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蟋蟀的住宅》语文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四年级《蟋蟀的住宅》语文教案(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蟋蟀的住宅》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8个,理解重点词语及句子。
2.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是怎样建造的。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4.练习抓住特点写一种小动物。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2.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写作的能力。
3.继续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学习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了解蟋蟀是怎样建筑住宅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二)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图片,抓重点语句,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自悟,教师及时点拨归纳,从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同桌讨论与集体讨论三者有机结合
(二)学生自由读,理解内容
(三)结合实物进行观察,讲述,写作
五、教具准备
(一)生字生词卡片
(二)幻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幻灯片
(三)挂图
(四)录像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板书课题
1.同学们你们认识蟋蟀吗?谁能简单说说蟋蟀有什么特点?
2.蟋蟀不仅会叫、好斗,而且有高超的建造住宅的本领。今天我们来学习《蟋蟀的住宅》。(板书:15蟋蟀的住宅)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本课生字词,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提出学习任务,明确目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依次按自然段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读准生字的音,注意“宅”、“慎”、“扯”、“骤”是翘舌音。“择”是平舌音。
3.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慎重”、“选择”、“住宅”、“挖掘”、“骤雨”、“钳子”、“住址”。
(三)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1.哪部分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哪部分写了蟋蟀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7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特点,8—10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
2.课文可以分几段?
(三段,第1自然段是第一段,2—7第二段,8—10第三段)
教师边听边做总结性板书(一、蟋蟀的出名。二、住宅特点。三、建造过程)
(紧紧抓住本文的主要内容,和预习提示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便于学生理清文章条理)
(四)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蟋蟀出名的原因?
教师板书(唱歌、住宅)
2.(指板书)问:结合生活实际谈一下蟋蟀为什么因唱歌和住宅而出名?
同学们很熟悉蟋蟀的歌声,但对它们的住宅了解不多,下文着重介绍蟋蟀的住宅为什么有名。
(五)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部分分几层意思写蟋蟀住宅的特点?
(分三层意思讲的:一是住址的选择;二是使用的工具;三是屋内屋外的情形)
2.逐层深入理解:
(1)第一层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投影仪显示)
①提问:“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指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②以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一是慎重选址,二是自己挖掘)
③说说“慎重”的意思,并找出蟋蟀“慎重地选择住址”体现在什么地方?
(慎重:谨慎、小心。一是“排水优良”;二是“有温和的阳光”。)
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的柔弱。)
教师板书(柔弱的工具)
(2)第二层
①指名朗读,让学生观察蟋蟀的形体,体会人们对他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的原因。(出示蟋蟀挂图)
②自由说说蟋蟀的挖掘工具怎么样。
(3)第三层
①图文对照,默读思考:蟋蟀的住宅从外部到内部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出示巢穴投影片)
②师生交流归纳:(从外部看:向阳、隐蔽、干燥、弯弯曲曲、有门、有平台。从内部看: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总的印象是“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板书:伟大的工程
③指名读第三层。
④讨论:
假设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投影仪出示)
为什么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蟋蟀挖掘巢穴用自己的足和腿)
“伟大的工程”对什么而言?(柔弱的工具)
蟋蟀挖掘巢穴是用自己的足和腿,靠这样简单工具,竟把粗糙地方修理平整,筑成那样好的住宅,所以作者发出感叹,称赞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3.指导学生用赞叹的语气朗读第二段。
(六)小结
让学生对照板书总结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蟋蟀怎样建造住宅的。
(二)检查复习
1.检查生字词。(弃、住宅、慎重、选择、挖掘、住址、骤雨、钳子)
2.蟋蟀住宅的特点。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
2.(幻灯出示)作者写蟋蟀怎样建造住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动工时间,再写怎样挖掘,最后写不断整修)
3.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同桌讨论。
(1)让学生勾划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过程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分别在扒、搬、踏、推等词下面加点引导学生把这些词语联系起来,体会蟋蟀建造住宅时全身使劲,很吃苦耐劳)
(2)“休息一会儿”和“不大一会儿”说明什么?“‘我’看得有些不耐烦”又说明什么?
