐曲演奏一遍,可以吗?”
五、结束活动
师:“请小朋友带好自己的小乐器,不发出声音,到教室轻轻地放好小乐器吧。”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郊游》 篇4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引导幼儿用乐器表现音乐,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感受乐曲中的欢快和抒情,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和对春天美的感觉。
二、活动准备
1.会唱歌曲。
2.乐器(小铃、串铃、木鱼)。
三、活动过程
(一)歌曲《郊游》
T:秋天来了,让我们出去走走,去郊游,用歌声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唱出欢快和抒情的对比感觉。)
(二)动作表现《郊游》
L集体动作表现歌曲节奏
T:郊游真开心,有时拍手有时拍腿,看到悠悠白云时手伸得高高的指给大家看。 (引导幼儿配合旋律,用动作表现节奏。) .
2.分组动作表现歌曲节奏
T:去郊游要请老师走在前面,小朋友跟在后面,导游为我们介绍风景。老师在前面拍手,小朋友跟在后面拍腿,导游带我们去看白云(拍手和晃手)。(幼儿分组担任角色,动作表现属于自己角色的节奏。)
(三)乐器表现《郊游》
1.为角色配器
T:小乐器也想和我们一起去郊游,有小铃、串铃和木鱼,听听它们唱歌的声音为老师选一个乐器为小朋友和导游也选一个乐器。(引导幼儿根据音乐为老师、导游和自己选择合适的乐器。)
2.乐器表现
T:带上你的乐器跟着音乐去郊游。听音乐分组操作乐器,老师指挥。
T:换一个角色,换一种乐器试一试。(交换乐器再次演奏。)
操作提示:
为三个角色找乐器时,老师可引导幼儿根据角色需要配上合适的乐器。例如:老师走在前面用小铃让后面的小朋友知道前进的方向,在郊游时跟着老师不迷路;’为小朋友选择木鱼,因为木鱼的声音“的笃的笃”就像在走路;为导游选择铃鼓,摇奏的时候就好像白云在天上飘过。用生活经验解释配器,为抽象的声响赋予情景,既便于幼儿操作,又能增强幼儿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