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教案

2025/09/04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案 篇1

一、课文说明

蜗牛是一种常见的小动物,容易捕捉,好观察,易于饲养,学生从小就很喜欢它们,经常拿它们玩,有不少关于蜗牛的感性经验。通过观察、饲养蜗牛,可以使学生对蜗牛的外形、运动方式和生活习性有进一步的认识,并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饲养动物方面的动手能力。

本课与《鸽子和鹰》、《猫和兔》构成本册的“动物”教学单元;从能力培养来看,可以归为“观察”的系列。

课文是按照捕捉、观察(外形、运动、吃食)、饲养的思路编写的,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课前活动——捉蜗牛。图中所示,在潮湿的墙角和树上可以找到蜗牛。通过捉蜗牛,可以使学生了解蜗牛生活在什么地方,并为本课准备教学材料。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外形。从蜗牛的外形图中可以看到,蜗牛的身体很柔软,背面有一个灰色或褐色的螺旋形的壳,腹面有扁平宽大的腹足,身体的前面是头;头上有两对伸缩自如的触角,前一对触角较短,后一对触角较长,长触角的尖端有眼。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把看图和观察实物结合起来。

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观察的重点是蜗牛怎样利用腹足缓慢地爬行。课文中的照片是几个学生正在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蜗牛爬行的情景:把蜗牛放在手指上,观察蜗牛爬行的姿态,感觉腹足的柔软,腹部(足腺)分泌物的湿润粘稠;把蜗牛放在玻璃片上,观察蜗牛爬行的姿态和腹足的样子;把蜗牛放在一根细线上,观察它怎样沿着细线爬行。教学时,还可以启发学生想出更多有趣的方法,如观察蜗牛能否沿横着的线爬行,蜗牛能否在刀刃上爬行,蜗牛一分钟爬行的距离是多少等。

第四部分指导学生观察蜗牛吃什么。在蜗牛的周围放上一些蔬菜、水果、米饭、馒头等,观察蜗牛吃哪种食物。通过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蜗牛在吃食方面的一些特点,学习如何观察动物的食性,并为饲养蜗牛打下基础。

第五部分教给学生如何养蜗牛。图中所示,要把蜗牛饲养在一个既能通气又不让蜗牛跑掉的容器里,在容器里放上潮湿的沙土,在沙土上放一些树枝和蜗牛爱吃的食物,把容器放在不被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布置一个适于蜗牛生活的环境。教学时,还可以根据蜗牛的生活习性和饲养的经验,改换其他方法。饲养蜗牛的活动,要在课后进行,并设法使学生能坚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二、目的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蜗牛的外形、运动方式和吃食情况,学习饲养蜗牛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饲养方面的动手能力。

三、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蜗牛、大口瓶、沙、纱布、线。

教师准备:

分组观察所用的材料——蜗牛(供没有捉到蜗牛的学生观察)、水槽、玻璃皿、温水、玻璃片、线绳、西瓜皮、黄瓜、菜叶、馒头渣、米饭粒、肉皮、树叶等,蜗牛身体各部分名称图。

蜗牛适于在温湿的环境中生活,为了在上课时能观察蜗牛,可以在课前把蜗牛放在玻璃皿(或塑料盒)里,再把玻璃皿浸在温水中,不一会儿,蜗牛的头就能从壳中伸出来。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带来的蜗牛。

2.谈话:你们在什么地方捉的蜗牛?蜗牛又叫什么?在这节课里,我们学习一些关于蜗牛的知识。(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观察蜗牛身体的外形

(1)讲述:我们先来观察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的。观察的时候,应该先看一看它的身体外面长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还可以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然后看看它的身体是软的还是硬的,是什么颜色的,头部长有什么?

(2)分组观察。

(3)汇报观察结果:

(大多数低年级学生还不能全面地说出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的,通常只能说出一方面或两方面的特征,因此,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应进行引导和提示,采用分步汇报的形式。蜗牛的腹足在它的身体下面,学生一般不会进行观察;“腹足”这个词也比较生僻,可在观察蜗牛的运动时再教给学生。)

(4)教师小结:(出示蜗牛身体各部分名称图)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知道,蜗牛有一个柔软的身体,背上有一个螺旋状的壳,很硬;头上有两对触角,在长触角的尖端长着很小的眼。

2.指导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

(1)谈话:你们看过爬行着的蜗牛吗?它怎样爬?

(2)讲述:下面我们来观察蜗牛的爬行,重点是看它靠身体的哪个部位爬,怎样爬,爬行的快慢怎样。观察的时候,可以把蜗牛放在玻璃上,从蜗牛身体的下面看。

(3)分组观察。

(4)汇报观察结果。(在汇报过程中教给学生“腹足”这个词。)

(5)教师小结:通过观察我们知道,蜗牛是靠腹足爬行的,爬行得很慢。

(6)游戏

①谈话:我们已经知道蜗牛能在墙、树、玻璃上爬,蜗牛能拖着重物爬吗?

