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和朋友在一起》教案

2025/10/09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和朋友在一起》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和朋友在一起》教案 篇1

一、文本解读

《朋友》是长春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8板块中的一篇深受儿童喜爱的故事。小故事内容浅显,通过两个在森林里玩耍的朋友,在遇到一只来势汹汹的熊,危急时刻,其中一个人撇下同伴独自求生了,另一个人死里逃生,终于知道了朋友的真正内涵。文章短小精悍,条理清晰,寓意深刻。逃跑的人从树上下来时,竟然不顾伙伴刚刚历险所受到的惊吓,还有心情“笑眯眯”地开玩笑:“喂,熊跟你咬耳朵说了些什么呀?”可见他对朋友的安危一点不关心。朋友的回答也很巧妙,借熊之口揭露了同伴的劣行:“在危急的时候,那些撇下伙伴儿逃跑的,都不是好朋友。”,在如此精致的笔墨中,作者仍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与品德,实在是耐人回味。

二、教学价值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既要“钻进去”潜心品读文本,又要“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课程标准,结合课文的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从教与学的全角度入手,把握教材!那么,本课教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则小故事,一幅插图,一张识字表和写字表,还有4道课后练习题。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本课尤为突出,课后练习4道题中有3道与识字内容有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文章语句的重点有两处:一处是第一段中的第二句话:“其中一个连忙逃跑,爬到树上躲起来;还有一个来不及跑了,只好躺在地上装死。”语句虽短,但却使两个人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一个在危急关头只顾自己,一个身处险境无路可走,让读者们产生无尽的联想,心灵随故事情节而波澜起伏。两个副词的运用妙不可言,值得品味:“连忙”,上树的人用最快的速度向读者们展示了自己有多么自私,完全不顾及朋友的安危;“只好”一词让我们感到装死的人有多们无奈,这没有办法的办法能否让他逃过一劫,他的命运牵动着读者的心。另一处是课文第二段与第三段之间的对话,如前文所述,揭示了本文的中心,耐人寻味。

三、地位作用

本篇课文是全册教材第8板块的最后一篇,从反面再次阐述了伙伴之间要互帮互助的道理。学习本篇课文,要在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读懂课文的大概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在危急的时候,那些撇下伙伴儿逃跑的,都不是好朋友。”的道理的同时,作为本组课文的收尾,要担负起总结全组教材主题思想的责任,文章虽小,但意义非凡。课后练习“说一说”提示学生:“我想对好朋友说……”目的就是要学生在弄懂本组课文的中心之后发表个人的看法,具有总结全组的作用,不能只围绕这一课主题来谈。

四、教学目标

鉴于本课重要的教育价值与地位,根据个人解读教材的情况,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设计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会写本课的6个字,做到工整、间架结构合理;学习一个部首“王子旁”,掌握“走”字的笔顺。

2.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知道“连忙、只好、笑眯眯、危急”等词语的意思;能区分“在、是”等词语的用法。

3.喜欢读课文,能准确表现人物对话的语气。

4.能读懂课文的`内容,明白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越是在危难之时越要挺身而出,进而对“伙伴之间应该如何相处”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五、方法策略

1.顺序阅读,感悟主题。

由于本课的生字不难认识,对阅读的影响不大,所以,本课教学可以先阅读,后进行生字的比较、拓展和运用的集中训练。这篇小故事是一则寓理故事,有事情的前因后果,又因为它是本组课文的最后一篇,还肩负着总结板块主题的作用,所以在阅读教学时可采用顺序阅读,在阅读中再次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感悟本板块的主题“伙伴间应怎样相处”。

(1)从题入手,抓住中心

从本组课文的中心话题导入,再次引发学生关注“朋友”之间怎样相处的问题,并在板书文题的时候,注意复习这两个汉字。

(2)理清文脉,了解内容

在学生通读几遍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知道谁对谁错。

(3)体会重点,品词析句

围绕主题思考:

当“有一只熊向他们冲过来”的时候,两个朋友各是怎么做的?

熊走之后,他们又是怎么做的?说了些什么?