(说明蟋蟀连续几个小时不停地干,很有耐心)
(3)蟋蟀是随什么来对它的住宅进行长时间的修整?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
(4)“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说明了什么?
(在别的季节里,更不会放松整修住宅了,说明蟋蟀建筑住宅非常认真,一点儿也不马虎,也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4.检查自学情况。
5.让学生总结第三段内容,并让学生用简炼的`词语进行板书:(初寒动工、不懈工作、长期整修)
(扶放结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6.教师归纳讲解。
蟋蟀建筑住宅非常认真,一点儿也不马虎,可见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整修,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板书:辛勤劳动)
(四)(放全文录像片)思考: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蟋蟀住宅的?
(五)朗读全文
找出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巢穴比作人的住宅的句子,并讨论其妙处。
(“不肯随遇而安”“专家”“主人”“大厅”“卧室”“平台”“弹琴”“唱歌”“修理”“休息”等,这种拟人手法,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三课时
(一)检查朗读
(二)识记字形
有的学生从形近字的角度认识了“掘”与“倔”、“宅”与“它”、“址”与“扯”的区别。
有的通过分析字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了“骤”。
(三)练笔
1.(幻灯出示)练笔要求。
运用在本组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然后写一篇短文。要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写清楚,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不写错别字。
2.回忆《鲸》、《蟋蟀的住宅》抓住动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1)通过哪些方面写鲸的外形的?(出示《鲸》的幻灯图片,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内容)。
(2)怎样写《鲸》的生活习性的?
(3)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说明鲸的特点?
(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师生小结:通过分析《鲸》这篇课文,我们体会到,抓住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4)《蟋蟀的住宅》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来描写具体的?(出示板书)
我们就运用课文中观察方法和抓住事物的特点的方法进行一次练笔(引导学生回想本组课文中学列的方法为学生练笔作铺垫)
3.让学生读并理解要求
(1)运用本组学到的观察方法。
(2)抓动物的特点。
(3)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不写错别字)。
4.让学生观察动物说特点
(1)师准备小动物,生四人一组观察讨论抓什么特点来写?
(2)运用说明方法再说。
5.学生自己动手练笔。
6.指名读,酌情表扬。
(四)小结
七、布置作业
四年级《蟋蟀的住宅》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5、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6、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并掌握生字词。
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第1至6自然段,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4、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过程:
一、 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抓住重点句子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3)学习第1至6自然段。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这节课我学会了“住宅、隐蔽、弃去、毫不可惜”等词语,明白了住“住宅、慎重、搜索”等字的意思。
2、我会用“隐蔽、毫不可惜、搜索”等词语说一句话。
3、我会完成课后及每课一练中的题目。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围绕“蟋蟀的住宅”这个新奇的题目展开,通过描写蟋蟀洞穴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表现了作者对蟋蟀劳动成果的极大赞赏。
2、感悟文本。
生1:从“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中使我懂得了蟋蟀是不愿意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选择住址。
生2:从“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中使我懂得了这句话是设问句,它起到巧妙连用的作用,既引起了下文,又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生3:从“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中使我懂得了这句话是用形象的语言说明这座住宅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还能享受生活的乐趣。表达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
生4:从“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中我懂得了蟋蟀的身躯是那么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足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了。
(三)创作性展示(以小组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展示心得体会。
三、激发知识冲突(约5分钟)
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1、展示自主收集的资料。
2、请你用“天空、蜻蜓、傍晚”这一组词语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一起来欣赏吧!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和作者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精神。
3、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蟋蟀住宅的什么特点?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7至9自然段读通顺,明白里面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抓住重点句子了解蟋蟀住宅是怎样建造的?
(3)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全员参与)(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学会了“扒土、宽敞、抛出”等词语,明白了它们的意思。
2、我会用“宽敞、平坦”等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七至九自然段。
4、我会做每课一练中的题目。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七至九自然段主要讲了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从中体现了蟋蟀的建筑才能。
2、感悟文本。
(1)感悟文本
生1:从“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被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中主要写了蟋蟀是怎样挖掘泥土,修建住宅的。
生2:从“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中让我感觉到这句描写得细致入微,从中我能体会到作者的观察是多么细心啊!