②讲解: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蜗牛负重爬高。像课本中的照片那样,把一个钥匙挂在蜗牛的壳上,将蜗牛放在立着的铅笔上,观察蜗牛能不能拖着钥匙往上爬。

③学生分组做游戏。

④教师小结: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可以知道,蜗牛的腹足本领很大,不但可以在很多物体上爬行,还能拖着重物爬行。

3.指导学生观察蜗牛吃食

(1)谈话:

①蜗牛吃什么?

②我们怎样知道蜗牛吃什么,不吃什么。

(2)讲解:我们要想知道蜗牛吃什么,不吃什么,可以把各种食物——黄瓜、西瓜皮、菜叶、馒头片、米饭粒、树叶、肉皮等,放在几只蜗牛的.周围,观察蜗牛爬向哪种食物,吃哪种食物。

(3)学生分组观察。

(4)汇报观察结果。

(汇报时,可以展示被蜗牛咬过的食物,还可以把各组观察的情况进行统计。)

(5)小结:通过以上观察我们可以知道,蜗牛吃植物性的食物。

4.指导学生学习养蜗牛

(1)谈话:蜗牛是一种很有趣的动物,我们把这些蜗牛养起来,在课后继续观察好吗?你们知道怎样养蜗牛吗?把蜗牛放在什么容器里养?喂什么食物?注意什么?

(2)讲述饲养蜗牛的方法:

①找一个大木匣或大口瓶等容器,在容器内放半瓶沙,往沙中洒一些水,使沙潮湿。

②把蜗牛放进瓶里,在瓶里放一些蜗牛喜欢吃的食物,在瓶口扎一块纱布,把瓶子放在遮阴处。

③经常给沙喷水,保持瓶内湿润;经常喂食;经常清除蜗牛吃剩下的食物和它的粪便,过一二周换一次沙,以保持蜗牛生活环境的清洁。

(3)学生操作。

巩固

1.教师简单概括本课教学内容

2.提问:蜗牛身体是什么样的?

蜗牛靠身体的哪个部分爬行?

蜗牛吃什么食物?

布置作业

养蜗牛,在饲养过程中继续观察蜗牛的生活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五、课后小记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和学习诗歌的内容。感受我们的祖国真大。

2、引导幼儿了解祖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

3、幼儿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1.中国地图一幅。

2.小图片:小房子、冬爷爷、雪花,春姑娘、花。滑雪、游泳、围着火炉吃西瓜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这些天我们看见大街上、商店门口都挂上了红旗,你们知道是为了迎接什么日子的到来?

我们幼儿园大厅里的生日大蛋糕是为谁准备的?

我今天把我们的祖国妈妈请来了。

2、出示中国地图,感知我们祖国地域辽阔。

(1)让幼儿了解中国地图,知道自己生活在祖国妈妈的怀抱里,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请幼儿在地图上找找自己居住的地方。

(3)通过地图和现实距离比较感知祖国地域之大。

(4)认识地图四个不同的方位的名称。

3、运用小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祖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

(1)教师在地图的相应位置贴上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小图片。利用带幼儿旅行的情境,让幼儿逐句学习诗歌。

(2)讨论:

a北方有谁的家?它给人们带来什么?为什么十月就飘大雪花?

b谁住在的南方?南方为什么一年四季盛开鲜花?

c在同一个时候,南北方的孩子在干什么呢?

小结:我们的国家很大很大。南方和北方在同一时间里气候不一样,北方很冷,南方很温暖。

(3)现在我们把这些小图片编成一首诗歌,题目是:《我们的祖国真大》

4、幼儿欣赏诗歌。

(1)教师结合小图片,用甜美、自豪的语气朗诵诗歌。

(2)提问:你觉得诗歌有趣吗?什么地方有趣?

(3)和老师一起朗诵诗歌。

5、运用多种方式学习朗诵诗歌。

(1)看着小图片,跟着教师朗诵诗歌。

(2)全体幼儿起立,跟随教师边做动作边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延伸活动:

幼儿在地图上寻找诗歌中的内容。

幼儿园教案 篇3

目的:

1、在爬爬滚滚、找找猜猜、玩玩说说中发现地毯下面的机密。

2、感受与同伴一同玩的乐趣。

准备:

1、地毯一块,上面掩盖一块大布,布上有需求用各种办法开启的洞口,布下藏有各种玩具和生活用品。

2、生活用品若干,如百洁布、浴花、硬刷子、响声玩具、硬球、软球等。

3、鸡、兔、猫的大幅画片。

过程:

活动一

一、爬爬滚滚

1、教员和宝宝在大布上自在爬、滚2~3分钟,引导宝宝说说身体的什么部位碰到了东西。

师:哇!我碰到什么东西了。宝宝,你们的身体有没有碰到东西?

