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资料:
圆的周长(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一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圆周率的好处.
3.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初步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好处.
教具学具:
1.学生准备直径为4厘米、2厘米、3厘米圆片各一个,线,直尺.
2.电脑软件及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谁能说说什么是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指幻灯图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问:这些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2.指实物图片(圆)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问:什么是周长?
出示:平面上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想一想:什么叫元的周长
出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3.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能)
4.指实物(用铁丝围成的圆)问: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5.用拴线的小球在空中旋转画圆.问:你能测量它的周长吗?
回答:不能.
想一想圆的周长都能够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吗?(不能)这样做也会不方便、不准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计算圆的周长呢?这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想一想圆的周长可能和哪些部分有关?(半径或直径)再看电脑演示(半径不同周长不同)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或半径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同学们测量手中圆片的周长(用线或滚动测量),再和直径比一比,看谁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四、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五、统计测量结果.
观察表中数据,想一想发现什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任何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吗?
六、电脑出示:
(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它们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谁明白我国历史上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谁?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3倍多多少?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63页,默读“其实”到“π≈3.14”.以及“你明白吗?”
七、看书后回答问题:
1.什么叫圆周率?
2.你明白是谁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吗?
师: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祖冲之就已经把圆周率精确到了7位小数了,他的发现比外国数学家早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是何等漫长的时间啊!为了纪念他,科学家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脉命名为祖冲之山,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3.明白了圆周率,还需明白什么条件就能够计算圆的周长?
4.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r表示半径,π表示圆周率,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就应怎样表示?
此刻你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下面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决定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决定:
1、π=3.14()
2、只要明白圆的直径或者半径,就能够明白圆的周长()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求下面圆的周长:(见课件)
师:十分不错,大家基本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我们能够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下面看例题1:
八、出示例1:
一辆自行车车轮的'半径是33厘米。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多少米?小明家离学校一千米,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C大约转了多少圈(π取3.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请同学们想一想:车轮滚动一周的距离实际指的是什么?
解:c=0.33单位:米
c=2πr1000÷2=500(圈)
=2x3.14×0.33
答: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500圈。
=207.24(cm)
≈2(米)
答: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2米.
九、课堂练习:
(一)应用题:
1.一张圆桌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的周长是多少米?
2.摩天轮的半径是5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转过多少米?
3.汽车轮胎的半径是0.3米,它滚动1圈前进多少米?滚动1000圈前进多少米
(二)选取填空:
1、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距离是求车轮的()
A.半径B.直径C.周长
2、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
πC.3
3、大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小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A.大于B.小于C.等于
十.思考: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它的半径或直径呢?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直径=圆的周长÷圆周率
半径=圆的周长÷圆周率÷2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想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系绳的小球。
学具准备:塑料圆片、正方形纸板、圆规、剪子、直尺、细绳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复习正方形的周长。
①复习周长的意义。什么叫周长?(学生汇报后,课件演示周长的意义)。
②复习正方形周长的意义。(课件演示小花狗围着正方形跑一圈正方形的周长闪动红色)要求小花狗所跑路程,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
2.揭示圆的周长。
(1)(课件演示小白狗围绕圆形跑一圈圆形的周长闪动黄色)要求这只小白狗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又是求这个圆的什么?(圆的周长,揭示课题)你能说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吗? (教师完成板书,学生读书)
(2)同位用自己带来的圆形实物互相口述圆的周长。
二、探索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问: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圆的周长,那么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 可以用什么工具来测量?
①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测量工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测量你手中圆的周长并做好填表记录,(边量边交流测量方法)让我看哪个小组做得最棒。(教师巡视操作过程)
周长(C)直径(d)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
②请四人小组上台演示操作过程,边操作边说方法。
2、探索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课件演示填表)
(1)请同学们看屏幕的表格,认真观察比较一下,想一想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
(2)讨论:究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小组汇报)引出圆周率
任何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板书)
3、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1)师:科学家的大量准确测量和精确计算得出,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这个固定不变的数叫什么?请自学99页第二自然段。(叫做圆周率)什么叫圆周率呢?用哪个字母表示。谁能说一说(指导读写π。)
(2)了解圆周率的历史。(课件演示圆周率的历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关于圆周率还有一段历史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99页下面小的方字,想: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方面做出了什么贡献?这个结果比外国数学家得到这个结果整整早了一千多年,可见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外国数学家利用计算机已经计算到小数点后一亿多位,我国现在又落后了。哪我们还有机会超过外国人吗?没错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将来一定会让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3)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师:通过刚才的探索,我们已经知道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了,你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吗?(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那么要求圆的周长,你必须知道什么?(直径或半径)你会求吗?
