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初中备课教案

2025/10/21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初中备课教案(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备课教案 篇1

初中备课教案:整式(通用12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备课教案:整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备课教案 篇2

教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理解单项式、单项式的次数,系数等概念,会指出单项式的次数和系数。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

单项式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

负系数的确定以及准确确定一个单项式的次数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操作课件,展示章前图案以及字幕,学生观看并思考下列问题:

1、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小时呢?

(2)在西宁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要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所需要时间的2.1倍,如果通过冻土地段所需要t小时,能用含t的式子表示这段铁路的全长吗?

(3)在格里木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冻土地段比通过非冻土地段多用0.5小时,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u小时,则这段铁路的全长可以怎样表示?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多少千米?

分析:(1)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列车在冻土地段2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2=200(千米),3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00×3=300(千米),t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00×t=100t(千米)。

(2)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为2.1t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20×2.1t(千米);列车通过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因此这段铁路的全长为120×2.1t+100t(千米)。

(3)在格里木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u小时,那么通过非冻土地段要(u-0.5)小时,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u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u-0.5)千米,这段铁路的全长为[100u+120(u-0.5)]千米,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为[100u-120(u-0.5)]千米。

思路点拨:上述问题(1)可由学生自己完成,问题(2)、(3)先由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怎样列式。

上述的3个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我们分别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通过本章学习,我们还可以将上述问题(2)、(3)进行加减运算,化简。

kb2.下面,我们再来看几个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问题。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填空,看看列出的式子有什么特点。

(1)边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为______,体积为_______.

(2)铅笔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铅笔的单价的2.5倍圆珠笔的单价是_______元。

(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时,它t小时行驶的路程为_______千米。

(4)数n的相反数是_______.

教师课堂巡视,关注中下程度的学生,及时引导,学生探究交流。

上面各问题的代数式分别是:6a2,a3,2.5x,vt,-n.

观察上面各式中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

上面各式中,数字与字母之间,字母与字母之间都是乘法运算,它们都是数字与字母的积,例如:6a2表示6×a2,a3表示1×a3,2.5x表示2.5×x,vt表示1×v×t,-n表示-1×n.

像上面这样,只含有数与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2,a,都是单项式,而,1+x都不是单项。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例如:6a2的系数是6,a3的系数是1,-n的系数是-1,-的系数是- 。

单项式表示数字与字母相乘时,通常把数字写成前面,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不写。

初中备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通过归纳、类比,经历单项式、多项式概念的发生过程。

2、 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

3、 理解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

4、 理解多项式中项、项的系数、多项式的次数等概念。

了解整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单项式、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

单项式、多项式相关概念中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容易混淆,尤其是系数还包括符号,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

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稿 个案补充

一、 新课引入

1.、x的-3倍是_________。

2. 正方形的边长是a,长方形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2倍,那么长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

3. 商店里卖出a台电脑,每台b元,商店共获利_______元。

4. 已知长方体的长和宽都为y,高为x,则长方体体积的- 倍为________.

二、 教师引入概念

单项式

思考-3x,2a2,ab, 这些代数式是怎样组成的?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总结:1、由数与字母或字母与字母相乘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单项式。如:a,1,0等。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教学反馈1:完成P99----1,

多项式

由几个单项式相加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多项式

1)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2) 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3) 次数最高的项的次项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4) 问:a2+3a-2的项分别有 ,常数项是 ,最高次项的次数为

5) a2+3a-2为二次三项式

教学反馈2:完成P98-----2. P99------3

整式

单项式、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教学反馈3:P98-----1. P99------2

三、 实际应用

例 一个花坛的形状如图44所示,它的两端是半径相等的半圆。求

(1) 花坛的周长L (2)花坛的面积Sa

解 (1)L=2a+2派r

(2)花坛的面积是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一两个半圆的面积之和,即S=2ar+派r2

教学反馈4:1、有长为L的篱笆,利用它和房屋的一面墙围成如入形状的园子,园子的宽为t。

(1) 用关于L,t的代数式表示园子的面积;

(2) 当L=100m,t=30m时,求园子的面积。

2、设在排成每行7天的日历表中某个数是a,那么它下方第1个数是几?用代数式表示。这是几次多项式?若a表示7月16日,那么它下方第1个数表示几月几日?

四、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学生回答)

五、 提高探究

已知n是自然数,多项式yn+1+3x3-2x是三次三项式,那么n可以是哪些数?

六、小结、布置作业

初中备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合理运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来进行整式化简,提高综合运算能力。

2、应用整式乘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中的整式化简,体会用数学。

3、通过探究活动、探索学习,进一步熟悉乘法公式的运用,并了解数学运算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综合运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整式的化简。

难点是运用乘法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和利用公式进行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一、合作学习,导入课题。

1、合作学习

如图,点M是AB的中点,点P在MB上分别以AP,

PB为边,作正方形APCD和正方形PBEF,设AB=4a,

MP=b,正方形APCD与正方形PBEF的面积之差为S。

(1) 用a,b的代数表示S。

(2) (2)当a=4、b=1/2时,S的值是多少?当a=S,b=1/4时呢?

2、指导学习

(1)S=(2a+b)2-(2a-b)2

当S的式子出来后提问:上述问题(2)你是怎样计算?怎样计算比较简捷?

通过讨论交流明确应先用乘法公式化简,再代入计算比较简便,同时在化简过程中明确化简应遵循:先乘方、再除方,最后算加减的顺序,能运用乘法公式的`则运用公式。

三、应用所知,体验成功

例1、化简

①(2x-1)(2x+1)-(4x+3)(x-6)

②(2a+3b)2-4a(a+3b+1)

③(a-3b)(a-3b+2)-a(a+6b+2) (自己补充题)

2、练一练:

课本P121 1;2

三、实际问题,应用数学

例2、甲、乙两家超市3月份的销售额均为a万元,在4月和5月这两个月中,甲超市的销售额平均每月增长x%,而乙超市的销售额平均每月减少x%。

(1)5月份甲超市的销售额比乙超市多多少?

(2)如果a=150,x=2,那么5月份甲超市的销售额比乙超市多多少万元?

解答过程略

四、探索延伸,拓展提高

已知a+b=3 ab=1/2 求:

(1)a2+b2 (2)a4+b4 (3)a2+ab+b2 (4)b/a+a/b

六、归纳小结,充实结构

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何体会?试讲出来与大家交流。

七、布置作业:作业本,一课一练。

八、教学反思:

初中备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教学难点:

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列代数式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元。

(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讲授新课: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1)x?12;(2)abc;(3)b2;(4)-5ab2;(5)y;(6)-xy2;(7)-5。

(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同时利用练习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

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四个单项式a2h,2πr,abc,-m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31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并板书。

4.例题:

例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①x+1;

②1x;

③πr2;

④-3a2b

答:①不是,因为原代数式中出现了加法运算;

②不是,因为原代数式是1与x的商;

③是,它的.系数是π,次数是2;

④是,它的系数是-32,次数是3。

例2: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①-7xy2的系数是7;

②-x2y3与x3没有系数;

③-ab3c2的次数是0+3+2;

④-a3的系数是-1;

⑤-32x2y3的次数是7;

⑥1πr2h的系数是1、33

通过其中的反例练习及例题,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圆周率π是常数;

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2,-a2b等;

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5.游戏:

规则:一个小组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然后指定另一个小组的学生回答他的系数和次数;然后交换,看两小组哪一组回答得快而准。

三、课堂小结:

①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②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

③通过判断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已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