(2)感悟写作特点
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不少地方把蟋蟀比作人,将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这是一种以拟人的手法,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缩短了人与蟋蟀间的距离,使本来比较生疏、枯燥的关于蟋蟀及巢穴的知识变得亲切、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创作性展示(以小组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展示心得体会。
三、激发知识冲突(约5分钟)
怎样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描写具体事物?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1、展示自主收集的资料。
2、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四年级《蟋蟀的住宅》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听,知道这是谁的歌声吗?蟋蟀在唱歌呢。(板书“蟋蟀”)一起叫叫他的名字。这小不点不仅是歌唱家,还是出色的建筑师呢。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喜欢养蟋蟀,后来在研究蟋蟀的过程中,他在大自然里搜索到了蟋蟀的住宅。板书课题,提醒注意“宅”字写法。
2、齐读课题。
3、人的住房叫住宅,咦?蟋蟀的住宅,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蟋蟀的住宅在哪儿?
生:蟋蟀的住宅什么样子?
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真会思考。看来,你们对蟋蟀的住宅都非常关注。那咱们赶快去读读书,看看法布尔围绕蟋蟀的住宅到底写了哪些内容呢?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都写了哪些内容?谁能简单地说说。
生:蟋蟀住宅周围的环境。
生:该房子的过程。
生:……
师:刚才,有的同学谈到选址、样子,这些都与住宅本身的特点有关,(板书:特点)还有同学谈到住宅的修建情况。(板书:修建)
3、咱们再认真默读这两方面的内容,相信你们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边读边做批注。(表扬个别动笔默读的同学)
4、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受呢?从住宅特点和修建这两方面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到小组中交流一下。
5、全班交流。
三、研读“住宅特点”部分。
1、学生谈到“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生:我发现蟋蟀的住宅很好,朝阳、隐蔽、倾斜、弯弯曲曲。
师:你对住宅特点感兴趣。你能把这两句话读读吗?(教师板书简笔画)
师:骤雨?知道什么是骤雨吗?
生:又大又急的雨。
师:又大又急的雨。这里竟然立刻就干了,怎么会这样呢?再读读这两句话,体会一下。
生:朝阳堤岸,排水优良。师:多会找地方呀,还有补充的吗?
生:隧道倾斜:向上倾斜,利于排水。
师:向上倾斜,利于排水,你真会抓住关键词语体会。
师:是这样的吗?咱们瞧瞧去!(课件演示)骤雨袭来,小家伙在这九寸深、一指宽的安乐窝里高枕无忧。有个安稳的住宅多好哇!你们抓住这些关键词体会到这一点,真能干。谁想读读这两句话?注意带点的词语。
生读。
师:“九寸深,一指宽。”两个简单的数字,让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样的隧道对身长只有2、3厘米的小蟋蟀来说,真够宽敞舒适的了!谁再读读这两句话,抓住关键词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
师引导联系上文:这样一处遮风避雨的好去处,怎么被蟋蟀给找着了呢?联系上下文看看。
2、生:慎重选址,一定…并且,不利用…(课件对比显示第二自然段整段。)
师:恩,这儿正好符合他的选址要求:排水优良,阳光温和。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别的昆虫可不会这样,他们……
生接话:找个临时的隐蔽所。
师:不会精挑细选,随随便便找个窝就住下来,这就是随遇而安,可蟋蟀和他们不同,不肯……
全班接读:随遇而安,一定要慎重选址……
师:原来小蟋蟀之所以能有这样的住宅,和他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是分不开的呀。而且这样宽敞舒适的住宅是他一点一点挖掘的。自己试着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这与众不同的小蟋蟀。谁读给我们听听。
生有感情读第二自然段。
师:正因为如此,它才会有这样宽敞安稳的家,咱们一起读读黑色的文字。
全班齐读“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教师小结:咱们将前后文联系起来学,把蟋蟀和其他昆虫这么一比较,就觉着这小家伙和咱们人一样,很有头脑嘛,它给房子选的地段、环境还真不错!而且还是自己亲手打造的呢。难怪法布尔称这里是住宅!