4. 应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简单的应际问题。
出示例1(学生自学并独立完成)。教师检查自学情况,请一名同学上台板演。教师评点。
5看书、质疑
(1)若将例1的直径改为半径,会求它的周长吗?
(2)及时反馈,完成第100页(练一练1、2)。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下面的说法对吗?并说明理由。
(1)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
(2)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3)π=3.14()
2.解答练习二十一第2题(课件演示)
3.测量一圆形实物直径,计算它的周长。
4、扣展练习
(1)画一个周长12.56厘米的圆
(2)思考题。(课件出示两只蜜蜂分别在一个大圆和两个小圆上走一圈)大圆的周长和两个小圆的周长之和同样长吗?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学生互评。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谁的表现最佳?
板书设计:
圆 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任何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圆周率)
例1、一块圆形铝片的直径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测量结果记录、计算器、直尺、直径不同的圆片、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同学们想看吗?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学校的直径是9米的圆形水池,为了同学们的安全,学校要在水池的周围安装上护栏,需要多长的护栏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师: 我们看这个水池的边沿是圆形,安装护栏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如果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这个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
师:这节课我一起研究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1、圆的周长含义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个圆,谁能看着圆再说一说什么是圆的的周长。
师: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的周长。
2、测量圆的周长 师:怎样才能知道圆的周长是多少呢?师: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片,你能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吗? 生测量活动,师巡视。
师: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还有不同测量的方法吗?
师多媒体演示。
我们可以在圆片上作个记号,然后把圆片沿着直尺滚动一周,这样就测量出圆片的周长大约是31.5cm。
我们还可以用绳子绕圆片一周,作好记号,然后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得到了圆片的周长也大约是31.5cm。
师:现在同学们都会测量圆的周长了,我们再来看圆形水池,请看大屏幕。请你用刚才的测量方法测量出水池的周长。
生:用绳子量出水池的周长。
师:水池那么大,用绳子子测量太麻烦了,滚动就更不行了。
师:有没有比测量更科学、更简便的方法呢?
生:计算
3、探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①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师: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呢?
师: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怎么计算?
师: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怎么计算?
师 :同学们看,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都需要一定的条
件,计算圆的周长也一定需要(条件),那这个条件可能是什么呢?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一下。
师:如果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又有什么关系呢?
师 我们再来看,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条件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条件边长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们看,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都与它们的条件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我们可以猜测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也存在着(倍数关系)。
这个倍数会是几呢?同学们来猜测一下,这个倍数大于几
生1:大于2;
生2:大于3;
生3:大于4;
师: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你从图上来看,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会大于几。
生:直径把圆平均分成了2份,半个圆的曲线的长比直径长,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一定大于2。
师: 有理有据。我们再来看,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会小于几呢?
生猜并说理由。
师:这个问题有点难,老师来作个辅助图形,请看大屏幕。
(师多媒体演示圆外切正方形)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直径相等,正方形的周长是直径的4倍,而圆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小,所以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小于4。
师:你真聪明。通过同学们的猜想、交流,我们知道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并且这个倍数在2和4之间,到底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呢?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求出来呢?
生:计算。
师:好,就用同学们这个办法来求。先测量出几个直径不同的圆片的周长,再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来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
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来量一量,算一算,把计算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计算的时候可以请计算器帮忙。 (小组活动,师巡视。)
师:一定注意要测量准确,减少误差。
(集体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计算结果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说并展示结果)
师:请同学们来观察这些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有什么特点。
生:都比3大一点。
师: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实际上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板书:圆周率)大家看用这个字母表示,(板书π)。
师:会读吗?(板书pài)
师:一起读,用手在桌子上写几遍。
师:会写了吗?
师:π就是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它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再看同学们计算的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为什么都不一样?
生:测量不准确。
师:很会分析问题,我们计算出的这些商都不一样,是因为测量有
误差造成的。
师:老师这里有关于圆周率的历史资料,同学们想看吗?
师:请看大屏幕。(解说:古今中外,有许多数学家研究圆周率。其中,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约在1500年前,计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小数的人。比国外数学家得到这一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1000年。)
师:有关圆周率的历史资料还有很多,如果有兴趣,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查阅好吗?
师:好了,通过同学们的猜想、测量、计算,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知道了直径,怎么计算圆的周长。
生:圆的周长等于圆周率乘直径。
师:如果用字母C表示,那么C=?