抓住“连忙、只好”体会两个人的不同处境;抓住“笑眯眯”体会逃跑的人对朋友的生死漠不关心;抓住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文章的中心。

(4)拓展延伸,板块总结

借助课后“说一说”,总结对“朋友”这一话题的全部认识。

2.分类识字、有的放矢

本课生字基本上是常用字,与文本结合又不是很紧密,根据这一特点,采用分类识字的方法便于突出识字的重点,有的放矢地完成识字任务。可先将生字分类如下:

易会字:住、说,不做重点;

字义重点:笑、告,要通过组词、扩词、字理识字等方法明确含义;

字形重点:在、玩、的、是、走、么,要逐一指导间架结构,有专门的时间进行写字,要注意“走”字的笔顺;

字音重点:呀,要带出“了、吧、的、么”,通过填空一类的练习了解它们读音上的特殊性,集中感受读音特点;都是多音字,但在本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教学;

运用的重点:在、是、的,要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怎样运用。可通过完成课后“选字填空”来落实。

《和朋友在一起》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儿歌《好朋友》形式较一致,语言较多重复,易于幼儿记忆内容接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易于理解,通过幼儿的学习能感知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思索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相关联的,扩散了幼儿的思维,然而在最后一句的问答,“鸟笼对小鸟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小鸟说:‘不对,我的朋友是森林、蓝天、白云,还有爱鸟的孩子也是我的好朋友。’”一个转折打断了幼儿的惯性思维,引发幼儿重新思考,激发了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复述儿歌内容,增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扩散性思维的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爱护鸟类的情感。

4、懂得在别人有难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帮助他们。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1、感知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

2、幼儿语言的表达。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茶壶、水杯,桌子、椅子,笔、纸,钥匙、锁,围巾、手套。

2、教具:鸟笼、小鸟,蓝天、白天,大森林和绿草地的背景图。

3、同操作材料相同的图片5组,汉字“好朋友”。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分组操作(将操作材料分组摆放好,供幼儿操作)

二、教师以情境性的语言引入儿歌内容。

提问:你们刚才玩了什么,怎么玩的?

听,你们听到没有,有一对好朋友在说悄悄话,我听到了,茶壶对水杯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水杯说:“对。”

(幼儿被老师带入了情景,专注的倾听)

我们听到谁在说话,说什么?(教师边请幼儿回答,出示边图片、汉字)

水壶为什么对水杯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那你们仔细看一看,想一想,有哪几对好朋友也经常在一起,他们会说什么呢?

幼儿1:围巾和手套是朋友。(教师提醒:那他们会说些什么话呢?)

幼儿1完整自己的句型:围巾对手套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手套说:“对。”(教师可以提醒加带动幼儿完整的说)

幼儿2:笔对纸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纸说:“对。”

(教师赞赏幼儿2,并请其他幼儿一起重复他的语言,逐步引导幼儿用儿歌的语言表述)

三、教师讲述儿歌第一段,幼儿完整的学习。

教师:有那么多好朋友在说悄悄话,

茶壶对水杯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水杯说:“对。”

围巾对手套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手套说:“对。”

桌子对椅子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椅子说:“对。”

锁对钥匙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钥匙说:“对。”

笔对纸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纸说:“对。”

四、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扩散性的想象。

教师:除了刚才说的这么对好朋友,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经常在一起。(幼儿自由讨论)

幼儿独立回答,引导幼儿用儿歌的语言表述。(教师用简笔画记录)

幼儿1:插头对插座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插座说:“对。”

幼儿2:牙膏对牙刷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牙刷说:“对。”

幼儿3:太阳对天空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天空说:“对。”

幼儿4:电脑对鼠标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鼠标说:“对。”

五、引出儿歌最后一段,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鸟类的情感。

教师:生活中有那么多好朋友,小鸟也来找朋友,鸟笼对小鸟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小鸟会说什么呢?为什么?小鸟的朋友会是谁?(引发幼儿思考)

幼儿1:小鸟说对,因为我爷爷家的小鸟就在鸟笼里。

幼儿2:小鸟说“不对。”因为小鸟不想在鸟笼里,它喜欢飞。(教师:“那你认为小鸟的朋友是谁?”动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小鸟和谁经常在一起呢?)

幼儿2:小鸟的朋友是天空。

幼儿3:小鸟的朋友是树上的鸟窝。(幼儿在自由的争论)

教师出示背景图,完整的讲述最后一段。

鸟笼对小鸟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小鸟说:“不对,我的朋友是森林、蓝天、白云,还有爱鸟的孩子也是我的好朋友。”

教师小结:小鸟的朋友是爱鸟的孩子,我们也要做爱鸟的孩子,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小鸟和我们大家的家园,这样,小鸟也会是我们的好朋友。

幼儿1:不要乱丢垃圾。

幼儿2:不要把树砍掉。

六、请幼儿为儿歌取名字。

幼儿1: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幼儿2:朋友。

幼儿3:好朋友。

七、跟着音乐《两只小鸟》做律动。

儿歌:好朋友

茶壶对水杯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水杯说:“对。”