3、关于住宅的特点,还有同学想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吗?
——学生谈到房子内部情况。
生:我觉得蟋蟀很能干。内部墙壁光滑,地面平整,简朴、清洁、卫生、干燥。
师:(教师板书:简朴、清洁、干燥)住在里面肯定很舒服。咱们一起读读这两句。
——学生谈到门前的平台。
生:我觉得蟋蟀很会生活,还在平台弹琴唱歌。
师:劳累了一天的小蟋蟀,他也懂得要放松放松呀。那你读读吧。
生读得不够好。
师:小姑娘,月夜弹琴,多么会享受生活的情趣呀。我们一起去听听吧。(课件演示月夜星空,蟋蟀弹琴唱歌)好听吗?想象一下,他会唱什么呢?
生:他可能在歌唱自己美好的生活。
生:他可能在赞美自己的住宅。
师:也许他还用歌声在找伙伴呢!还是请你来读,小姑娘。
生读得比前一次好。
师:有进步,你也被这小家伙的快乐感染了呀。
师:女孩子,带着我们再去欣赏欣赏。配乐女生读。
师:多么惬意的生活!多么舒适温暖的家呀!
——学生谈到门前半掩的草
生:我发现蟋蟀很聪明,有门,是一丛草,安全。
师:噢,打了个比方,这丛草不正像咱们房子的门吗?多么形象呀!
师:刚才有个小组讨论到这个地方时,产生了一个疑问,请你们提出来。
生:蟋蟀为什么只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呢?
师:边读边听边思考,这个习惯真不错。我想追问一句,这丛草怎么不全部遮掩而要半掩呢?别人什么都看不见,不是更安全吗?大家读读书,看看插图,能解答吗?
生:出入方便、通风、利于光线投射,也好排水。
师:高,实在是高!这“半掩”的学问还真不小啊。难怪他再饿也绝不去吃这丛草,连碰都不碰。明白了吗?
男生读。
师:小小一丛草,安全护家门。住这儿真够安全、真够隐蔽的。(板书:隐蔽)
教师小结:瞧瞧这小家伙,他这房子地儿选得好,屋外屋内安全舒适,更能享受生活的乐趣。这和我们人的住宅可有异曲同工之妙呀!
4、读到这儿,我们不由产生这样一些疑问:蟋蟀怎么会有修建住宅的才能呢?他有特别好的工具吗?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四、研读“修建”。
1、蟋蟀就用这样柔弱的.工具修建了安逸舒适的住宅,怎能不让人感到惊奇?那蟋蟀又是怎样用这柔弱的工具修建出这么好的住宅呢?课文8-10自然段着重写了这方面的内容,快速浏览一下,谈谈你的发现和感受。
2、学生读句子说感受。
(1)生谈到第8自然段内容。
师:正如你所说,这个小不点,就是这样,用他柔弱的工具,“一点一点挖掘,从大厅一直到卧室”,修建了是他身长10倍的住宅,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大家一起读读,感受感受。
(2)生谈到第9自然段内容。
师:多么勤劳的小家伙!你能读读这段吗?
(3)生谈到第10自然段内容。
师:法布尔还观察到主人靠这柔弱的工具用一生的时间来修整住宅。这小家伙真的是“不肯随遇而安”。谁想读读最后一段?
3、教师小结:蟋蟀,这个不起眼的小精灵,仅仅靠它简单的足,完成了扒土、搬土、踏地、推土以及修整、加深加阔等一系列繁重的工序,修建了这样精致舒适的住宅,对于这么柔弱的小生命来说,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呀!难怪法布尔在文中写到……全班齐读“假使……伟大的工程”。
五、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师:其实我们很多人并没有亲眼见过蟋蟀的住宅,那为什么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就如同亲眼所见而且兴趣盎然呢?