(板书C=πd)
师:如果知道了圆的半径,我们还可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板书:C=2πd)
师:这两个公式都是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利用它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由于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的时候,一般取两位小数。(板书:π≈3.14)
三、实践应用:
师:现在我们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
1、师:请看大屏幕,请你来算算在水池的周围安装护栏需要多长的护栏。生算,集体交流。师评价。
2、老师还有一题,请看大屏幕。(生读,试做,集体交流。)
3、判断题
4、思考题
四、小结。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 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准备
一元硬币、圆形纸片等实物以及直尺,测量结果记录表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起猜想:
(一)激发兴趣
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三)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
2. 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 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
(四)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 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
化曲为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如果不能那怎么办呢?
5.明确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五)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讨论并回答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4.小结并继续设疑: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实际动手,发现规律:
(一)分组合作测算
1.明确要求:
圆的直径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填入表格里。
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算之前考虑好怎样合理的分配任务。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厘米) 圆的直径(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3.集体反馈数据(选取3~4组实验结果,黑板板书展示)
(二)发现规律,初步认识圆周率
1.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是直径的几倍?
板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三)介绍祖冲之,认识圆周率
1.这个倍数通常被人们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对这个倍数进行过精密的测算,他最早发现这个倍数确实是固定不变的,知道他叫什么吗?
3.这个倍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把圆的周长分成若干份。分的份数越多,正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最终通过计算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计算圆周率。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不但在当时是最精密的圆周率,而且保持世界记录九百多年……)
4.理解误差
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
5.解答开始的问题
现在你能准确的判断出小黄狗和小灰狗谁跑的路程长了吗
(四)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 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
板书:圆的周长 = 直径× 圆周率
C =πd
2. 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板书:C =2πr
追问:那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半径的多少倍
、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判断并说明理由:π = 3.14 ( )
2.选择正确的答案:
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法正确是:()
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b.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c.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3.实际问题:老师家里有一块圆形的桌布,直径为1米。为了美观,准备在桌布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请问,老师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
、课外引申,拓展思维
如果小黄狗沿着大圆跑,小灰狗沿着两个小圆
绕8字跑,谁跑的路程近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5
【微课简介】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一课是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个知识点,适用于对圆的各部分名称已有初步认识并将学习计算圆的周长公式的学生学习。在这个知识点学习中,学生应用互动软件《圆的工具》辅助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对比、分析、概括出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背景】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是关于圆的知识学习中的一个重难点,理解圆的公式推导过程是帮助学生学习圆周长公式的关键。由于本班学生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体现出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于是将公式推导这一部分设计为学生应用互动学习软件,在预设的任务中以同桌俩俩合作和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这样的自主学习活动更注重于学生学习内容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积极地去探究,通过“再发现”、“再创造”,建构数学模型,从而对所获得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而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则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高了学习效率,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个知识点。为了突破这个知识的重难点,应用学习互动软件《圆的工具》辅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用交互工具建构数学模型,应用对比、分析、概括等去解决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能力发展。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是六年级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在学生的知识系统中,对于圆的各部分名称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要学生借助学习软件,在给出的任务和要求中自主探究完成实验活动,从而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难点】
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探究法。
【学习环境与资源】
1、学生分组,每一组至少有一台联网的计算机。
2、探究工具软件《圆的工具》
3、学生探究活动纸
【教学过程】
这一环节主要是进行实验探究,构建模型。
一、出示实验任务,提出实验要求。
1、把用来记录探究数据的学生活动纸分发给学生。
2、介绍实验软件:圆的工具
3、出示探究活动一的任务:
二、学生应用软件开展数学实验
1、同桌合作,轮流进行操作和记录;
【软件使用说明】
2、四人小组进一步协作整理数据,发现规律;
学生应用软件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将相关数据填入活动报告单,小组进行汇报交流,获得结论。
当学生在完成作业纸时,根据需要可引导学生。例如,当问“圆的直径和周长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会不会随着周长的'变化而变化”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出圆周率是固定的一个数值,从而对圆周率有一定的认识,并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讨论并归纳:“根据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如何用半径算出圆的周长?”
这样的过程将探索圆周率的过程简单化,借助现代化技术提高了课堂效率,丰富了学生对圆的认识和理解。
3、组间分享:通过组间的汇报,相互补充各组的发现,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圆周率。
三、建构数学模型
1、通过实验和交流,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能用直径或半径计算圆的周长。
2、学会按顺利整理数据的实验方法。
【教学总结】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在教学中一直是个难点,以往都是让学生拿着圆形物体进行直径、周长的测量,从数据中去寻找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样的操作过程既耗时又费力,且容易出现测量误差导致计算结果出现较大的差距等情况。因此,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采用了计算机软件的模拟操作,使得整个操作过程的数据精确化,学生借助计算机操作获得的一系列数据,既能获得活动探究所需的数据,又能节约很多操作时间,从而使得整节课的重心放在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上,学生在一系列精确的数据中获得感知,从而顺利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