围巾对手套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手套说:“对。”

桌子对椅子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椅子说:“对。”

锁对钥匙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钥匙说:“对。”

笔对纸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纸说:“对。”

鸟笼对小鸟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小鸟说:“不对,我的'朋友是森林、蓝天、白云,还有爱鸟的孩子也是我的好朋友。”

八、总结:

孩子们,老师和你们是一对好朋友吗?当然是。好,来,我们拍拍手,一边拍一边说,老师对小朋友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小朋友说:“对!”(在激情和兴奋中下课。)

教学反思

教师提供给幼儿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和动手动脑的机会,以物品拟人化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但幼儿对茶壶、水杯、锁、钥匙等较感兴趣,对笔、纸、围巾、手套不是很感兴趣,我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准备一些较有新意的,激发幼儿的兴趣,改变一下儿歌的内容。在学习儿歌内容中利用图片加深幼儿对于作品的理解,并加入了汉字,将口头语与书面语结合,培养幼儿对于汉字的兴趣。在最后一段中以全球最关心的问题——环境保护为切入口,将作品的句式做了改变,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并把语言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紧密结合。幼儿注意力集中,也很感兴趣,在活动结束后应加上活动延伸:收集一些资料反映环境的恶化,让幼儿深入的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和朋友在一起》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学唱歌曲。

2、听辩不同的节奏型,尝试用拍手表示出来。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座房子,小鸡、小鸭、青蛙、小猫、小猪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昨天老师去朋友家了,可好朋友家的门关着,有什么好办法让朋友知道呢?(打电话、敲门)那敲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

练声:利用幼儿回答的敲门声来练声。

二、采用不同的角色来学习歌曲。

师:老师把看朋友编了一首歌,唱给你们听好不好?

老师就清唱歌曲《看朋友》

师:(出示一座房子)这是谁的家呢?谁会去做客呢?

利用各种小动物去做客,来学习演唱歌曲。

三、听辩不同的节奏型,让幼儿尝试用拍手表示出来。

师:(出示房子的另一面),小兔家有一扇神奇的.门,它会发出各种声音,不同的节奏呢!想不想听听?如果你能跟着它的声音节奏,门就会自动打开。

幼儿练习不同的节奏型

四、幼儿做游戏:看朋友。

请幼儿根据不同的动物声来扮演动物演唱并拍打节奏。第一次老师扮演主人,第二次家长扮演主人,第三次个别幼儿扮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符合《三到六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艺术领域的要求,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足之处是幼儿在为音乐伴奏的时候,兴趣很高,对用力大小、感受音乐的轻重方面没能更好地进行对比,再进行巩固,让幼儿着重让幼儿感受一下,效果会更好。

《和朋友在一起》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经建立了初步的数概念,对生活中的数字感兴趣,且多数已经认识1-10的数字。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幼儿探索自然数列中三者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结合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创设”找朋友”、“找邻居”等游戏情境,鼓励幼儿在操作体验中自主探索、发现、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活动目标:

1、理解相邻数的概念,能找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10以内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探索自然数列中相邻三者之间多

1和少1的关系。

3、喜欢与同伴合作游戏,对数学感兴趣。

活动准备:

1—10的数字卡片幼儿每人1套,练习纸幼儿每人1张,1-10的数字的'头饰若干,“幼儿学习材料”一(我爱家乡)。

活动建议:

1、创设”找邻居”情境,导入活动。

教师导语:你有几个邻居?请找一找,和他们抱一抱。观察幼儿找的是不是相邻座位的同伴。

小结: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邻居,数字宝宝也有自己的邻居。

3、引导幼儿学习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意义。

(1)出示练习纸(如下图),引导幼儿观察,学习2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提间:数字2有几个邻居?分别是几和几?2前面的邻居比它少几?2后面的邻居比它多几?

小结:数字2有两个邻居,分别是1和3,1和3就是数字2的相邻数。

(2)在学习2的相邻数的基础上,启发幼儿运用掌的规律探索、推理,自主学习3-9的相邻数。

小结:每个数字的相邻数是比它多1和少1的数字。

3、组织幼儿玩“找朋友”游戏,进一步理解相邻数的含义,感受找到朋友的快乐。

游戏方法:幼儿每人戴一个数字头饰,听音乐自由做动作,音乐停,幼儿找相邻数朋友,找到朋友后3人手拉手。幼儿可更换数字头饰,游戏反复进行。

4、请幼儿操作练习,寻找相邻数。

请幼儿阅读(我爱家乡》第21页,根据要求寻找相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