2、我们的身体(能够详细说出身体的某个部位)碰到了东西,那是什么东西呢?我们一同去找找吧!

二、找找叠叠

1、教员和宝宝一同在大布上找洞口,重点察看宝宝开启洞口的办法。

师:宝宝,你们都找到了什么?

2、宝宝各自拿着找到的东西玩玩、说说,教员适时与宝宝一同说说找到的是什么东西,能够派什么用场。

3、教员和宝宝一同再去找大布下的东西,让宝宝重复感受开启洞口的不同办法,并说说找到了什么。

4、宝宝把找到的东西放入旁边的盒子里,教员视状况请求宝宝分类摆放。

师:宝宝的身手真大,找到那么多东西,我们如今把它们送回家。

5、教员和宝宝一同把大布叠好。

活动二

一、爬爬滚滚教员和宝宝在地毯上随意玩、爬2~3分钟。

师:咦!大布的下面是什么呀?(地毯。)我们再到地毯上玩吧!宝宝玩累了休息一会儿吧!

二、猜猜卷卷

1、(教员率领宝宝来到地毯前面)哇!我仿佛听到了声音。你们听见了吗?我们一同去找找吧!

2、教员先卷开地毯的一小局部,显露小鸡的脚,让宝宝猜猜、说说是什么,然后一同卷地毯显露小鸡加以考证,引导宝宝学学小鸡的动作和叫声。

3、教员和宝宝一同卷地毯,显露小兔的耳朵,让宝宝猜猜、说说是什么,然后一同卷地毯显露小兔加以考证,引导宝宝做做小兔的动作,尝试说说小兔的特征。

4、教员和宝宝一同卷地毯,显露小猫的尾巴,让宝宝猜猜、说说是什么,然后一同把地毯全部卷起来,显露小猫,引导宝宝学小猫的叫声和老鼠的动作。

5、能够依据需求给动物喂食。

提示:

1、依据孩子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时节,教员能够在布袋里放置不同材质的玩具和生活用品,在地毯下放些孩子熟习和喜欢的动物图片。

2、假如孩子对卷地毯的动作感兴味,能够在活动延伸局部让孩子再卷一次。

评析:

"地毯下的机密"是一个综合活动,其宗旨是让孩子在爬爬滚滚、找找猜猜、玩玩说说中,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这个活动中,我们能够看出教员十分熟习孩子的身心开展特性,如组织爬、卷地毯等活动,满足孩子喜欢模拟和反复游戏需求。教员所选用的资料既贴近孩子生活,又需调动孩子的原有经历,具有一定的应战性。教员设计的活动内容和办法契合孩子的学习特性,且特别关注活动过程中的细节处置。如大布上有需求用不同办法开启的洞,孩子能够摸摸、看看、讲讲;地毯下的动物图片能够适时改换,便于孩子反复游戏。在活动中,教员与孩子共同游戏,氛围调和自然。孩子从中体验到快乐,取得了开展。

幼儿园教案 篇4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搭积木》这节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基础上,让学生摆一摆、推一推、搭一搭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来了解它们的特征。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爱玩,好动,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我创设了多种教学情境,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新理念,让学生真正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探索的乐趣。 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环境,进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无限热情,将紧张的学习过程 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例如:在课的伊始,由圣诞老人给孩子们送礼物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学生迫切地想知道都有哪些礼物,从而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有,在学生动手摆一摆时,我以平等的身份来和同学们做游戏,师生融为一体,关系非常融洽,学生感到很愉快。在“推一推”

环节中,我做了手偶—兔博士,让学生和兔博士打招呼,并向它介绍朋友,这样课堂氛围不仅活跃起来,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感受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生活与数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收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四种形状的物品。同学们找来了许多东西:牙膏盒、醒目瓶、露露瓶…可见,学生们能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辨出这四种形状来,但里面还存在知识性的误差:醒目瓶是圆柱吗?当时由于我的疏忽,未能及时纠正。

这节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如:有位同学说:能滚的就是球。轮胎能滚,它是球吗?当时我没有给予指正。课后查找了一原因:在这一环节上,我备课备得不够充分。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由于备得不够详细,心里没底,心情就紧

张,从而未能很好的倾听学生的想法。

2、整节课的教学评价比较单一,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之间互评。

3、教师今后要学会倾听,以便提高自身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

4、媒体运用还有些欠缺。作为青年教师,今后还要多加练习,更好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