生:因为法布尔描写很生动。用了拟人、打比方、列数字这些表达方法。
生:因为他写得生动具体形象。他观察非常仔细,有耐心。
2、师:大家再读读这三句话,注意红色的词语,同样都是指蟋蟀的住所,作者却用了不
同的词语表达。你能体会出这样的表达,作者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吗?
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蟋蟀钻到土底下,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生:他非常喜爱蟋蟀。
生:巢穴是动物藏身的地方,住宅住得要舒服一些,家有温馨的感觉。我感觉法布尔对蟋蟀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师:你读到作者心里去了。我想起这么一句话:买得了房子买不了家呀。同一事物,用不同的词语表达,情感也会不一样。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而法布尔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就流露于这字里行间啊。
3、此时此刻,你们对蟋蟀的住宅一定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做做这个小练笔。尝试用不同的词语表达你的情感。
出示:在我眼里,这里是蟋蟀的,它在这里。
生:在我眼里,这里是蟋蟀的舞台,它在这里展示才华,纵情歌唱。
生:……
4、引入《昆虫记》中一段话,与大家分享:
哦,我的蟋蟀们!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我才感到生命的活力,而生命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灵魂……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的生命的一粒,更能引起我的无限兴趣,更让我无比地热爱你们!——(法)法布尔《昆虫记》
5、下节课,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临别赠书)大家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昆虫记》,可以更深地感受到法布尔对这些小生命的热爱和敬佩。
特点:(简笔画)简朴、清洁、干燥隐蔽
23、蟋蟀的住宅{倾斜}伟大的工程
修建:工具柔弱、强度大、时间长
第二课时(略)
一、复习检查,听写生字、新词。
二、积累好词佳句。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文中的许多地方把蟋蟀当作人来写,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写下来。
三、领悟写法,练笔运用。
1、交流学习收获,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仔细观察,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四、拓展阅读。
1、交流阅读《昆虫记》的感受。
2、推荐阅读《两只蟋蟀》《蟋蟀》《放蟋蟀回家》。
四年级《蟋蟀的住宅》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书写本课6个生字,会认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的特点和蟋蟀建造住宅的方式,理解作者为什么称蟋蟀的住宅是“一件伟大的工程”,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劳苦的品质。
3. 体会蟋蟀建造住宅一部分描写的条理性和细致性。
4.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5.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 紧扣文本,通过品味词句、想象画面,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感受蟋蟀的耐心和勤劳。
2. 通过补充资料了解与课文有关的内容,感受法布尔对蟋蟀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课下阅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法布尔对蟋蟀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昆虫、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难点分析:
文章条理清楚,文字明白易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住宅的过程。
文章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蟋蟀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生可以通过感情朗读和大胆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在这种情感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也能发自内心的喜欢昆虫,喜欢探索自然。
课前准备:
1. 学生了解法布尔的资料,预习课文。
2.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会晤作者,了解法布尔。
(一)从“蟋蟀”两个字的字形与字音出发,了解这种昆虫的特点等情况。课件展示资料、播放视频资料
(二)由“住宅”一词引入认真观察昆虫的法布尔,互相交流法布尔的资料。课件出示法布尔资料
(三)介绍法布尔的昆虫园和法布尔关于昆虫的论述,学生读文字后谈感受。课件出示法布尔的言论
二、初读课文,走进蟋蟀。
(一)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二)指名分段读课文,互相正音。
(三)自由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蟋蟀的住宅的?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预设:蟋蟀住宅的特点、蟋蟀建造住宅两方面。
三、细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
(一)小组合作,阅读第二、第三自然段,勾画具体的语句总结概括蟋蟀住宅的特点。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二)交流,既要说出蟋蟀住宅的特点,又要对课文中具体的内容加以说明。课件出示重点词句
注意点:
1. 理解“暴雨”的意思,从中体会蟋蟀住宅位置的优势。
2. 引导学生有层次地体会蟋蟀住宅的特点,如第二自然段侧重描写外部特点: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第三自然段侧重描写内部特点: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3. 抓住“二十七厘米深”、“一尺宽”领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并通过和蟋蟀二三厘米的身长的'比较,理解住宅的舒适。
4. 结合蟋蟀弹琴的句子想象蟋蟀弹奏怎样的乐曲。
(三)体会蟋蟀居住在这样的住宅中的心情,指导感情朗读。
(四)角色变化,化身蟋蟀,带着自豪和愉快的感觉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住宅,理解法布尔把蟋蟀的窝称为“住宅”的原因。
四、布置作业,积累精妙语句。
摘抄把蟋蟀当做人来写、把蟋蟀的巢穴当做住宅来写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进入学习情境。
(一)听写词语:向阳、倾斜、隐蔽、简朴、清洁、干燥、隧道、光滑、暴雨、精细、蟋蟀、奢华。
(二)说说蟋蟀的住宅位于何处,有什么特点。
二、品读修建住宅部分,了解这项“伟大的工程”。
(一)自读课文,思考: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造的?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二)交流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
本环节注意点:
1. 引导学生注意第四、第五自然段的过渡效果,这两个段落起到了衔接前后文的作用。
2. 在交流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的有序性,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的,学生的叙述过程也应该遵循这样的顺序。
3. 在解决“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造的”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对于蟋蟀的住宅是“一件伟大的工程”的认识和思考,把两个相关的问题在同一种情境下进行理解。
4. 教学中要关注重点句子的理解。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子
(1)我看到这位“矿工”用前足扒土,用大颚的钳子拨掉地面上较大的小石砾,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前腿将土推到后面,后腿将土斜倾地铺开。抓住动词体会蟋蟀的工作方法。
(2)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还比较暖和,太阳晒在住宅的门口时,也还可以看见蟋蟀从洞穴抛出泥土来,说明它的施工还没有停止。从本句中体会蟋蟀的勤劳。
(三)面对用柔软的工具建造伟大工程的蟋蟀,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它的赞美和敬佩。
三、了解写法,拓展阅读,亲近自然。
(一)回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表达手法,抓住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说说作者为什么能够将蟋蟀的住宅交代得如此清楚,为什么作者写的文章受到了那么多读者的喜欢。
(二)体会作者情感,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对蟋蟀喜爱之情的句子,并反复朗读。课件出示句子
(三)出示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关于蟋蟀的论述,学生朗读、谈感受。课件出示语句
(四)推荐阅读《昆虫记》。
四年级《蟋蟀的住宅》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认识8生字,会写12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制作动画片)
生字卡
搜集神秘花园的音乐带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情境:播放多媒体
过度: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9巨人的花园
二、初读感知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学生自主读书。
检查自学。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出示新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语。
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诵通顺流利。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指名回答补充。
四、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溢、允、墙、牌、添、训”认读,自己想把法记住字型。
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吗?
重点指导以下字的书写。
允应该读yun第三声,不要读成rǔn 、yǒng。
“添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
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
五、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听写生字词。
分段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
学生围绕“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个问题进行研读,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样的?醒悟后又是怎样?应该怎样读巨人醒悟前的话?
研读课文第二三—八段。
自然段,体验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读了这大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体会对比手法)
○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指导朗诵,能以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
续读第二三—八自然段,体验童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你还想到什么情景?能模仿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学生朗读醒悟前的对话。
○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像。
○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
三、想象感悟
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巨人砌墙与拆墙花园的情形。
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几在脑海里,注意像“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等这样的词语。
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把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第三课时
一、练习写字
出示生字词语卡片:“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
这些词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读读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还能组不一样的词语吗?
开火车说词。
选一个最喜欢的词用说一个句子。
重点指导,要指导学生写字时摆好好各部分的位置。
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二、练讲故事
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评选方法:小组内互相讲,听,提意见,并推荐一名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三、写同步练习
四、课后作业
找其他童话故事读一读,将给别人听。
课外同步阅读《小青石》和《格林童话》。